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彩群
[摘? ? 要]聲樂選修課在高職院校公共選修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學生美育的重要途徑,課程以普及歌唱文化,培養興趣愛好,陶冶藝術情操為核心,培養學生成為道德高尚、知識豐富、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大學生。如何合理設計教學內容、運用有效的方法,在一個學期里通過幾十節課達到教學目的,這是聲樂選修課教師必須解決的問題。筆者經過多年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一些教學經驗,從如何培養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普及樂理知識、教授聲樂技巧等方面,闡述自己的想法與心得,對當前高職聲樂選修課教學略作探討。
[關鍵詞]高職院校;聲樂選修課;演唱技巧
聲樂選修課是面向全校學生開設的公共音樂選修課,課程旨在普及歌唱文化,陶冶藝術情操,發展學生歌唱興趣愛好、挖掘音樂潛能,培養、提高學生歌曲演唱能力,豐富學生精神文化生活,促進學生心理健康,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一門人文音樂素養課程。和專業院校相比,普通高職院校的聲樂課受眾群體一般是非音樂專業人群,而專業院校則是針對的是專業的音樂學生,旨在培養專門的聲樂人才。由于培養目標、教學對象不一樣,因此職業院校的聲樂公選課不能按照專業院校的教學方法來授課,關于高職院校聲樂選修課的教學,筆者從以下幾點進行分析。
一、培養學生正確的音樂審美能力
在高職院校中開辦聲樂課的主要目的并不只是為了讓學生們了解音樂知識、傳遞聲樂技巧,而是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生對音樂的理解,培養其音樂審美能力,讓他們善于發現美,創造美。近年來受到一些消極音樂的影響,這些音樂侵蝕著年輕一代學生的精神世界,所以高職的聲樂教學對教師來說,不僅能促進學生的音樂審美趣味,讓學生提高音樂審美的境界和鑒賞力,還有助于擴展學生的藝術視野,使學生的藝術創造力得到提升。
二、讓學生掌握基本的樂理知識和基礎的聲樂演唱技巧
(一)樂理知識
學習唱歌除了應具備一定的嗓音條件外,還應掌握一定的基本樂理和音樂常識,掌握一定的試唱練耳知識,至少要學會識讀簡譜,了解基本的節奏和音準,只有這樣才能更好地學唱歌曲。在教學中不提倡學生以聽音頻或看視頻的方式去學習新歌,而是要求識譜學歌,做到“心中有譜”。
(二)加強音準的訓練
通過多年的聲樂教學,筆者發現,非音樂專業學生的音準普遍存在問題,大多數學生由于沒有受過聲樂訓練,存在著如唱歌找不到調、對高音理解不清等諸多問題,因此針對學生們的音準問題,筆者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音準訓練:
1. 在進行練聲曲訓練時,要求學生按照老師給的音高進行練習,音不準的學生安排其靠近鋼琴,以便聽得更清楚。對于這部分學生訓練時要求他們先小聲練習,先用耳朵去分辨音高,再進行練習。
2. 運用柯達伊手勢來練習,讓學生更直接了解音高的關系及距離。還可以把一些耳熟能詳、簡單的歌曲帶上柯達伊手勢來練習,如《小星星》這樣的兒童歌曲。
3. 二度音程視唱練習,這個方法對于沒有音高概念的學生非常有用。經過一個學期的練習以后,學生音準方面得到很大的提高。
(三)聲樂技能訓練
一般來說,高職院校針對一批學生開展的聲樂選修課只有一學期,因此在進行聲樂技能訓練時,應重點從發聲技巧方面進行訓練,重點解決氣息、喉頭問題,通過練習讓學生學會用氣息來控制聲音,能打開喉嚨,保持比較統一的高位置歌唱,解決他們不會用氣、聲音緊、唱歌沒有位置等問題,筆者一般從以下幾方面入手:
1. 歌唱的氣息
正確地掌握氣息是唱歌的第一步,氣息使用的正確與否關系到整個歌曲的演唱狀態的合理性,以及發聲的準確性、聲音的優美性等。如果氣息的使用方法不正確,那么整個歌曲的發聲動力以及歌曲藝術的表現都會存在問題。所以在教學中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氣息是唱好歌的第一步。首先讓學生了解說話和唱歌時用氣的區別,了解橫膈膜控制氣息的原理,讓學生了解正確的歌唱氣息——胸腹式聯合呼吸法。其次通過一些練習讓學生掌握正確的氣息,如:
(1)聞花式(也稱為慢吸慢呼練習)
具體方法:全身放松,雙手放在橫膈膜處,略加壓力,用鼻子慢慢深呼吸,感覺腹部擴張上升,停幾秒鐘,這時腹部仍是擴張的,再將氣慢慢呼出,腹部隨著氣息的呼出而收縮。
(2)數數練習
具體方法:首先把氣吸到橫膈膜以后,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從1開始數,中間不能偷換氣。在數數的過程中節奏要均勻,不能換氣。剛開始很多學生可能只能數到20,但經過不斷練習慢慢的會數得更多。
(3)用嘴巴發出“絲”的聲音來練習
練習方法:首先全身放松,雙手放在橫膈膜處,稍微用手壓一下肚子,用鼻慢慢深吸氣,感覺腹部擴張上升,利用腰腹的力量保持住,將氣慢慢呼出,用嘴巴發出“絲”的聲音,腹部隨著氣息的呼出而收縮。在歌唱時最好自然張開嘴與鼻子同時吸氣,這樣更有利于歌唱的發揮。
2. 如何打開喉嚨
在歌唱中學會了正確的氣息以后,應該讓學生掌握打開喉嚨的方法,打開喉嚨在聲樂教學中也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喉嚨打開的程度直接影響到聲音,喉嚨打開后,聲音聽起來很舒服,喉嚨打不開聲音就比較尖細,音色不美。從專業角度來說,打開喉嚨并不意味著咽喉部位的擴張,正確地打開喉嚨能感覺到整個頸部向四周擴張。具體步驟為:首先將喉頭位置準確定位,然后將口蓋向上呈拱形收縮狀態,放松舌頭根部及下巴,將下巴逐步向后方牽引。在唱歌的時候要把這幾個地方打開,使它成為歌唱的通道。在給學生訓練的時候可以用張嘴深呼吸和打哈欠的方法讓學生掌握打開喉嚨的歌唱技巧。
3. 加強中聲區真假聲混合訓練
中聲區的訓練是進行高音與低音轉換的關鍵,沒有好的中聲區,高音和低音之間的轉換就會存在問題。所以,在訓練過程中不應通過高音顯示自己的唱歌水平,而應在中聲區訓練上下功夫。在中聲區的訓練過程中,應先從中等音量或小音量的訓練開始,在完全掌握之后逐步向更高或更低的音域發展。高職學生由于非音樂專業,因此對中聲區的了解很少,所以在訓練時不要著急,應逐步完成扎實的基礎訓練,基本穩定后再進行高音的訓練,否則很容易損壞聲帶,造成聲帶受傷。
4. 保持高位置歌唱訓練
在教學中還要讓學生保持聲音位置的統一。提示學生在唱歌的時候,用氣息發出聲音,通過喉室,把聲音傳到鼻腔以后再慢慢地從眉心傳出去。每個字、每個音都要保持高位置來演唱。這個可以讓學生通過用小聲哼唱或者哼鳴的練習來掌握。
三、選擇合適的歌曲,注重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由于高職院校的學生專業性不強,聲樂基礎差,因此在進行歌曲選擇時,應將學生的具體情況與相應的教學內容綜合起來選擇合適的歌曲,歌曲的選擇不應難度過高。雖然每個人都會哼歌,但大部分學生接觸比較多的都是流行歌曲,對我國的民歌、藝術歌曲接觸很少,所以在教學中以學生喜好的流行音樂為切入點,采用通俗歌曲和高雅音樂相結合的辦法,引導學生演唱一些我國各地方的民歌和藝術歌曲。
在歌曲演唱中,所有的技巧都是為了更好地表現歌曲。僅有技巧是不夠的,還需要對歌曲背景有所理解并用情歌唱,只有歌唱的技巧但沒有感情的演唱是感動不了廣大聽眾的。所以在歌曲訓練中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對歌曲二度創作尤為重要。為了達到這個效果,首先在演唱歌曲前要了解歌曲的情境和演唱情緒,了解這首歌所要表達的內容,其次還要合理運用聲音的強弱對比,使歌曲有一定的張力,通過歌曲演唱的渲染表達, 培養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積極創建實踐平臺,培養學生舞臺實踐能力,提高演唱水平
根據課程目標培養方案,制定一系列的實踐活動。比如開展課程專業匯報、大學生藝術展演的比賽排練、邀請音樂名師或本學院音樂教師開展名家講堂、校園歌手比賽、新年音樂會排練、文藝下鄉進企業活動等,通過多種多樣的活動使學生更加積極主動地參與其中,在提高其積極性的同時,為學生們提供實踐的機會,從而全面提升其演唱能力及舞臺表現力,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五、結語
高職院校聲樂選修課有別于專業院校的聲樂課,作為高職院校的音樂教師,如何結合高職教育的特點,運用有效的教學方法培養學生成為知識、能力、素質三位一體的高素質人才,亟須不斷地探討和學習。上文是筆者經過多年的聲樂教學積累的經驗,通過本論文的撰寫,旨在為各高職院校的聲樂教學提供一定的幫助。
參考文獻:
[1] 周小燕.聲樂基礎[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2] 鄒本初.歌唱學——沈湘歌唱學體系研究[M].北京:人民音樂出版社,20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