段艷平
園本教研即以園為本的教研,是一種以幼兒園為研究基地,以一線教師為研究主體,以教師在教育教學實踐中所遇到的真實問題為研究對象的研究活動。金灣區教科培中心堅持以區域教研為平臺,推進園本教研深入開展,制定了《學前教育教研指導實施方案》,成立了區學前教育中心教研組、建立了片區教研組(由教研員、園長、名師、教師工作室主持人、一線骨干教師組成),從建立制度和師資力量上為園本教研活動提供了保障。通過開展“月活動教研”、“周活動視導”、“日活動研討”等區域教研活動,從而有效推動各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有效開展。通過區域教研的推動、區本教研的引領,教學研究活動創新,做到教學研一體化,建構一種以園為本、區域牽引、協同推進、提升質量的園本教研新模式,從而促進幼兒園、教師和兒童的整體發展。
一、區域引領,制度先行,力推園本教研
現狀:首先了解到區內各幼兒園的園本教研現狀,區內共40家幼兒園,6所公辦園,34所民辦園,6所公辦園都開展了園本教研,民辦園中有7所幼兒園未建立園本教研制度,約占民辦幼兒園總數的20%,未建立園本教研的幼兒園中多數教師對園本教研概念模糊。
策略:以讓園本教研能夠真正地立足于本幼兒園、使其成為“促進教師專業學習與成長,提升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重要手段和必由之路為目的,成立了以區學前教研員為區域教研組長,以中心教研組、片區教研組成員及“一體化聯盟”領銜園業務骨干等為組員的區域教研工作隊伍,負責對幼兒園教研發展情況的目前整體發展狀況進行診斷、分析,利用中心教研組的理論引領、學習運用區域公辦園的政策舉措、通過園內策略性的推動,及時迅速地研究建立幼兒園園本教研管理制度。從而充分發揮各級幼兒園執行園本教研制度在教育教學研究中的促進和保障作用。具體做法為:
(一)制定教研規劃,助推園本教研
區學前教研員帶領片區教研組深入到每一所未建立園本教研的幼兒園,協助幼兒園開展從師資隊伍、教學研究等方面的調研,結合本園實際,共同探討園本教研如何有效開展。在教研組的積極引領下,幼兒園應初步明確開展園本教研研究的總體指導思想,根據《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及幼兒園五年發展規劃目標,制定每年園本教研活動規劃,成立教研研究活動工作領導小組,分工協作逐級規范,按照計劃定期組織開展園本教研理論研究和實踐活動。
(二)立足園本實際,夯實教研基礎
各幼兒園建立教學園長、保教主任、級組長、班主任四級管理模式,確保足夠教研時間,可將每周二定為集中教研日,由指定教師負責記錄整個教研活動的情況。如:教研內容、教研主題等;在每次的活動中實行考勤制度,并進行一定的獎勵機制,這樣參與人員會認真遵守時間;活動中應營造愉悅、輕松的教研氣氛,吸引教師主動參與教研,鼓勵大家大膽表述自己的意見和觀點,并根據活動主題可靈活采用多種教研方式,如分組研討,項目組相互聽課等。
(三)定期質量評價,促推園本教研
幼兒園對園本教研的組織管理整套模式包括:人員職責、教研活動評價,教學成果等各項目的獎懲要有具體的規定,并具有一定的可操作性。如:成立教研工作小組,由業務園長擔任評價組長,保教主任及其他教師、保育員、家長代表作為參加者并擔任評價組員。教研工作評價領導小組在全面深入了解本園保教教育質量的基礎上,根據本園每個季度、學期進行教育評價工作中的重點,研究建議確定學期評價的具體方法及評價時間,并將評價后的各項材料質量進行統計分析,做出學期評價工作總結報告,提出本園關于改進學期保教質量工作的指導意見及整改建議。每學期末都要開展教育評價表彰活動以促使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結果與教育獎懲制度掛鉤。每學期教育質量評價總結報告應作為下一個階段組織制定保教工作計劃的重要參考資料。
因此需要建立一套完善民辦園的園本教研工作制度,有助于大大提高民辦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促進幼兒教師自身專業能力成長、保障幼兒健康成長。
二、區域搭臺,團隊助力,激活園本教研
現狀:通過前期調研,區內30%的民辦幼兒園雖然制定了一套園本教研規章制度,但由于這些幼兒園的教研師資隊伍力量比較薄弱,基礎設施設備條件也比較簡陋,教研各項活動的組織時間和活動地點往往帶有很大的隨意性,教師不能按照規章制度如期參與教研組織活動,沒有能力組建一個核心教研工作團隊,教研組織活動的規章制度形同虛設。
策略:為了營造良好的教研氣氛,建構有力教研團隊,促進教師的專業發展、幼兒的發展與幼兒園的發展,組建以金灣區學前教育中心教研組為主體,片區教研組、聯盟領銜園園長為載體的教研團隊,充分發揮教研員、領銜園業務園長等在教研工作方面的指導示范性和引領引導作用,組織專題研討、藝術沙龍,開展專題講座等形式等進行示范引領,整體推進;搭建橋梁,共享優質資源,深入教研工作,層層落實園、級、班三層教研教學指導工作任務,提供有效教學指導教研策略,打造優良學前教育學科專業教研團隊,讓幼兒園園本教研活起來。具體做法為:
(一)團隊引領,以培訓學習促教研
教研團隊應帶領幼兒園教師深入領會《幼兒園教育指導綱要(試行)》、《3-6歲兒童學習與發展指南》精神,并要從專業培訓,業務學習,分享資料,專題講座,組織參加觀摩教研活動等各種方式讓教師進行學習。如:某幼兒園在教研團隊的帶動下,一開學就組織新教師培訓和老教師傳教,5月下旬,有骨干教師參加區教科培中心舉辦的《幼兒園教師教育科研能力提升培訓》的培訓班,7月上旬各園參加了《奧爾夫音樂師資培訓》和《戲劇課程研討》,8月份參加了教研員組織的《幼兒園教師全員培訓》參加培訓的新、老教師都收獲滿滿,并能在園內互相交流分享所學到的知識,有著良好的學習氛圍,尤其在區教研團隊的驅動下對教師們再進行的深度培訓,真正體現以培訓學習促園本教研。
(二)團隊鼓勵,以評價反思促教研
幼兒園教研團隊應統一思想,應針對性的要求教師對自己的教育工作實踐、教育思想等經常進行反思,多問、多想。比如:某園教師在教學公開課后對自己的教學過程不太滿意,因導入環節過長,教師主導太多,導致教學過程幼兒操作時間太短,于是幼兒對活動失去興趣,信心全無,活動目標未達到,課后通過教研團隊集體力量的點撥和鼓勵,教研組給出了指導性建議:教學活動是兒童主動的活動,發展是兒童活動的產物,不是教師活動的結果,教師要保證兒童在活動中的主體地位。此教師經過反思后,在進行同類活動時對活動的提問環節語言精練、簡潔了很多,并將問題拋給幼兒,發揮了幼兒的主體性,也充分體現了幼兒的自主性,活動過程呈現的全部由幼兒自主發揮并總結歸納,最后既體現了教師整個教學活動的指導性又體現了幼兒活動的自主性。整個活動讓幼兒樂動,教師悅賞??吹接變旱谋憩F就是對活動最好的評價。
(三)團隊共研,以問題導向促教研
要激活教師的思維,就要善于提出問題,問題意識能促進教師的思想,從而碰撞出火花。幼兒園教師開展園本教研可以分兩步走:教研組可先給教師們一些示范性問題。例:數學區目的性不強,建構區材料不豐富,閱讀區書本數量不夠等,讓她們結合本班實際,思考是否確實存在這些問題,大家進行反思,逐步幫助她們發現問題、解決問題;然后讓教師們自己去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大家研討,尋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兩步走,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教師的思維積極起來了,而且都在做一個反思的實踐者。例如:在游戲中怎樣建構積極有效的師幼互動關系?在教學環節中怎樣能夠做到隨機應變?于是大家對這些問題進行討論,提出各自的看法,有舉例說明怎樣師幼互動更有效,有對自己教學經驗較豐富的案例研討。
三、區域交流,形式多樣,助推園本教研
現狀:區內50%的民辦幼兒園普遍開展了針對性的實踐教研活動,并已形成了初步的規范性,但園本教研活動拘泥于本園,而本園師資力量有限,教研形式及教研主題較為單一,活力不夠,園本教研活動難以達到良好效果。
策略:創新教研方式,充分發揮中心教研組、片區教研組、片區優質園的作用,幫助各個幼兒園成立“五大領域教學組”“環境創設學習組”“專題研討小組”等。征求各位老師的意見,了解教師的學習需求,有針對性的制定項目組計劃。在“月活動教研”、“周活動視導”、“日活動研討”等教研活動的輻射下定期開展幼兒園園本教研活動。如:某幼兒園建立了園本教研制度,每周也有專題研討,可老師們總是沒有新點子,也沒有很大的興趣,通過教研組的指導,幫助幼兒園成立了項目組,每個老師根據自己的興趣和特長選擇自己擅長的領域做專業,這樣充分發揮和運用每個人的長處,一個月后該幼兒園的園本教研活動搞的風風火火,老師們也有了很多新的想法。并在教研活動中通過“問題式研討”、“合作式研討”、“專題式研討”等多種教研形式,提升教師自身的專業能力。具體形式為:
(一)問題式研討解困惑
每學期初,幼兒園廣泛征集教師在日常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和實踐中的困惑,集結“QQ貼士”“微信漫談”,將突出的困惑點作為園本教研重點,例如:“教師如何介入幼兒園自主游戲”、“如何優化一日活動”、“家園合作如何開展更有效”等問題式的教研,能讓每位教師都能積極參與的漫談,卻能更進一步拉近大家互相探討,解決教研困惑的活動距離。
(二)合作式研討樂分享
合作式研討樂分享,可從“幼兒園教師集體備課”入手,形成主班與副班老師互助。通過“級組研課、主副班論課、修正教案、反思策動”的活動方法,實現好資源共享,大方向一致。結合實踐,在對幼兒園一日教育活動中的某項活動環節比如:“生活活動”、“區域游戲活動”、“自主游戲活動”等進行觀察、分析、反思,真正實現教學研的一體化。交流探討:針對“一日活動中的困惑”、“情景教學法”等問題組織教師開展教研,激發每位教師的思維,不斷從研討中獲取新的經驗。共同協作:齊心協作共成長,幼兒園應根據教師個體差異及興趣愛好,揚其所長,培養自信;激勵每個教師發揮自身優點,人人樂參與。如在研討活動中,有音樂特長的教師唱歌、練習舞蹈動作;語言功底強的老師朗誦和講故事等?;突ブ毫⒆惚緢@實際,建立項目學習小組,有困惑有問題及時研討,實施“以老帶新”、“師徒結對”等指導新教師,使新教師盡快適應角色和課程的要求。
(三)專題式研討提專業
在學期中組織教師從一日活動中發現問題,將關鍵性急需解決的問題列為研討專題,可創建互動平臺,建立網絡或Q群、微信教研平臺、開展線上教研活動,組成系列“微信漫談、QQ貼士”等將收集到的資料等進行整理、歸納加以理論武裝,通過多研多論找到最佳策略,在對提出問題、討論研究、實踐歸納的過程中,大家達成了共識,提升了專業。教師們通過一個專題研討,碰撞出火花獲取了專業理論。同時借鑒了國內外先進的教育理念(蒙臺梭利),組織了大家進行專題分享,了解了各自的困惑,大家再一起梳理歸納,形成了本園的專業研討策略和主題網絡。
結語:園本教研是一種理論指導下的實踐性研究,筆者基于區內各幼兒園教研的整體狀況、教師參與教研的情況以及園本教研的實施狀況等方面的現狀,通過區域教研的推動、區本教研的引領,區內優質園的示范,理論與實踐相結合,策略與做法同步,使園本教研落在實處、體現實效。
在區域教研的推動下,各幼兒園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教研活動,完善了區域教研和園本教研工作,提高了保教質量,提升了教師專業能力,促進幼兒身心健康發展。
(作者單位:珠海市金灣區教育科研培訓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