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偉 樊白仙
摘 要:中小學教師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基礎,現有的培訓方式極大地提高了教師的綜合素質,然而,久居于農村的中小學教師,因工作繁重,經費短缺,培訓內容與農村脫軌,評價單一等多種問題導致他們壓力巨大,思想封閉,職業認同感低,被動、低效參與培訓,文章從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入手,建議以教師需求為導向做好培訓工作。
關鍵詞: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方式
教育是社會發展的永恒動力,中小學教師是農村教育發展的基礎,教師培訓是提高農村教師素質的有效途徑,關注教師的培訓需求,不僅能夠保證新課程改革的成功實施,還能讓農村教師更新觀念、學習新知、發展專業、提高素養,有利于促進農村中小學義務教育均衡發展,提高學生受教育的水平。但現有的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和需求之間, 忽視了教師需求。解決教師需求是做好培訓工作的首要原則。
一、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中存在的問題
1.工作壓力繁重,無力自己研修
農村中小學教師除了擔任大班額多班教學,專業不對口跨級教學,單班包班教學和班主任工作,還要身兼多職,工作時間長,工作繁重,教師有了過大的心理壓力,且農村中小學教師在平衡家庭與學校之間的關系時,要承擔更多的家庭責任,無能力自己外出參加其他研修和交流。
2.教師缺乏自主參與培訓的意識
大部分農村中小學教師對在職研修的目的和意義認識模糊,認為自己的知識足夠用了,培訓只是被動的任務,忽視了自己的主體地位和專業發展,把培訓的目標定位在獲得參培經歷,只為評職晉級,不知終身學習的重要性。加上培訓內容和人員都是事先指定,忽視教師的培訓需求,教師被動參與,動力不足,常出現請他人或培訓機構代替參與培訓的情況,培訓成為負擔,大大降低了教師參加培訓的意識。
3.經費短缺,沒有外出培訓機會
雖然教師培訓以上級撥款專項列支,多渠道籌措,但大部分農村學校無力承擔,教師在職研修經費嚴重缺乏,相對于發達地區,農村中小學教師能不能外出交流學習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另外,部分學校把僅有的外出研修名額當作是對教師的獎勵,培訓資源與職務、職稱和榮譽掛鉤,只向極少數人傾斜,一般教師多年沒有外出機會,導致思想封閉,教學方法老舊。
4.長期留守農村缺乏職業生涯規劃
農村中小學中,中老年教師占據很大比例,他們的觀念較傳統,繁重的工作量,超長的時間,單調重復的方式,特殊的教育對象,造成長期留守的農村教師職業認同感低,盡管有的教師已經意識到自己的教育教學能力不足,但大都會說,我再怎么努力,成績再好,我還在這個地方,還是這個樣子,沒有規劃職業生涯的想法。
5.內容脫離實際,不能讓農村教師感同身受
農村中小學教師參加的培訓方式統一,形式多樣, 但因為教師的個體差異,城鄉差異,學校硬件、軟件條件的不同,培訓前又缺少對農村教學實際的調研和了解,導致網絡研修、集中培訓中專家培訓所講的方法、內容、措施脫離農村實際,不具有可操作性,不能真正滿足農村中小學教師發展的實際需求,大部分教師在培訓后都認為幫助很小,形式化嚴重,難以引起共鳴。
6.分數至上,原有專業知識得不到鞏固和延伸
做“四有”好教師是新時代對教師的全新要求,教師需要“德、能、勤、績”綜合發展,但農村中小學中,成績至上的思想讓教師產生疲勞心理,對教師的評價過分強調學生成績,偏重教學科研能力的培養,忽視德、能、勤的現象常有發生,有時培訓內容與教育教學和管理不搭邊際,沒有涉及教師的專業發展以及實踐領域,原有專業知識得不到鞏固和延伸。
7.方向、目標不明確,難以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
網絡、集中和校本培訓是農村中小學教師的主要參培方式,網絡研修雖然可以靈活分配時間上網學習,但大多分農村教師信息技術能力不夠,無法獨立完成培訓內容,培訓效果事倍功半,或只重積分,不關心成效;集中培訓時,教師期望專家講座能起到理論引領的作用,然而部分講座讓教師聽完后一知半解,難以讓理論轉換成教學實踐,無法解決教學中的實際問題;校本培訓有的學校不重視,沒有按時、按質開展,無培訓實效,工作力不從心。
8.監督、評價體系不完善
目前,我國對中小學教師在職研修缺乏完善的評價體系,研修效果的評價停留在作業完成、教師的滿意度,對所學內容的掌握度的層面上,缺乏對教師后續教學工作的實際影響評價,不管是網絡研修、集中培訓,還是校本培訓,自己學習或請他人代學,用心學習或隨便學習,教師都可以獲得成績或結業證書,沒有有效的監管方法,成績優劣很難成為中小學教師晉升和加薪的重要依據, 制度不完善,影響參培教師的積極性,有失公正。
二、農村中小學教師需求的培訓方式
1.簡約、高效的培訓
簡約、高效的培訓是解決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中負擔重、實效低的有效方式,情況不能和城區學校一概而論,農村教師教學負擔重,決定了培訓內容、方式不是越多越好,時間不是越長越好,特別是上課期間參與網絡研修會導致農村教師工作量加重,信息技術能力不強的教師會影響到教學工作,對于農村教師的培訓,要做到從效率中找實效,從方法中見成效,形成簡約、高效的培訓方式。
2.能更新原有觀念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需要能改變傳統觀念的培訓,樹立終身學習理念。農村教師原有的知識、思想、觀念急需改變和創新,只有學習新知識,接觸新事物,形成新理念,才能適應新時代教育的不斷發展以及對現代學生的心理變化和知識需求,才能充實和完善自己的教育理論知識和學科專業知識,做到融會貫通,感知信息化教學、高效課堂與傳統教學之間的差距,促進教師的專業化培養。
3.保障經費、專家引領交流的培訓
保障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經費,完善專家引領的校際交流制度,可以減輕教師負擔,增加更多的學習機會。俗話說,“一個人走得快,一個團隊走得遠”。農村教師尤為需要案例教學、觀摩教學、實踐反思、情景體驗、互動研討、論壇參與、考察交流和基地實踐等培訓方式,使其在專家的引領下,最大限度地參與教學思考、實踐、總結,并通過自己的行動解決實際問題,以實現在專家引領下的主動參與。
4.能夠引導職業生涯規劃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參與培訓的根本目的是學有所得,學以致用,期望在培訓中能學到引領自身發展的理論知識、專業知識或教學實踐經驗,從而解決在以后教學中遇到的實際問題,培訓可以從心理學研究、組織管理、公文處理、計算機運用等方面進行,補中老年教師的短板,通過啟發式、討論式、合作式、實踐式培訓, 讓他們融入現代教育當中,讓他們知道自己還差什么,還該學什么,有規劃地進行學習和提高。
5.結合農村實際、教師情感認同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需要與自身水平、任教學科、學生實際、學校情況等相結合的培訓方式,培訓前,組織者應該深入農村教學一線去,了解農村教師的實際情況和現狀以及教師的個性化需求,有針對性地解決農村教育存在的問題,提高農村教師的教學實踐能力,通過調研,創新培訓方式,完善課程設置,優化內容,充分調動參加培訓教師的積極性,對農村教師的疑問提供建議,給予切合實際的指導。
6.德、績并重,能促進專業知識提升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需要能夠提高自身師德修養和發展自身專業知識的培訓,德、能、勤、績并重是教師育人的基礎,促進農村教師綜合素質的提高和原有專業知識的提升,就能保證教師及時更新觀念、學習新知,就能做到能用新思想律己,能用新理念育人,還可以結合農村實際不斷完善和優化已有的經驗和模式,創新出更能促進農村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的好方法。
7.方向、目標明確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更樂于接受有助于自己解決實際問題的新知識、新經驗,所以他們需要方向、目標明確的培訓,培訓者應在實踐的基礎上,以實用價值為標準,讓參培教師知道這次培訓的目的是什么,要達到什么樣的要求,可以怎樣實施,會有什么樣的結果,體現教師在學習中和之后實踐中的主體地位,并在學校提供的外在條件支持下,最終轉化于教學實踐中。
8.制度完善、多元評價的培訓
農村中小學教師渴望建立評優樹先,多元評價的培訓制度,為教師專業發展提供法律保障,在適當減輕教學負擔的同時,注重實效,學分按等級區分、考核、獎勵的評價機制,對培訓結果和后期成效進行績效評估,學校可將培訓理論轉化為教學實際的相關情況,并作為教師聘任、考核、提升和獎勵等方面的重要依據, 讓教師積極主動地提高自身的專業素養。
結語
以教師需求為導向是做好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工作的首要原則,新時期農村中小學教師的培訓工作是一項任重而道遠的系統工程,做好培訓工作是時代發展的必然要求,只有把理論和教師實踐需求貫穿于培訓的始終,并結合實際不斷完善和優化已有培訓方式,才能真正提升農村教師的整體素質,促進農村基礎教育的高質量發展。
[參考文獻]
[1]張靜.云南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動機研究[D].昆明:云南師范大學,2017.
[2]唐愛貝.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性研究[D].桂林:廣西師范大學,2019.
[3]李倩.當前我國中小學教師在職研修的問題與趨向[J].牡丹江教育學院學報,2019(6).
[4]駱亮.“國培計劃”背景下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需求和對策[J].教育觀察,2018(12).
[5]王瑾麗.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有效性的原因探析——教師自主學習能力的缺失[J].才智,2018(10).
[6]李鵬.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的現狀與思考——以濰坊市昌樂縣某鎮為例[J].當代教育理論與實踐,2015(11).
[7]鞏青.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研究綜述[J].現代教育科學,2014 (8).
[8]馬玲.影響農村中小學教師培訓實效性的因素及對策[J].中國教師,2014(12).
作者簡介:王偉(1983—),男,云南會澤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
樊白仙(1981—),女,云南曲靖人,中學一級教師,本科,研究方向:中學物理教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