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體育學院體育教育訓練學院 上海 200438)
本文通過實地考察中方及日方開辦的6所幼兒園 (中日系各三所),對園中3-6歲兒童游泳課教學內容及程序進行比較分析,旨在為我國幼兒園幼兒游泳開展游泳活動實施提供可行的參考。
本文通過分析日本和中國兩個國家的幼兒教學大綱,比較兩國幼兒的游泳教學內容,對各年間大綱指導思想的改變及內容進行具體比較分析。同時,通過實地觀察等方式,教學考察日本的幼兒園幼兒游泳教學,探尋實踐中摸索出適合我國幼兒的游泳教學方式。
分析中日幼兒園教育綱領平成29年告示及平成20年告示,比較具體游泳教學特點。
游泳教學應以基本的生活習慣指導為基——自行更衣為起始,逐步教導幼兒關于水中游戲與游泳的技能。為降低幼兒剛開始對于水的恐懼感順利學會游泳,從適應水性到將臉部沒入水中,從在水中安全的站立到載浮載沉再到指導各式游泳方法的練習順序進行幼兒園游泳教學。
通過實地觀察上海地區中日系6所不同的幼兒園開展的幼兒游泳課程教學,驗證文獻記述的日本幼兒游泳普及相關內容。具體分析中日幼兒園游泳課程的教學人員配置,場地教學工具的配備,時間及課程場館的要求。
(1)調查對象:上海市東方幼兒園、浦東新區惠立雙語幼兒園、宋慶齡幼兒園、上海美丘外籍人員子女幼兒園、櫻花幼兒園、閔行區幼兒園中3-6歲幼兒;
(2)調查時間:2019年 7月到12月;
(3)調查內容:對各幼兒園游泳課程開展時間、場地配備、時間段進行記錄,對幼兒園游泳課程中使用的腳踏臺、場地配備、輔助用具進行數據采集。
分析游泳課程中參與人員的性質及“配備比例”,按其性質將參與人員分為:①學生;②班主任(保育員老師);③游泳課程中制定課程教案的主教練;④幫助主教練貫徹訓練方案的助理教練;⑤救生員。再針對游泳硬件設施調查分析。探討將日系課程內容方法,進行整改運用并普及全中國幼兒園的可能性進行探索。
驗證不同人數游泳課程的人員配備,并對參加的學生、老師、主教練、助教、救生員比例進行數據比較。
中國幼兒教學大綱中,暫時無相關游泳課程目標,根據實地觀察3所幼兒園后,也可按年級設定“小”、“中”、“大”三段不同的課程目標,游泳教學活動設置了適應水性,借助浮板等輔助初步地游泳、不借助輔助初步地游泳三種難易目標。
(1)3歲年齡組小班階段。
如表1所示,3歲小班階段還未實行游泳教學,多以游戲為主,不實施教學內容,培養玩水興趣。部分幼兒園小班沒有游泳課,中班開始,有些幼兒園僅大班有游泳課。
(2)4歲年齡組中班階段。
如表1所示,4歲中班階段開始悶水,洗臉洗頭發,玩具丟入水中讓孩子悶水去撿;中間穿插兩只腳掛在岸上練漂浮,基本熟練后,帶背漂及游泳板練打腿。掛在岸上時讓其用嘴巴在水中吐泡泡,再抬頭張嘴吸氣,帶背漂打腿時邊吐泡泡邊抬頭張嘴吸氣;下學期中主練漂浮,雙手拉墻壁,之后用浮板練習劃手。其中,4歲中班的內容相對孩子而言教學量上升,呈兩極分化,因部分幼兒家長在課余時間帶幼兒去專業游泳學校進行學習,部分幼兒園因此會分為兩道,將小孩分成兩批,一批游的好,一批游不好,可專注于教游不好的孩子,但是效果不是很好,小孩心理上會有拉開差距緊張害怕的想法,效果不理想,部分幼兒園中班繼續以玩水為主。
(3)5歲年齡段大班階段。
如表1所示,5歲大班階段開始不同的幼兒園呈現不同的教學模式,東方幼兒園的教學計劃:小班自由活動;中班要求上學期考浮板自由泳打腿,下學期考自由泳無需換氣;大班上考自由泳換氣和仰泳,下學期考蛙泳。宋慶齡幼兒園的教學計劃從4歲中班開始游泳課程,5歲大班要求能浮板自由泳打腿,浦東新區惠立雙語幼兒園僅5歲大班階段開始游泳,要求能浮板自由泳打腿。
大班的游泳教學課程以指導各式游泳方法為主,將輔助用具充氣護臂換成了背漂,在漂浮的姿勢下動動手腳,慢慢切入指導各式游泳方法,將指導的重心由水中游戲轉移到技術上。熟練掌握“呼吸法”,“自由換氣”不僅代表恐懼感逐漸消除,也是進入到進階程度及破除緊張感必學的項目之一,手腳配合固定的節奏在水中移動,并結合呼吸為游泳的基本動作。如表4所示,在這個階段的教學目的是,在浮板打水的技巧達到某種程度后,便可開始執行手部動作的指導,一步一步練習手腳并用完成正確的游泳動作,其中可以進行自由泳打腿比賽等手段來增加練習樂趣,幼兒們會互相吶喊助威,也能培養到孩子的互相加油意識。
日本幼兒游泳課程大綱經歷了從小班到中班,中班到大班的教法內容演變,其教學內容精進的同時,教育培養概念也得到了有效發展。

表1 中國幼兒游泳教學內容
(4)中國幼兒園游泳課程人員配比。
從表2中可以看出每個幼兒園情況各不相同,大部分幼兒園配備1名主教練,1名班主任以及一名救生員,個別幼兒園配備人員數量巨大。

表2 中國幼兒園幼兒游泳教學內容(人員配比)
(5)中國幼兒園游泳課程設施使用現狀。
表3中可以看出每個幼兒園都沒有用游泳墊層,因都使用10-15m直徑,深0.6-1.2m左右的小泳池,皆為淺水池。

表3 中國幼兒園幼兒游泳教學內容(硬件使用)

表4 日本幼兒游泳教學內容
(4)日本幼兒園游泳課程人員配比。
表5可以看出任何幼兒園幼兒為對象的游泳活動只有一名主教練,而助教的輔助作用在所有的活動中受到重視。以幼兒班班主任的參與在輔助幼兒克服恐水心理的同時,更有效地支持了幼兒園游泳課程的展開。除此以外至少配備一名救生員也是必不可少的。
日本于平成29年日本幼兒教學大綱中,按年級設定 “小”、“中”、“大”三段不同的課程目標,游泳教學活動設置了適應水性,借助浮板等輔助初步地游泳、不借助輔助初步地游泳三種難易目標。
(1)3歲年齡組小班階段。
從表4看出沒有設置具體練習內容,表明此階段幼兒為對象的游泳教學尚處于萌芽期,對于剛進入水內感到極度緊張的幼兒來說,耐心的指導對于引導其身體與情緒適應水中感受相當重要。指導的第一步便是習慣水中的感覺,再來才能夠慢慢帶領幼兒進行各項活動。主要教學目的為降低幼兒剛開始對水的恐懼,適應水性,將臉部沒入水中,能自主安全的坐姿下水,在水中安全的站立,坐岸進行基礎自由泳打腿以及初步入水出水的吸氣吐氣,設施為深1.3-1.5m的小池,每個幼兒配備2個充氣護臂。
(2)4歲年齡組中班階段。
中班的游泳教學課程以載浮載沉以及水中游戲為主,如表4所示,出現具體的練習內容以及培養幼兒在水中的自主活動能力,水中游戲的目的是為了利用水的特性讓幼兒體驗不同的游戲方式,最后可以慢慢接受并親近“水”。主要教學目的為讓幼兒能自由在水中漂浮,連續水上水下的吸氣吐氣能力,長時間水中憋氣并敢在水下睜眼,能借助浮板在不幫助的情況下打10m以上自由泳腿,教學主圍繞浮板練習為主。
(3)5歲年齡組大班階段。

表5 日本幼兒園幼兒游泳教學內容(人員配比)
(5)日本幼兒園游泳課程設施使用現狀。
主教練在考慮游泳教學內容的同時,需要同時考慮到如何善用硬件設施如:泳池墊層、水道線等設置活動范圍。表6表示,一定是在有專用淺水區或專用淺水池的前提條件下,才沒有使用泳池墊層及水道線設定區域。

表6 日本幼兒園幼兒游泳教學內容(硬件使用)
由上可以看出,日本的游泳教學特點在于先以基本的生活習慣指導為基礎——自行更衣為起始,降低幼兒剛開始對于水的恐懼感,逐步教導幼兒關于水中游戲與游泳的技能,最后順利學會游泳,我國也可以采納這樣的教學特點。
我國幼兒園教學大綱尚無任何游泳課程教學內容體現,由此可見我國幼兒園游泳課程普及事業剛剛起步,還有待發展。綜上所述,幼兒通過游泳活動不僅可以強身健體,促進發育,培養他們在水中的基本自救能力,同時還能鍛煉他們的情感心理。游泳游戲中兩人一組的游戲可以培養他們的情感合作能力,游泳比賽中培養他們的競爭意識和互相鼓勵意識。掌握游泳技能的同時,也會隨著解決問題而加強他們的自信度。對此,現在很多中國家長都會將孩子送去外面的公共游泳池開設的游泳班進行學習。因此,游泳運動應盡早納入幼兒園教育環節,通過普及幼兒園游泳,促進其健康快樂的成長發育,增進幼兒之間的情感交流。
由上文比較可以得出,日本幼兒園教學內容進入階段比較低,從3歲年齡組小班階段到5歲年齡組大班階段層次清晰,教學內容系統化,相對而言,我國幼兒園沒有系統化的游泳教學內容,分布并不清晰。
如果說游泳項目進入我國幼兒園課程中還需要國家的政策、規程制定的時間,那么可以借鑒日本大部幼兒園的游泳活動方式,通過租借外面的公共游泳館或學校泳池等方式,開展課外游泳活動的可行性更為迅速,在開展相關活動時,主教練在考慮教學內容的同時,應該將助教、班主任、救生員等其他人員配備,以及游泳場地如何安排等因素也必須納入一起考慮。
(1)貫徹以基本的生活習慣指導為基礎,客服幼兒對水的恐懼感,逐步進行游泳教學的特點;
(2)因幼兒通過游泳可以強身健體、促進發育、培養情感自信度,游泳項目應盡早納入我國幼兒園教育大綱;
(3)幼兒園游泳教學內容應層次清晰,各年齡組階段應具有系統化的教學內容;
(4)因為我國政策規程及幼兒園泳池的短缺,我國幼兒園游泳課程可以通過租借經營的游泳池、游泳館等開展相關活動,人員配置上需要著重考慮“助教”、“保育員”及“救生員”的比例以及“專用區域”等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