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小康社會建設穩步向前推進,廣大人民群眾對知識的結構、普及有了新的要求,文化需求進一步提升。文化館現有機制不能更加靈活地適應經濟社會發展需求及人民的需要。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需求為文化館總分管制的建設和發展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改革創新”求生存、求發展已成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的必然選擇。本文將對我國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的重要性和必要性進行深入的闡釋。以期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促進文化館發展,提高其文化傳播效率。
關鍵詞:文化館總分管制;重要性;必要性
黨的十八大以來,作為政府設立的一種群眾性、公益性的文化事業方面的服務機構,文化館一直是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的重點建設單位,它以豐富廣大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為宗旨,服務于廣大人民群眾,為廣大人民群眾提供了免費的公共性文化活動場所。但隨著我國人口老齡化趨勢日益明顯,人民物質文化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文化館的建設已不能很好地適應當前社會經濟和文化發展現狀。在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過程中,如何將文化館的職能與作用充分發揮和展現出來,滿足人民不斷增長的文化需求,這是我們文化館的工作人員要不斷思考的問題。筆者認為,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適應了現階段我國居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
一、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的重要性
1.管理上創新,構建以政府為主體的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體系。文化館總分館的體系管理一般是按照多級進行投入,雙重的管理再加上一體化的建設進行,這一基本思路有效地打破了過去分層管理的體制,構建了一體化公共文化服務管理體制。摒棄了以往在文化館管理上行政、經費和人員的分層管理體制。在行政管理上主要突出了政府的主導作用,各個層級的政府主管部門要共同參與到文化館總分館的管理體系建設中,協調管理。根據人口的密度和人口流動規律設置分館和服務點布局,以便最大限度的滿足廣大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分點布局,垂直管理,統一分配資源,有利于形成資源共享,管理權威,更加容易解決分管資金缺乏、管理分散、服務不到位等現象。
2.服務上貼近群眾,實現以實體服務為主導,開創實體服務與網絡服務并重的局面。文化館總分館體系的服務主要是實行統一的活動計劃方案、服務標準、服務信息平臺,此外還要和開展協作,實現資源共享。按照文化主管部門的安排部署,文化總館要統一規劃年度活動方案,明確活動項目,策劃總分館的活動,建立相關的資源調配制度,保證所有文化工作有序進行,推進文化服務數字化建設。這些服務方式的推進,有利于文化館在資源上溝通有無,服務上以人為本,更加貼近人民群眾,成為群眾精神文化的樂園,真正開創文化館以實體服務作為主導方向,實體服務和網絡服務并重的局面。
3.文化分布上更加合理,改變“送文化”為多“種文化”,使文化藝術更易于植根基層,走進鄉村千家萬戶。文化館總分館的科學化、合理化的布局一般是在行政區域的范圍內實現的,通常由具有一定等級的地方政府充當建設主體,通過對行政區域內的人口數量,文化發展情況,服務范圍等進行詳細而深入的考察,根據合理布局的標準對總分管的具體建設進行部屬與規劃。我國現階段的文化館普遍是單一地按照行政區劃的級別建設分館,并沒有考慮到不同行政區域內的人口規模和服務范圍,單一的不同區域的分管通過行政區劃建立起一定的聯系來進行相關資源的共享,這就極可能造成了分館資源的浪費或資源利用效率較低等情況。況且,隨著社會物質生活文化水平的提高,蜻蜓點水式的“送文化”已遠遠不能滿足當今人民群眾對文化的需求,對社會主義文化建設也不過是杯水車薪。因此,鄉村文化要讓群眾唱主角!
鄉村在公共文化事業方面發展滯后是普遍存在的事實,但鄉村并非文化荒漠,它蘊藏著極為豐富的鄉土文化資源。布局規范合理的文化總分管制建設,將使散布于廣大農村的“鄉土藝術家”們有了展示才華的正規、廣闊的藝術天地,能夠培養和激勵“鄉土藝術家”,激發鄉村自身的文化活力,在全民小康社會建設中顯得尤為重要。
二、文化館總分館制建設的必要性
文化館在社會教育及對民間優秀文化遺產的整理與保護工作中發揮著重要的促進作用。公共文化活動往往反映了社會主流文化趨勢,文化館在對此類公用文化活動的組織與引導方面也具有重要的現實意義。當前,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在實現全局統籌、優勢互補,推進文化惠民項目與群眾需求對接等方面不可或缺。
1.文化館總分管制需要政府在文化建設中的主導作用進一步完善。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需要將財政關系,人員隸屬關系,管理模式及服務規范等方面對現有資源進行有效的整合,使之形成一個具有統一管理,有效組織的網絡組織。這里政府的作用不可或缺,政府只有通過立法確立各部門職責,為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提供法律依據和制度保障,才能幫助文化館總分體質建設實現可持續發展。
2.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為廣大人民群眾豐富業余文化生活,提高群眾素質,構建和諧社會,提供了更為快捷便利的交流平臺。文化館分管制建設豐富了人民群眾的業余文化生活,使文化生活深入到千家萬戶,提高了全民文化素質。并且隨著我國物質文化水平的進一步提升,人民群眾的文化品位和精神追求不斷提高,精神追求的提高,也是構建和諧社會的重要內容,有利于人民群眾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3.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急需培養優秀的專業文化人才、管理文化人才,以便適應制度建設過程中人才短缺的現象。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對管理干部和專業文化人才提出了新的要求。面對這一重大變化,當下文化館在組織建立群眾文化教育團體時,要緊緊把握時代的背景,培養具有高素質的文化專業人員。一方面,一個高素質的文化館領導,要具有一定的號召力和凝聚力。這樣才能贏得民心,活躍文化氣氛。所以,提高文化館中領導干部的素質,轉變目前文化隊伍現狀,建立起一支適應時代發展的文化隊伍已經成為當務之急。所以,我們必須下定決心,著眼于干部隊伍的業務建設,展開各種形式的專業能力培訓,在組織管理廣大群眾文化方面的能力、統籌文化建設能力、指導他們文化創作的能力等方面培養與提高文化干部的業務水平。尤其要對年輕的文化干部提供鍛煉的機會,使他們走出一條管理領先、人才取勝之路。
另一方面,文化館的團隊建設是我國文化發展的關鍵,一個團隊的建設成功,體現在它能源源不斷地為社會文化活動提供文藝人才和文藝節目。而社會文化活動因擁有文藝團隊的支撐,不斷地輸送新鮮血液而倍受歡迎,而文藝團隊也只有在社會文化活動中才能盡情展示他們的風采。無疑,文化團隊建設推動了社會文化發展,而社區文化建設又促進了團隊建設的發展。因此,我國文化館總分管制在進行社會文化的建設時,要把團隊建設當做社會文化建設的首要任務。由此可見,社會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對整個社會文化建設具有十分重要意義,廣大人民群眾能在活動的開展過程中得到鍛煉,受到教育,使人格素質得到提升,思想文化境界得以提高,為建設富強、民主、文明、和諧的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三、結語
文化館作為我國獨有的公益性文化機構,是現代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她以滿足人民群眾基本文化需求為目的,肩負著組織指導全社會群眾文化。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是文化館體質創新的重要舉措,只要我們進一步強化政府在文化館總分制建設中的主導作用,構建立體化的服務網絡平臺,勇于探索,銳意進取,大膽創新,努力學習各省市創建先進經驗,借鑒圖書館總分管制建設的成功經驗,加強各級各地文化館建設。文化館要與文化企業單位和其他文化事業單位等服務主體形成有效聯系,建立起新的合作伙伴關系之后才能有效利用外部資源進行分館、服務點等的創辦,為分館和服務點的服務打下基礎。全方位為廣大人民群眾精神文化生活服務,不斷滿足他們的精神文化需求,這才是文化館總分管制建設意義所在。
參考文獻:
[1]張詩東.關于加強公共文化館總分館體系建設的相關問題論述[J].文化學刊,2016年第4期
[2]王寧.加強文化設施建設構建文明和諧社會[J].城鄉建設,2005年第3期
[3]王娟、林紅楊、李春梅.淺談文化設施的發展建設[J].黑龍江科技信息,2004年第8期
[4]趙培基.關于文化館發展建設的思考[J].邵陽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7年第3期
[5]于群、馮守仁主編.《文化館(站)業務培訓指導綱要》,2012年1月刊
作者簡介:
王聰敏(1988--)女,河北省石家莊市人,大學本科學歷。現就職于江蘇省宿遷市文化館。主要研究方向:群眾文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