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全媒體記者 卞瑞鶴 通訊員 杜 娟

喬炯國的三兒子喬修中潛心作畫
用書畫描繪美好生活,用文化打造特色鄉村。
地處河南省新鄉市平原示范區韓董莊鎮黃河灘區,有這樣一個村莊因書畫而聲名遠揚。全村近三成農民從事書畫創作和相關產業,先后走出數十位省級書畫協會成員,許多村民將孩子送到村里學習書畫,先后有30多名學生考入了國家美術學院與中央美術學院。2008年,該村被國家文化部授予“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榮譽稱號,2014年,又被河南省委宣傳部、省文化廳、省文聯聯合授予“河南省特色文化基地”榮譽稱號。
這個充滿藝術氣息的村莊,就是新鄉草坡村。
5月11日,記者走進草坡村。在村委會大院后面,一棟寫著“草坡書畫院”的二層樓房與眾不同。樓房展廳里,懸掛著近百幅的書畫作品。它們氣韻生動、氣勢恢宏、栩栩如生。讓人意想不到的是,這些作品均出自草坡村的村民之手。
據草坡村黨支部書記喬修強介紹,該村目前1597口人,從事書畫創作的有300多人,他們的作品主要銷往廣州、鄭州、西安、香港等地,很多人依靠寫寫畫畫帶領全家脫貧致富,步入了小康生活。
是什么原因,讓這么多農民放下鋤頭拿起畫筆,從賣體力變為賣技術,從干粗活變為做藝術?
據史料記載,草坡村歷史悠久,文化源遠流長,清光緒二十三年(1897年),草坡人喬純修考上拔貢(注:拔貢,清朝時期設立的介于舉人與進士之間的稱謂,每12年選拔一次,中者授予七品小京官),民國時期回歸故里,在安陽、衛輝等地從事教育工作,學識修養令人尊敬,尤其是他的書法藝術、書畫作品,曾譽滿京華,當時許多京城名流都聆聽過他的教誨。正是受到喬純修的影響,草坡村漸漸有人向其求教,學習書畫,形成了深厚的文化積淀。但是,真正把草坡書畫文化發揚光大的卻是草坡人喬炯國。
喬炯國自幼習畫,尤其擅長畫各種人物。他的畫細膩自然,神情活現,令人過目難忘。隨著名氣越來越大,有不少鄉鄰開始拜他為師,在他的牽頭下,村里的書畫愛好者成立了“草坡書畫院”。老人性情淡泊,教畫從不收費,還提供筆墨紙硯,甚至還管學生吃飯。父志子承,老人的幾個兒子也都喜歡畫畫,更是把草坡村的書畫傳統發揚起來,喬炯國的二兒子喬枕石是河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作品在省內、國內書畫藝術展上數次獲獎。喬炯國的三兒子喬修中長期居住在草坡村,并擔任書畫院副院長,他不僅開辟出了自己的書畫藝術天地,還傳承了老人振興草坡書畫的遺志,免費教人書畫,并通過個人的力量,將草坡村民的優秀作品推向全國。
近年來,草坡村在草坡書畫產業上投入380多萬元,建成集創作、教學、展廳為一體的多功能書畫樓,成立了黃河人書畫院,讓村里的書法家、畫家能夠相互切磋學習,互通書畫市場信息。成立了文化公司,把書畫作為朝陽產業,高起點規劃、整體化推進。草坡村將中心學校作為書畫教學基地,設立專門的畫室,并為學校配備了優秀的書畫教師,從小培養孩子們的書畫興趣。每年還聘請了專業書畫家定期免費為學書畫的村民們進行培訓,僅2019年,就培訓學員達到6000人次。
為提高書畫鑒賞能力、培養書畫人才,區鎮兩級政府及時給予引導、搭建平臺,每年在草坡村舉辦一次農民書畫展,為書畫愛好者提供展示才華的機會,還多次邀請省、市書畫名家到草坡村來傳經送寶,現場施教,河南省著名書法家胡秋萍、劉照淵,新鄉市著名書畫家張一圃、袁維新、徐志江、祖成才、王耀幫、石慶驥等都曾到草坡村為農民書畫愛好者傳授技藝。目前,累計傳授1000余人次,村民們學到了許多書畫知識,受益匪淺,很多農民的作品還登上了上海世博會、深圳文博會、廈門文博會的展示平臺。

草坡村的孩子們正在認真學習書畫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的實施,草坡村從書畫文化著手,深入挖掘歷史底蘊,與黃河文化傳承、黃河灘區休閑觀光相結合,以文化為“魂”,促進鄉村全面振興。
為進一步壯大草坡村書畫產業,村里成立了新鄉市大德勝文化產業發展有限公司,在鄭州、新鄉等地設立專門的書畫銷售網點,并在網上開辟了銷售網站。插上“互聯網+”這雙翅膀,草坡村民的書畫作品,飛出灘區、走向全國,每年為村民帶來近3000萬元的收入。在草坡村藝術的熏陶與引領下,韓董莊鎮的書畫從業者劇增,到2020年年初已達800人,省、市美術家協會會員60多人,并帶動周邊4個縣區多個鄉鎮的群眾參與,成了遠近聞名的書畫鄉鎮。
目前,在鎮、村兩級干部的努力下,草坡村采取村企共建的模式,投入2000萬元正在打造草坡書畫藝術交流中心,該中心將書畫藝術展示與弘揚草坡文化、普及書畫創作、搭建交流平臺和拓展鄉村旅游相結合,形成完善的書畫產業鏈條,讓書畫藝術走進千家萬戶,為草坡村的經濟發展、農民富裕提供最堅實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