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師范大學 浙江 金華 321000)
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在激烈的角逐中落下帷幕,韓國始終保持其傳統優勢,斬獲3枚金牌,成為最大贏家;伊朗男子運動員表現不俗,獲得2枚金牌;中國與中國臺北、約旦、烏茲別克斯坦、泰國各得1枚金牌。金牌榜的分布,可以看出,各個代表隊的跆拳道競技水平均在迅速提高,競爭越來越激烈。中國此次僅獲得1枚女子57kg的金牌,且這枚金牌來之不易,因為在整場決賽中韓國運動員腿法技術一分未得,依靠拳技術得4分,比分領先,在比賽的最后時刻中國運動員駱宗詩絕殺對手,才反敗為勝。這場比賽中駱宗詩拳技術一分未得,雖贏了比賽,卻讓中國隊對拳的技術有了深刻的認識。因此,本文將對當今國際跆拳道比賽中拳技術的運用情況、得分尺度和技戰術特征進行統計與分析,為中國隊的技戰術發展提供一定的理論借鑒。
以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跆拳道決賽運動員拳技術運用情況作為研究對象。
(1)文獻資料法。
參照世界跆拳道最新頒布使用的2018年6月版跆拳道競賽規則(競技),并通過中國知網,查閱和收集了跆拳道技戰術相關的一系列相關的科研論文資料。通過對文獻的閱讀、學習、整理、歸納作為本文的理論支撐。
(2)錄像觀察法。
對雅加達亞運會 女 子 -49kg、-53kg、-57kg、-67kg、+67kg 決賽,男子 -58kg、-63kg、-68kg、-80kg、+80kg 決賽視頻,進行觀察與統計分析。
(3)數理統計法。
通過錄像觀察對比賽中運動員使用的技戰術進行統計,所得到的數據運用SPSS17.0 for Windows建立數據庫,進行常規性數據統計處理,作為分析的依據。
(1)拳的技術的定義。
在規則中將拳的技術定義為:緊握的拳并使用正拳進行正面攻擊的技術,分值為1分。正拳技術又可分為前手拳和后手拳。此外,在規則的犯規判罰條款中規定不允許用手擊打對方頭部。
(2)拳的技術的得分認定。
拳的技術拳技術的得分定義為:使用有效的拳的技術,準確、有力地擊打得分部位。拳的技術得分任由邊裁判員人工計分:在2012年倫敦奧運會跆拳道比賽中引用電子護具之后,電子護具已普遍使用于國際以及國內各大賽事中,為了突出跆拳道腿的技術的主導地位,比賽中要求運動員穿戴電子護具、電子頭盔、電子腳套以及普通手套,腿的技術由電子護具自動感應識別計分,而拳的技術仍由臨場三名邊裁判員進行判斷計分,要求邊裁判員使用手動裝置在拳的技術發生后一秒鐘以內有兩名或者兩名以上邊裁同時確認得分,才可認定得分。
(3)規則對拳技術運用的影響。
規則是引導項目技戰術發展方向的指南。裁判員對于規則的理解與判罰尺度的執行,在很大程度上也影響著技戰術的發展。在以往的比賽中,拳技術的得分難度較大,既要求部位準確,對運動員出拳時機的準確度要求較高,且要求手臂要盡量打直,有明顯的擊打效果才能得分,因此,造成邊裁判員對于拳技術的判罰尺度較嚴,以至于一場比賽下來很少有拳技術得分的出現,曾一度被運動員忽視。
隨著運動員競技水平的不斷提高和世界跆拳道聯盟對規則不斷修改和完善,為了使比賽更具有觀賞性,使比賽中的技術運用更加全面,規則導向開始鼓勵拳技術的使用和得分,對于拳技術的得分效果降低了要求,手臂不需要完全伸直,能發揮出力量的角度就可得分,一系列的規則鼓勵使拳技術越來越受到運動員和教練員的重視,各個國家紛紛圍繞拳技術展開訓練,在國際比賽中拳技術的使用率逐漸增加,一場比賽中出現多次拳技術得分已并不鮮見。
根據拳的技術在比賽中的運用,我們將拳的技術總結分為幾種表現形式(見表1)。
經過錄像觀察與文獻分析,將拳技術的運用時機分為進攻,迎擊和反擊進行統計。從表2顯示的數據可見,比賽中前手拳的使用次數為0,后手拳的使用次數為99次,充分說明比賽中后手拳的重要性。分析其原因主要為:首先,多數運動員的右手是慣用手,右手力量較大較靈活,且比賽中運動員多以右腿在后的實戰勢為主,因此,使用后手拳的機會更多;其次,后手拳相較于前手拳使用更加簡單,不需要步伐的轉換就可完成,在瞬息萬變的對抗中,運動員自然而然傾向于使用更簡潔有效的技術進行運用。此外,亞運會決賽中99次拳技術的使用次數和39分的得分,反映在當下跆拳道技戰術體系中拳技術的重要性在直線提升。如女子53kg決賽中,中國臺北選手共得9次后手拳得分;女子+67kg決賽中,哈薩克斯坦選手得7次后手拳得分等。

表1 拳技術的表現形式

表2 不同時機下拳的技戰術運用統計表
三個時機下拳技術運用迎擊使用次數最多,48次,進攻次之44次,反擊則最少只有7次。迎擊拳是比賽中最常用的拳技術,能夠有效的破壞對手前腿技術。在當今電子護具時代,圍繞前腿技術衍生的技戰術風格已成為比賽中的主流,而拳的技術是能夠破解前腿技術的有效技戰術,尤其在對手前腿進攻時利用后手拳進行迎擊和阻擊。

表3 不同戰況下拳的技術運用統計表
表3將戰況分為平局,領先,落后,以便更好的統計分析運動員在各種時機下運用拳技術的目的和技戰術運用。從數據來看,落后戰況下后手拳使用頻率與得分最高運用49次,得21分,領先次之,平局最少,使用12次,得分。
根據觀察與分析得出,平局戰況較少出現,比賽開局不久,運動員雙方均會想方設法得分。分析出現平局的原因主要為:(1)雙方勢均力敵,均不能找到有效的得分方法突破得分,或雙方比分交替上升;(2)雙方為熟悉的老對手,打法謹慎,不敢輕易出腿;(3)對手防守嚴密,沒有有效的得分手段。在腿法找不到得分手段的情況下,運動員就會積極應變,利用拳的技術作為得分的突破口,打開僵局,且從42%的成功率說明,后手拳是撕開對方嚴密防守的有效手段。
運動員在落后的戰局下后手拳使用次數和得分最高。對手在領先的情況下,必定會對頭部技術進行嚴防死守,因為頭部分值大,容易實現反超,反之軀干部位便會出現一些空檔,此時利用拳技術進攻,成功率較高,雖分值不高,但一旦得分能給運動員心理產生積極的影響,使運動員重新燃起希望和斗志。如男子63kg韓國著名運動員李大勛在決賽中一度落后,面對伊朗選手密不透風的防守,從第二局開始改變戰術,利用后手拳得4分將比分逐漸追平并成功反超從而獲得冠軍,實現其個人亞運會三連冠;
領先情況下,對手一般會采取較為猛烈的攻勢。運動員為了保持優勢,勢必會采取一些防守措施。但若一味防守,會有消極的嫌疑,此時利用后手拳進攻去打亂對方的節奏,轉被動為主動,是一種簡單有效的戰術。且拳的技術擊打距離短,在拳技術完成后,雙方會處于較為安全的距離,有利于運動員趁機利用貼靠戰術拖延時間和恢復體力。
(1)跆拳道拳技術在亞運會決賽中使用次數達99次,共得39分,成為當今跆拳道技戰術體系中的重要一環;
(2)亞運會決賽中前手拳未曾出現,后手拳成為拳技術的主要的得分技術,主要原因在于后手拳使用范圍更廣,技術更加簡單有效;
(3)迎擊后手拳是使用次數最多的拳的技戰術,是克制前腿技戰術的一種有效得分手段;
(4)平局狀態下,雙方腿法技術均無法有效的得分時,以及落后狀態下,腿法技術無法突破對手防守時,拳技術是打開僵局、撕開嚴密防守的有效手段;
(5)在領先狀態下,拳技術可以作為防守反擊的戰術使用,使防守進退有序,攻防轉換,使運動員處于更加積極的狀態,避免一味后退造成消極。
(1)從分析中可知,在跆拳道國際賽場大環境下,對于拳的技術是鼓勵使用并且得分尺度在降低,建議在國內練兵中應緊接國際,加強拳技術的技戰術訓練,提高拳技術的運用于得分能力,在國際比賽中才能應對自如;
(2)前手拳在比賽中較少被運用,建議多加強前手拳的訓練,以期能夠豐富拳技術技戰術的種類,使運動員擁有更多選擇,使比賽更加精彩;
(3)建議豐富拳技術的得分手段,面對不同戰局戰況,對方不同技戰術的應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