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偉 劉英姿


一場突如其來的疫情打亂了我們的生活節奏。病毒無情,教育有愛,“離校不離教、停課不停學”是教育贈予孩子們最溫暖的關懷。在疫情的“神助攻”下,學校教育似乎在一夜之間悄然革命,居家學習成了新的課題,在線教學成了教師必備的技能。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這次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是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一次大考。對教育而言,大規模的在線教育對教育的硬件支持,軟件建設也是一場“大考”,它不僅是對傳統教學方式的極大挑戰,對教育理念、教育核心價值也帶來了沖擊。如何變挑戰為機遇,主動適應新變化,積累面向未來的教育經驗,需要我們及時總結反思。我校作為百年名校成師附小的城東分校,秉持“主體教育”之附小名片,著眼于學生的終身發展,探尋著學生居家學習的內核,將網絡保學工作定位于“重興趣先導,抓習慣養成,提學習能力,激成長動力”。通過互聯網+的技術手段,立足疫情防控特殊時期之“當下”,著眼學生終身發展之“未來”,不斷探索和創新居家學習方式,提升居家學習的質量。
一.優選網絡資源,變革研修方式
線上教學教師選用什么樣的網絡平臺?教什么,怎么學,如何評?學生的學習場地、學習時間、學習方式不可控且教學組織松散,教師的主導作用被弱化,如何幫助學生選擇適宜的學習資源、做好自我管理、優化學習方法……面對眾多的困惑,我們沒有“前車”可以借鑒,沒有經驗可以借用,能做的就是早謀定,早行動,在實踐中不斷優化。
早謀定:為做好網絡保學工作,早在1月27日學校就成立了網絡保學領導小組,建立“六級”支持系統:分管教育教學部長——網絡中心組——教研組長——班主任——學科教師——家長
單說網絡中心組,由部長組織,嘗試使用了多種網絡教學軟件,篩選適宜的網絡教學工具,再指導全校老師嘗試操作網絡教學工具。最終確定了使用“矚目”APP和QQ群視頻功能進行班級“云課堂”直播教學平臺,選擇“盒子作業”APP進行數學練習。
確內核:針對低段學生(我校只有一、二年級學生)注意力持續時間短,易受外界因素干擾,喜歡新奇好玩的游戲等特點,我們達成共識:疫情下的居家學習需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性、主動性,教學活動要注入更多促進學生主動學習的因子,激發興趣,關注習慣,進而提升其能力,健全其品格。
為此,學校提出網絡保學,備課做到“三適應”:課程資源和教學風格與班級學生實情相適應;教學內容和學科核心知識點、學生學習能力提升相適應;學習活動的設計、作業布置、評價方式與激發學生居家學習積極性相適應。教學力求“兩關照”:關照到每一個學生,關照到學生學習的長度和寬度,不貪多求快。
勤研討:同時開展的還有“三研”活動:獨立研學——組內研討——校本研修。
這一階段的研討,著力于備課資源的收集選擇,師生微視頻的拍攝制作,教學平臺的選擇試用,第一周學習活動清單的擬定。
之后,這樣的“三研”模式成了我校網絡保學工作的常態,教研定時(周四校本研修,周五教研組專題研討),研討不定時(各組根據線上教育教學活動的開展情況,隨機擇時研討)做好網絡資源的共享、優化,線上教學的備課、試講,教法的嘗試、迭代,評價的跟進、完善。
事實證明,我們借網絡保學工作的開展,很好地促進了老師應對教學條件變化的基本教學技能和教育觀念的提升與轉變。就運用信息化手段推進教育教學方式改革,來說,可謂“以戰代學”“以戰帶訓”收獲頗豐。
二.“1+X”導學形式,豐富學習活動
我校的線上教育教學主要采用“1+x”的方式,“1”是解析低段學生居家學習興趣點、難點、重點和特點,抓住學科本質,對接學科核心素養,由學校推薦學習素材、學習主題?!皒”一方面指各級網絡課程輔助資源,另一方面是學科老師根據班級情況設定的“云課堂”及學法指導方式(具體見圖1-1)。
其中學校推薦的學習素材、主題和教師甄選的教學資源,在每周末按年級以資源包的形式推出;抗疫“典籍”融入了防疫知識、戰“疫”先進事跡、生命與公共安全教育、心理健康、勞動教育等。
各個家庭對學校推出的學習資源包,可根據家里的實際情況和孩子一起商議,選擇學習的進度、方式和作業提交方式等。
同時,教師做好學生居家學習指導的七個環節:明確內核——課程發布——線上自學——線下練習——自查評價——問題反饋——重點檢測
這樣的導學方式不僅推動著我校網絡保學工作,豐富了學生的居家生活,還形成適合我校的核心網絡教法,為智慧校園建設積累經驗。
三.線上線下兩結合,五育并舉齊發展
網絡保學有了清單和資源包,還需線上“教”線下“學”,方能教學相長。教師線上“云課堂”,學生線下操作練習,旨在引導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生活習慣,促其全面發展。
以下就學科在指導學生居家學習方面所做的努力,列舉一二:
語文:
書海拾貝
推薦適宜的童書,設計系統閱讀單帶領孩子每天“好”讀書:
一年級:“三讀”童書——一讀封面,猜故事,二讀故事,知內容,三讀整書,作評價。
二年級:整本書閱讀“三步走”——第一步讀封面、目錄,知作者、猜故事;第二步讀故事內容,積累佳句,概括評價,搜索主要信息;第三步,改寫、仿寫或話題討論。
英語:
“三課”云端連線
基礎云課:剝繭抽絲找到年級學生必須掌握的字母,核心詞匯,關鍵句式,開設“云課堂”帶領學生解碼巧記。
繪本云課:精選自然拼讀與分級閱讀兩套英語繪本教材,在“云課堂”中,和孩子們玩拼讀游戲,在情景中演繹故事,讀中練,玩中記,點燃閱讀興趣,探尋語言魅力。
拓展云課:鏈接生活,借用短視頻學習有關“冠狀病毒”的英語介紹,突出語用功能。
數學:
“三動”玩轉數學
“活動一”——師生、親子共同開發居家數學游戲活動:
一年級:玩變式數學紙牌游戲,擺親子口算擂臺賽。
二年級:自創紙牌游戲,宅家乘法口訣大比拼。
“活動二”——創編數學繪本:
閱讀電子繪本——發現數學問題——分析數量關系——解決數學問題——創編數學繪本。
“活動三”——數學活動示范:
線上預學——線下演算練習——錄制微課,提供范式——對照講解,變式練習——自主評價,線上檢測。
這是針對數學新授課的線上教學活動流程,我們不僅提供給學生預學材料,更有老師制作的微課(數學活動示范)。微課主要涉及數學操作、畫圖、表達、演算等方面的示范,用以指導學生變換情境做一做,畫一畫,說一說,進而規范學生的數學表達,提升其數學思維。目前一二年級共計制作微課15節。
綜合學科組:
老師們用簡單而有趣的方式讓體育鍛煉,創意美術,節奏游戲,實驗操作,家務勞動,情緒表達等走進學生的居家學習活動中,極大地豐富了學生的宅家生活。
“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边@是教育人在抗擊疫情,網絡保學之路上最常用的做法。這里的“窮”是不通達,教育效果不好了,行不通了,就趕快調整,向著最好的做改變。學校也將借這次在線教育實踐,探訪學生學習內核,推測未來教育圖景,尋找促進傳統教育結構與模式轉變的方法,提煉出行之有效的在線學習模式,將“戰時”經驗融合于線下教學。
(作者單位:成都市錦匯東城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