吳 艷 張科威
高校校園外來車輛入校管理模式探討——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為例
吳 艷 張科威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
文章通過分析外來車流量數據,分時點研究了高峰期車流量情況特征。認為在高峰期校區總體車位充足但停車舒適圈無車位的情況下,當前采取的統一引導及黑名單管理制度有效地降低了校內車輛違停現象。為了更好掌握入校人員身份,減少車流量,降低停留時長,結合當前管理方案,本文提出了預約入校及人證識別、超速鳴笛監測、收費管理等后續管理措施,以期為當前高校外來車輛管理提供一些參考。
高校校園;交通管理;外來車輛
根據公安部數據,隨著我國國民經濟能力的不斷提升,2019年上半年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4億輛,居民出行以自駕的方式越來越普遍。另一方面,高校作為社會的一部分,不斷開放的校園,吸引了無數外來訪客。激增的外來車輛給校區交通帶來安全隱患的同時也增加了交通管理難度。
一直以來,高校的交通問題備受重視。楊文娟[1]通過分析高校校園交通安全問題,提出在安全意識、交通設施、法律法規和管理方面的對策;李文兵[2]等人則通過研究西南交通大學車輛管理問題,提出現代化管理系統建設、合理規劃停車區域及加強法律宣傳等措施;徐匯晴和施佺[3]采用時間序列分析和分類分析法,分別從機動車泊位優化和校園交通需求管理等方面提出改善校園停車管理建議。也有學者[4][5]對校園停車系統進行了規劃,以解決停車難問題。
本文擬通過分析校園道閘系統中外來車輛入校數據,以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為研究對象,結合目前實施的管理措施,提出優化管理方案。
浙江大學海洋學院(舟山校區)是浙大在杭州本部以外建立的首個辦學特區,于2015年9月入駐舟山。舟山校區位于臨城新區,(一期)占地480畝,總建筑面積約20萬平方米,南臨海天大道,北靠新城大道。便利的交通,美麗的校園環境以及齊全的海洋類高端設施設備,吸引了來自全國乃至世界的參觀者、健身者以及學術交流者。2019年日均外來車輛入校385車次,外來車輛143輛。
校區自建立之初便在東門和北門安裝了校園智能交通系統。一旦入校、離校車輛感應到地感線,入口、出口的攝像機會提取車牌號碼并記錄車輛圖像,當記錄的車牌號與系統內登記的車牌號碼(校內車)一致時,道閘自動抬桿放行;反之,則需要取卡進入,還卡出校園。
從近三年的外來車流量和外來車輛情況看,外來車流量和外來車輛數雖有小幅增加,但總體較穩定。而每年除了寒假的1-2月以外,其他月份的入校車輛均較多。
通過對2019年外來車輛入校時點分析,外來車流量高峰主要集中在工作日18:00、8:00、11:00以及雙休日15:00、18:00和8:00. 18點的峰值車流量13670車次,月均1139車次,日均38車次。這幾個時間點正好與校區食堂就餐高峰期和體育館對外開放時間相吻合。

圖1 2017-2019年外來車流量情況

圖2 2017-2019年外來車量情況

圖3 2019年外來車輛入校時點車流量情況
如果將停留時長按照半小時以內、半小時-1小時、1-2小時、2-3小時、3-4小時、4-5小時、5-24小時、24小時以上來分類,則歷年來,外來車輛停留校內多以半小時以內及1-2小時為主。通過分析2019年車輛停留時長在1-3小時內的入校時間點發現,在3大車流量高峰期,早上8點和11點入校外來車輛停留時長以1小時以內為主,峰值車流量為6494車次,日均18車次;晚上體育館開放期間(18點左右)則停留1-3小時居多,峰值車流量為12872車次,日均36車次。

圖4 2017-2019年外來車輛停留時長

圖5 2019年1-3小時停留時長的車流量情況
目前校區內有校內車約300輛,校內可用車位共有690個。通過對高峰期外來車流量及停留時長分析,校區內車位數能夠滿足入校車輛的停車需求。但實際校區內外來車輛亂停放現象較為嚴重。從校區圖上可以看到,在以體育館為中心的停車舒適圈內,因沒有可供體育鍛煉者的車位,在體育館對外開放期間,操場周邊的機動車道停滿車輛,影響了車輛的正常通行。

圖6 浙大舟山校區圖及停車舒適圈示意圖
第一階段,對車輛集中入校多的時間點,進行規范停車引導。停留時間長且入校車輛多的時間點為體育館對外開放時間,即18:00-21:00. 從2018年10月1日開始,在此時間段入校的外來車輛,統一由東門進出,由校區安保人員引導至南部樓宇(第二停車圈)地下車庫停車。因該時間段車輛集中入校較多,而校區安保力量有限,導致部分車輛不聽引導,私自將車輛停放在機動車道上的現象依舊存在。
第二階段,從2019年4月1日開始,對外來車輛實行黑名單制度管理,即對于外來車輛,如果被校區巡邏隊員發現有2次違停,即加入道閘系統黑名單。黑名單車輛在經過道閘地感時,顯示“特殊車輛”,取卡或遙控操作都不會使道閘抬桿,從而限制車輛入校。實行黑名單制度后,在車流量沒有減少的情況下,違停告知單粘貼次數急劇下降,說明車輛停放越來越規范有序。

圖7 2019年違規停放告知單貼單情況

圖8 2019年黑名單車輛情況
黑名單制度在很大程度上解決了校區內亂停車現象,但是從我們目前的管理手段中,并未對外來車輛中的人員進行識別,而且他們入校后的行車安全、入校事由、人員是否為公安黑名單等都未在可控范圍,更何況校區內有很多化學實驗室以及高端儀器設備,一旦這些人員在校園內引發校園安全事故,校區的管理將很被動。此外,經考察,周邊樓盤內部車位數遠遠無法滿足房源數,隨著周邊樓盤入住居民的不斷增加,入校車輛數勢必有增無減,校區內的車位也將成為周邊小區車位的補給站。因此,從安全管理的角度,以及如何有效減少外來車輛入校,降低外來車輛停留等方面考慮,本文提出以下解決方案。
目前浙大華家池校區已開始實行外來車輛預約入校制度,即只有在系統預約過的車輛才能進入校區。舟山校區也可借鑒,將預約權限分配給各部門,對于團體參觀、參加培訓、開展會議、酒店住戶、運動健身等校外人員,在系統預約填寫訪客信息,入校時出示身份證件于訪客系統比對通過后方可入校。這樣做,既采集到了訪客信息,又能控制入校車輛數,可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
為了校區行車行人安全,舟山校區規定校區內行車限速20碼,校區內禁止鳴笛。通過對現行車輛的觀察,無論是校內車輛還是校外車輛,行車速度都較快,而當前校區內也沒有測速測鳴笛裝置。后期可以通過安裝測速測鳴笛設備,對于超速鳴笛現象進行監測,也列入黑名單管理制度中。
實行外來車輛收費管理,能在一定程度上減少入校車流量,減少車輛校內停留時長,提高車位周轉率。根據學者研究[6],非通勤出行中有 42.9%的駕車者盡管他們當前較為依賴小汽車,但實質上對停車費用及公交服務水平的變化較為敏感,具備向公交出行轉移的可能性。如果據此推算,入校車流量能降低近一半。
本文根據外來車輛停留時長和入校時點車流量分析,高峰期車流量時間段正好與校區食堂就餐高峰期及體育館對外開放時間相吻合。而在車流量高峰期間,校內車位能滿足停車需求,然而校內外來車輛違停現象依然嚴重。在無法改變停車舒適圈無可供體育鍛煉者的車位情況下,將外來車輛統一引導至南部樓宇(第二停車圈)地下車庫停車,而后實行黑名單管理制度,取得了一定效果。未來,如果在黑名單管理的基礎上,能夠引入預約入校及人證識別、超速鳴笛監測,甚至收費管理辦法,則有望進一步提高校園出入人員管控,減少外來車輛入校,降低車輛校內停留時長,可變被動管理為主動管理。
[1]楊文娟.高校校園交通安全問題及對策[J].高校后勤研究,2019,(5):43-45.
[2]李文兵,何志理.高校車輛管理現狀及對策分析-以西南交通大學為例[J].企業導報,2015,(9):39-40.
[3]徐匯晴,施佺.基于動態數據的校園停車評價與管理[J].南通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6,(3):18-24.
[4]葉奕辰,錢文雯,杜牧青.基于多目標優化的校園停車功能泊位規劃[J].生態經濟,2017,(14):74-76.
[5]王全志,雋海民,鐘紹鵬,趙勝川.基于大數據的大學校園停車系統規劃-以大連理工大學凌水主校區為例[J].交通運輸研究,2017,(4):37-45.
[6]吳嬌蓉,朱啟政,葉昕.城市綜合體停車收費政策調整敏感人群辨識方法[J].東南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7):839-844.
(責任編輯:趙鵬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