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盛素芬 通訊員 李東霞
4月23日,暮春,地處中原腹地的河南省原陽縣一派欣欣向榮的景象。寬闊平坦的鄉村道路,整潔美麗的村容村貌,生機勃勃的扶貧產業,長勢喜人的蔬菜水果……無不讓人由衷贊嘆原陽鄉村變化的日新月異。
原陽縣毗鄰黃河,奔騰不息的黃河水滋養著這片土地,也讓這里飽受了風沙和旱澇之苦。時至今日,在當地許多人心里,貧窮的印記仍揮灑不去。
讓原陽發生蛻變的是在2014年。這一年,原陽被確定為河南省“三山一灘”重點貧困縣。此后,在一系列扶貧政策的落實下,特別是實施精準扶貧戰略以來,原陽人民集思廣益,苦干敢干,不斷探索創新,闊步走出了一條特色獨具的脫貧攻堅之路。
說起原陽,不能不提灘區。據有關報道,2002年,原陽有111個重點扶貧村,其中89個位于黃河灘區,這里因“灘”致貧、窮根難拔。陡門鄉黑石村,就是其中的一個典型。18年的時間過去了,現在的黑石村早已今非昔比,成了脫貧攻堅的先進典范。黑石村能夠實現華麗轉身,駐村第一書記孫長虹功不可沒。
黑石村的產業名片是豫北金秋梨,梨園緊挨黃河大堤。驅車沿著蜿蜒的黃河大堤向西前行,眼前風光無限。大堤南岸,黃河之水滾滾滔滔,浩蕩東去;大堤北側,田野遼闊,花果飄香。
“我們村的梨很大、很甜,受疫情影響,年前賣了2萬斤,年后又賣了6萬斤。通過電商的方式,我把梨賣給了遠在湖北、湖南、江蘇等地的戰友,他們都很稀罕?!币姷綄O長虹時,他正在梨園內查看梨樹的生長情況,逢人就推銷村里的金秋梨已成了他的習慣。
2017年,孫長虹由新鄉市城管局派駐到黑石村擔任第一書記。“我剛來的時候,村里梨樹的種植規模不大,管理也不規范,加上沒有好的銷路,價格很低,村民種梨的積極性不高?!睂O長虹介紹說。兩年來,他帶領村民大力發展金秋梨產業,將其變成了致富增收的“黃金”梨。
“從黨建工作入手,夯實黨建基礎,把黨建引領放在脫貧攻堅的重要位置,使黨建工作成為驅動扶貧工作的最大動力,讓扶貧列車從普通軌道轉入高速軌道?!痹柨h副縣長朱廣治如是說。作為駐村第一書記的孫長虹,無疑是原陽縣基層黨建隊伍中的典型代表。
朱廣治介紹,近年來,原陽縣堅持以黨建為統領,把黨的組織優勢轉化為扶貧優勢,牢固樹立“黨建+”理念,圍繞全縣脫貧攻堅大局,求創新、抓突破,發揮“黨建+N”的優勢,加快脫貧攻堅步伐。
發揮“黨建+合作社”優勢。原陽縣太平鎮水牛趙村原生農民種植專業合作社黨支部實行“支部+合作社+基地+農戶+品牌”的產銷模式,發展稻田養蟹、“一畝三分地”等休閑觀光農業,帶動了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使一批貧困戶率先實現了脫貧致富。
發揮“黨建+典型”優勢。原陽縣選樹了帶領群眾脫貧致富的葛埠口鄉婁彩店村黨支部書記婁彥杰和官廠鎮婁谷堆村返鄉創業青年婁偉崢等先進典型,以點帶面,收到“點亮一盞燈,照亮一大片”的效果。

除此之外,原陽還發揮“黨建+金融”優勢,建立黨組織“牽線”、金融“搭臺”、黨員和群眾“唱戲”的工作新模式;發揮“黨建+管理”優勢,通過制度的健全完善,形成壓力層層傳導的局面,增強了考核問效力度;發揮“黨建+創新”優勢,實行“紅分管理”,深入開展“四創”活動,創建了黨的建設紅旗村、產業發展紅旗村、脫貧攻堅紅旗村、鄉村振興紅旗村“四面紅旗村”62個。該縣路寨鄉黨寨、福寧集鎮小吳莊等9個村被評為市級黨建示范村,30多個村被確定為縣級黨建示范村。
“黨建+”活動的有效開展,使黨的旗幟在原陽鄉村上空高高飄揚。
在原陽縣,精準扶貧中戰功赫赫的一銘內衣廠備受矚目。
該公司位于原陽縣路寨鄉,主要生產一次性內衣及衛生產品。2018年5月,該公司利用路寨鄉賈一村、賈二村、賈四村的產業扶貧項目,在路寨鄉增設了兩個廠區,實力進一步增強。目前,公司有3個廠區,共提供就業崗位300余個,安置貧困人口就業13名,帶動28戶貧困戶參與入股分紅,還對41名年齡較大、不適合進廠務工的貧困戶設置了公益性崗位。
“我和我婆婆都在這里上班,我倆一個月合起來能掙4000多元。多虧有這樣的公司,讓我們在家門口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增收渠道?!闭f起公司對自己的幫扶,建檔立卡脫貧戶肖便利滿是感激。幾年前,她的丈夫張武友突發腦梗,這樣的變故讓原本不富裕的家庭一下子陷入了困境。被評定為貧困戶后,公司不僅安排肖便利和她的婆婆來這里就業,還給她丈夫提供了公益性崗位。
眼下,位于齊街鎮南黑石村的蔬菜大棚產業發展扶貧基地的番茄成熟了。記者到來時,工人們正在倉庫里分揀番茄。據河南省優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金祥利介紹,經過分揀的番茄進行統一包裝后,以每斤3元以上的價格銷往北京、廣州、香港、深圳等城市。倉庫東邊,一座座現代化蔬菜溫室大棚布列田間。大棚內,1米多高的番茄樹枝繁葉茂,翠綠的葉子下碩果累累。
原陽縣扶貧辦主任李桂正告訴記者,該扶貧基地總占地203畝,建設有現代化蔬菜溫室大棚32座,總投資1256.5萬元,由河南省優宜佳農業發展有限公司承租經營。公司通過資產收益分配、轉移就業、發包管理、提成分紅、土地流轉、合作種植6種帶貧幫扶模式,著力打造高產高效蔬菜種植示范基地?!霸擁椖靠奢椛鋷酉嚓P產業剩余勞動力200人,帶動周邊群眾種植蔬菜5000余畝,對實現全鎮貧困戶穩定脫貧、鞏固提升脫貧成果具有重要意義?!崩罟鹫f。
黑石村貧困戶郭明可是今年第一批的最大受益者?!拔彝ㄟ^發包管理的模式,承包了一座4.3畝的大棚。公司提供種苗、農藥、化肥及農機具設備等,我不需要投資一分錢,只負責各種勞務管理。收益我4成,公司6成,按照現在的行情,春季一季凈收入就可達7萬元。”站在屬于“自己”的蔬菜大棚里,郭明可高興得合不攏嘴。
由于帶貧能力強,帶貧效果好,該項目也在靳堂鄉趙廠村著手建設。“該村返鄉創業青年呂榮輝,畢業于沈陽農業大學,有技術,有思路。作為脫貧光榮戶的他,決心利用自己所學的專業知識為家鄉的發展貢獻一份力量?!崩罟鹫f,我們將這樣的項目交到他手里,也很放心。
“產業扶貧是貧困戶穩定增收的突破口和關鍵點。近年來,原陽縣積極探索產業扶貧新路徑,大力實施產業扶貧‘四個結合’,脫貧攻堅取得了顯著成效?!敝鞆V治介紹說,2016年以來,原陽縣累計投入產業扶貧資金4.97億元,實施各類產業扶貧項目234個,僅產業扶貧項目就使貧困戶戶均增收6811.3元、人均增收2089.3元。
所謂“四個結合”,就是產業扶貧與壯大縣域經濟相結合,夯實黃河流域高質量發展新支撐;產業扶貧與沿黃生態帶建設相結合,激發縣域經濟發展新活力;產業扶貧與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相結合,描繪美麗鄉村新畫卷;產業扶貧與農業結構調整相結合,拓寬農民致富增收新渠道。
如今,在原陽這片肥沃的土地上,一個個蓬勃興起的扶貧產業,正彰顯出強大的帶動力量。一產接二連三、二產前展后延、三產進二入一;路網、林網、水網三網全域帶動;黃河大堤、幸福路、沿黃生態通道三條自然生態帶蜿蜒伸展;特色農產品種植、休閑餐飲、田園農旅等為一體的產業鏈條完美連接;精品果園、精品菜園、精品花園“三園”優勢凸顯。

“我們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在五個重點行業對標達標行動中,確保各項扶貧政策全面落實到位,使貧困群眾看得起病、上得起學、就得了業、生活有保障?!敝鞆V治說。
正是圍繞“以人民為中心”的思想和聚焦“兩不愁、三保障”,原陽縣行業扶貧亮點紛呈。
在健康扶貧工作中,原陽縣衛健委緊緊圍繞讓貧困群眾“看得上病、看得好病、少生病”的目標,嚴格按照河南省衛健委提出的“三個100%、兩個90%”的目標要求,堅持“治、防、提”的總體思路,突出重點,精準發力,精準施策,為全縣脫貧攻堅取得全面勝利作出了積極貢獻。
如今,該縣的精準扶貧“一站式”服務中心被群眾譽為“貧困群眾之家”。在這里,貧困戶可“一站式”方便快捷地完成健康扶貧、金融扶貧、社會保障兜底扶貧等各項扶貧政策的咨詢、業務辦理等。這一舉措有效解決了貧困戶就醫難、貸款難、就業難的問題。
原陽縣人社局把脫貧攻堅作為最大的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以脫貧攻堅統領統攬人社工作的全局,堅持精準扶貧和精準脫貧基本方略,認真貫徹落實“四個不摘”的總要求,突出抓好政策落實、責任落實和工作落實,統籌做好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工作,圓滿完成了脫貧攻堅的各項目標任務。
目前,原陽縣458個行政村,69個自然村全部實現了通硬化路的目標,相當一大部分村莊已經實現了戶戶通。下一步,原陽縣交通局將全力推動“四好農村路”高質量發展,持續加大農村路網建設力度,完成灘區“三橫七縱”建設,盡快形成縱橫交錯的區域路網,推進特色農業、鄉村旅游的發展,為“鄭新融合”“鄉村振興”提供有力的交通支撐。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堅持專項扶貧、行業扶貧、社會扶貧等多方力量,多種舉措有機結合和互為支撐的“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行業扶貧作為“三位一體”大扶貧格局的重要舉措之一,是政府主導扶貧開發工作的重要抓手。
在原陽,行業扶貧正充分發揮著自身的優勢和力量,為鄉村振興保駕護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