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大龍
摘 要: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的有效銜接已成為當前農村經營政策討論的重要內容之一。該文介紹了小農戶發展的基本情況,分析了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并提出了相應的對策措施,供廣大農業經營主體參考。
關鍵詞:小農戶;現代農業;有機銜接;問題;對策
黨的十九大報告首次提出“實現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2019年中央一號文件提出“落實扶持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機銜接的政策,完善“農戶+合作社”“農戶+公司”利益聯結機制[1]”。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培育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等新型經營主體,加強面向小農戶的社會化服務,發展多種形式規模經營”。這些政策文件都體現了黨中央、國務院對小農戶問題的高度重視,對于當前加大脫貧攻堅力度、深入推進鄉村振興以及發展現代農業具有重要且深遠的意義。
1 小農戶發展現狀
1.1 概念 小農戶是農業生產經營基本單位,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實行后承包土地的農戶。小農戶可以分為以下3類:第一類:主要依靠農業收入的小農戶,這類小農戶大多數年齡在50歲以上,收入主要靠農業收入或打零工收入;第二類:主要收入來自外出打工的農戶,雖然戶籍在農村,基本上不從事種植業或養殖業;第三類:雖然戶籍在農村,但是依靠打工在城市買了住房,主要是在發達地區從事商業活動或常年打工的相關人員。
1.2 基本現狀 下面以郎溪縣建平鎮為例進行分析。建平鎮位于皖南山區,以農業為主的鄉鎮,沒有大型龍頭企業。距離浙江一帶較近,融入長三角地區經濟發展較早,人均占有耕地面積較少。確權耕地面積6680hm2,全鎮確權戶數1.68萬戶,60%以上的面積已流轉,流轉面積達4220hm2。小農戶類型主要為第2、第3類,第1類較少,而且耕種面積也較少,多數為老年人。截至2019年底,新型經營主體合作社或家庭農場(大戶)中經營6.67hm2以上有142個,經營3.33~6.67hm2的有76個,經營2.00~3.33hm2的有177個,經營0.67~2.00hm2的有386個。調查中發現,不僅小農戶受規模或條件限制,未采用現代生產經營方式,一些經營主體也未采用現代農業管理理念和方法。有個別經營蔬菜和水果合作社雖采用了設施農業進行生產,但是這些經營主體沒有與小農戶形成有效銜接,尚未形成信息共享、技術共享、資源共享,未形成利益分配機制。
2 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存在的主要問題
2.1 生產能力弱 表現為物質裝備能力、勞動力稟賦和技術創新能力都較低。郎溪縣建平鎮從事小農戶生產人員大多數為年齡較大人員,人均勞動生產率極低,表現為采用分散化、小規模的經營方式,與現代農業發展的社會化大生產相去甚遠[2]。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需要不斷地為農業提供產前、產中和產后等一系列服務,從而延伸農業產業鏈條。另外,在現代農業發展中,把現代工商業、保險、物流和金融融合其中,從而形成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全產業化體系,地超過了小農戶的邊界。
2.2 市場能力弱 主要表現在農業生產之外的銷售、流通、倉儲以及產業鏈各環節的相關資本和技術等,小農戶對市場價格波動缺乏應對和預警能力。雖然有少數新型經營主體與小農戶建立起利益聯結模式,但是只能解決產品“賣難”問題,而對于引入新技術、現代管理理念等則有所欠缺,未形成真正的利益共同體,極易出現不合作或違約等現象。
2.3 合作能力弱 主要表現在執行效能弱、決策成本高等,難以提高生產能力與市場談判的合力。由于行政力量推進的小農戶合作機制,多數沒有業務精英帶頭或持續業務開展而流于形式,部分合作社成立的目的是獲取國家政策優惠或項目支持,并未真正帶動小農戶從提高管理水平、引進先進技術方面提高效益。合作社多為利益松散型組織,缺乏人才和技術表現突出。
2.4 政策能力弱 主要表現為小農戶受到自身條件的限制,接收政策運用能力和信息能力較差,不知道他從事的產業可以享受有關政策扶持,大量政策信息被有關龍頭企業或種養大戶等所獲取。
3 實現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效銜接的對策措施
3.1 大力培育新型經營主體 堅持政府主導、分類推進、農民主體,利用小農戶實物、土地和林權出資入社,盤活資源要素培育新型經營主體主力軍,提高農戶的組織化程度,實現小農戶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3],并且從政策和資金上大力支持和培育。
3.2 構建全產業鏈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以家庭經營為主體的基礎上,對農業產前、產中和產后各環節進行整合,從而構建包括農業全產業鏈,經營性服務與公益性服務相協調,綜合服務與專項服務相協調的社會化服務體系。
3.3 培育服務現代農業發展的“三農”人才隊伍 加強新型職業農民培訓工作,積極發現農村精英、種養大戶和經營主體帶頭人進行常態化培訓,利用各種培訓形式和培訓資源,傳遞現代農業生產技術和市場信息,及時解決生產經營中的技術和產品營銷等問題,對于重點合作組織的人才引進并加以政策扶持。
3.4 加強小農戶有機銜接現代農業的制度保障 互利互贏是小農戶與新型經營主體有效銜接的常態方向,要求政策設計從支持規模化偏好性轉向功能和結果,既激勵經營主體發展壯大,又扶持和保護小農戶的發育成長。
參考文獻
[1]王松梅.小農戶與現代農業發展實現有效銜接問題的研究綜述[J].當代經濟,2019(12):109-111.
[2]胡雯.促進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的思考[N].四川日報,2019-03-15.
[3]劉梅葉.陸豐升.小農戶和現代農業發展有效銜接的探索與思考[J].基層農技推廣,2019(8):63-65.
(責編:張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