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溫州市建設小學 浙江 溫州325000
《中小學信息技術課程指導綱要(試行)》中明確提出小學信息技術的評價要求:教學評價要以教學目標為依據,本著對發展學生個性和創造精神有利的原則進行;教學評價要重視教學效果的及時反饋,評價的方式要靈活多樣,鼓勵學生創新,主要采取考查學生實際操作或評價學生作品的方式。但由于各種原因,傳統的小學信息技術課堂中,教師往往采用的評價形式過于單一,教師占據了評價的主體地位。長期處于單調枯燥的評價形式下,學生則容易失去學習興趣,阻礙學生個性發展。
于是筆者在所教學的班級就針對教學評價做出了一些嘗試,提倡在教學過程中使用綠色評價,突破傳統的單一評價方式,以此提高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從而提高學生課堂自主學習的能力,真正提升學生的信息素養。
1.小學信息技術課堂“評價主體的多元”。同其他科目的課堂一樣,小學信息技術課堂同樣應該注重評價主體的多元。通過學生自我評價、學生互相評價、教師評價等多種形式,讓學生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長處和不足。
2.小學信息技術課堂的“評價維度的多元”。既要注重學生的操作實踐,也要重視的學生的思維過程;既要看學生的最終作品,也要問學生的規劃設計;既要考察學生的基礎知識與技能,更要關注學生利用信息技術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1.教師要堅持課堂教學隨機評價,注意評語的質量
有質量的評語似一種無形的磁力,牢牢抓住學生的注意力,造就一種和諧的學習氛圍,讓學生積極主動地投入學習活動。這是什么原因呢?我想,最根本的原因就是教師的課堂評價評價緊緊地吸引住學生。一個優秀的老師,在課堂評價時,不僅運用貼切的評價語言,還用上豐富的體態語言——一個欣賞的眼神、一次滿意的點頭、一個會心的微笑、一個親切的撫摸,都能讓學生感受到教師對他的關愛和肯定。
①評語要準確有針對性
課堂中教師要根據每個學生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做出準確的評價,肯定優點的同時,還要指出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更要注意形式多樣,因人而異,把握時機。如在教學三年級上冊第12 課《有趣的畫板》一課中,教師請學生上臺演示畫筆的使用情況,但是孩子因為一時緊張而用錯畫筆,其他學生都叫嚷著:“他畫錯了。”這時教師迅速做出判斷:這個任務對這個孩子來講,沒有難度,因此沒有馬上換另外一位孩子來操作,而是鼓勵該學生:“別緊張,靜下心來再仔細找找,老師要求的是用粉筆不是蠟筆,相信你肯定能找到。”學生聽了老師的鼓勵后,放松了心情,很快就完成了這個任務。對于其他能快速準確完成任務的同學,教師則夸贊:“大家學習熱情把這些小任務都融化了,這些都是你們自信的表現。”
②評語要真誠,促生發展
評價的語言要真誠,才能溫暖學生的心,才有感召力和感染力。在學習《靈活的超鏈接》這課時,學生發現自己已完成超鏈接的任務,但是設置了超鏈接的文字有的有改變顏色,有的則沒有改變。這時教師沒有簡單的說:“撤銷了,重新再做。”而是對他說:“你有一雙智慧的眼睛,善于發現問題,看看自己是不是選錯設置對象了,結合微課再試一試吧?”對于邊上學生插嘴搶答時,老師則親切地說:“你能回答問題很好,如果你先學會傾聽別人的回答,老師相信,你的回答會更精彩。”在《人物動畫》一課作品評價時,學生自評時給自己的作品評價是:還不錯。教師做適當補充:你能不能具體說說,你這幅作品的哪里,你覺得不錯?當學生做了說明后,老師給了補充:“如果用魔術棒將人物動畫透明白色背景去除,那樣能制作透明背景的GIF 動畫,使用起來會不會更方便!”這種充滿愛心,充滿靈性,充滿智慧,滲透教師的關愛、包容和鼓勵的評語能不促進學生的發展嗎?
2.網絡平臺搭建,增進互動
有調查顯示:有的信息教師采用課堂提問的方式來評價學生對知識的掌握程度進行及時評價,有的信息教師采用作品展示的方式對學生的應用能力及團隊合作能力進行估算評價,有的信息教師采用上機操作的方式對學生上機操作的動手能力和課堂知識掌握程度進行現場評價。其中采用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的評價方式僅占2.3%和 1%,可見信息技術老師很不重視學生自評與學生互評的課堂評價方式在課堂評價的應用。
混凝土外加劑是現今混凝土材料必需的組成部分。在混凝土拌制過程中,雖然外加劑的用量不多,但其對有效提高混凝土性能、降低建設成本有著極其重要的作用。采用外加劑已成為提高混凝土質量、改善施工性能、節約原材料、縮短施工周期、降低工程成本、滿足工程要求的重要途徑。
網絡平臺的運用,淡化了學生間的對比性,鼓勵學生大膽求異。在教學中教師只要把學生的創作作品掛在平臺上,作品就可以在網絡平臺上展現地淋漓盡致。如通過六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中《制作電子小報》、《設計“房間”》、《編制畢業留念冊》,第二單元的“Scratch趣味編程”的學習,學生將作品上傳網絡平臺,便能清楚展示學生設計如圖1,讓學生通過平臺相互欣賞、學習各自的作品,通過欣賞同齡孩子的作品,讓學生自己察覺與他人的差異,激發孩子積極向上的本能心態,促使對今后作品有精益求精的需求,同時通過欣賞大量優秀的作品,打開孩子想象力的腦洞,為今后更多更優秀的學生作品提供儲備機會;通過作品點評的方式,讓學生從中找到自己的不足,發現別人的亮點,同時讓學生養成如何有效的取舍別人的意見和建議,更讓學生懂得換位思考,如何給他人提中肯而有效的建議。這些都是我們無法用以往的評價方式所能賦予孩子們的。

圖1 《設計“房間”》一課學生上傳作品到學習平臺評價
3.組成小組評價,提高課堂學習效果
綠色評價從改變學生的學習方式入手,提倡討論式、活動式、合作式、探究式等多種學習方法。小組合作學習將傳統教學中的師生之間單向或雙向交流改變為師生、生生之間的多向交流,學生有更多的機會發表自己的看法,為他們提供一個較為輕松、自主的學習環境。通過分組,將一些需要合作完成的作業交給小組間自行完成,在完成的基礎上進行小組學生自評、生生互評。如六年級上冊第三單元“調查與統計”,在小組完成作業過程中,考驗了學生分配任務、收集資料、調查研究、歸納總結、實際運用的能力。制作以下的量化評價標準:
①態度得分(40%)
是否積極參加小組間討論、認真完成小組分工、是否對小組完成本次作業提出了有意義的意見等等。
②知識與技能得分(30%)
分配的任務能夠高質量地完成、如收集圖片、文字等資料的質量、數據是否精確、撰寫的報告是否科學合理、幻燈片制作是否精致等等。
組長、組員是否在完成自己的任務的基礎上主動幫助遇到困難的同學,是否有自覺解決新的問題、是否做到有效的交流。
4.通過評價表的形式自我評價,并建立評價文件夾
引導學生進行“評價表”是一種常見的引導方式,在評價表中,學生根據學習標準自主打分,以客觀檢測自己的學習成果。
如在教學《人物動畫》一課中,學生可根據表格來檢測學習效果,如圖2:

圖2 學習評價表
如果把一系列的表格整理在自己的文件夾中,讓學生感受到自己在學習過程當中的點滴進步與成果。如在五年級下冊第二單元“我的數字名片”和第四單元“演示文稿宣禮儀”,從剛開始的初識PowerPoint 到能制作演示文稿,表格文件夾見證了孩子們的成長。
綠色評價在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的運用,有利于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動教學工作的有效進行。教師高質量的評價語言和多形式的評價方式既有評價結果,更重視過程。及時創作失敗,但只要學生努力了,也會有失敗后的收獲。希望這些論述能夠給廣大小學信息教師一點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