譚建波
摘 要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新課標要求在初中語文的課程設置中添加閱讀教學,對教師的閱讀教學水平以及學生的閱讀能力有著更高的要求。通過師生間的互動以及溝通、對閱讀的解讀拓寬學生的思維,獲取更多的知識。對學生來說,不僅要掌握基礎的理論文學常識,還要提高其文學素養。通過對文學作品的欣賞,提高閱讀能力和文字表達能力。記敘文是初中語文教學中的主要體裁之一,對學生進行記敘文閱讀教學,不僅能夠培養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與寫作能力,還能促進學生對所學作品的深刻理解和認識。
關鍵詞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
中圖分類號:G623.2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2-7661(2020)11-0116-01
閱讀教學是初中語文教學的基本要求,提高閱讀能力對于聽、說、寫各方面能力的提高有重要的影響。因此,對學生進行閱讀教學非常有必要。新課標要求閱讀教學要以培養學生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知識量。對于初中教師,要增加語文教學的廣度和深度,還要給學生選取適合的閱讀材料。通過大量閱讀,不但可以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還能豐富語言知識,提高寫作能力,陶冶情操。
一、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存在的問題
(一)缺乏創新意識
隨著教學改革的不斷深入,在新課改的要求下,教師們逐步接受閱讀教學的理念,但是教師們對閱讀教學的認識以及在具體的實施過程中還存在著一些問題。他們認為,無論是記敘文、散文或是小說,都可以用同一種閱讀方式進行教學,在任何一篇文章里都會探究一番,然而卻忽略了某篇課文屬于哪種體裁、什么樣的閱讀方式才適合這篇課文。還有一些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忽略了教學的目的,一味地追求閱讀教學價值的延伸,導致了初中語文閱讀教學失去了原有的趣味。
(二)過于形式化
在初中語文的閱讀教學中,有些教師將閱讀教學錯誤地理解成只是一種形式教學方式,部分教師的閱讀教學觀念還較為落后,他們只是為了應付考試或者過于追求教學目標的實現,忽略了學生的實際需求。這種思維模式限制了教師與學生的創造性發揮,不僅不能調動學生的積極性,還使學生對學習閱讀的興趣逐漸下降。目前,很多初中語文閱讀教學過于注重積累閱讀量,使得學生缺乏閱讀的主觀能動性,沒有掌握閱讀的方法與閱讀技巧,不能培養學生對于閱讀的興趣,也就無法培養學生的閱讀與理解能力。
(三)缺乏良好的閱讀習慣
由于傳統的語文教學,教師多采用“填鴨式”的教學方法、反復練習的方式來穩定學生的閱讀能力。雖然這種方法在鞏固知識方面能夠起到一定的作用,但是這種教學方式仍然以教師為中心,調動不了學生學習的積極性,也吸引不到學生的興趣。新課標要求,在教學過程中,應保持學生的主體地位,教師從旁進行指導,在初中語文閱讀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思考性與主動性,讓學生在面對閱讀材料時不會顯得無從下手,有助于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二、優化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的策略
(一)抓住記敘文的要素
通過閱讀的訓練,能夠培養學生的閱讀理解能力與文學素養,提高學生的探究能力。在初中語文教學中,大多文章以記敘類體裁為主,抓住文章的記敘要素就能在整體上把握文章的主體。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鄒忌諷齊王納諫》時,通過題目可以了解文章的主要人物是鄒忌與齊王,事件的經過是鄒忌向齊王納諫,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通過閱讀找到事件發生的時間與地點,并分析事件發生的結果。掌握了記敘文的要素,能夠將故事的脈絡理清晰,增強了學生對閱讀的自信心。
(二)把握人物形象
記敘文的靈魂就是人物的形象,教師將把握人物形象作為閱讀教學的重點,指導學生仔細閱讀并分析故事的清潔,讓學生通過閱讀明確描寫人物有哪些方法,鑒賞人物的形象時應從何入手。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孔乙己》時,教師指導學生本節課的學習重點就是描述孔乙己的形象特征,從人物描寫的方法入手,從外貌到語言都是人物形象描寫。
(三)精講寫作手法
在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經常會提到修辭手法與寫作手法。寫作手法以人物塑造為主,修辭手法則能夠為語言潤色。例如,在學習部編版九年級語文下冊《變色龍》時,作者將卑鄙無恥、阿諛奉承的赫留金比喻成“變色龍”,不僅使語言幽默詼諧,也使人物描寫更加鮮明。學生在閱讀時能夠被幽默的語言所吸引,激發了學生閱讀的興趣。
(四)體會文章的意味
讓學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學作品,使感情得到升華,能夠培養學生健全的人格。以《孔乙己》為例,作者在寫孔乙己時,并不是單純地為了塑造這個人物的形象,而是想通過對孔乙己的描述,體現那個時代下中國人的墮落與腐朽。當學生深入了解文章,升華情感之后,才能把握文章的主旨。
三、結束語
綜上所述,在初中語文記敘文閱讀教學中,通過掌握記敘文的要素,理清文章的脈絡能夠節能很多閱讀的時間,提高閱讀教學的效率、讓學生明確目的地去閱讀,能夠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對閱讀教學有著極為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許艷波.讀寫結合探尋初中記敘文寫作教學新路徑[J].考試周刊,2016(86):48-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