栗偉(中石油大慶油田有限責任公司第九采油廠地質大隊,黑龍江 大慶163853)
某砂巖油田投入開發至今,共投產注水井117口,其中,正常注水井69口,不吸水及欠注井48口,占比高達41.0%。注水井總日配注1867m3,日注水1230m3。注水管柱內外壁結垢嚴重,初步判斷黃色膜垢是導致注水井吸水變差的主因。為此,研究注入水水質成分,分析結垢成因十分必要。
選擇垢粉末作為研究對象進行室內化驗。在燒杯中加入鹽酸,很快放出白色小氣泡,反應后溶液為無色,可確定為碳酸鹽垢。為從水質角度對結垢因素進行判定,進行某砂巖油田水質全分析。
對該油田區塊的注水水質進行全分析,得出結構離子的含量數據,為防垢藥劑的研發做好前期準備工作。
從表1 中可以看出注水中鈣離子和鎂離子等金屬離子含量高,預計導致較為嚴重的結垢,后續工作應做好防垢劑的研制比對篩選。
通過對地層水全分析后,統計地層水發育區12口注水井,吸水差井10口,比例33.3%,分析注入水與地層水發生反應,導致儲層不動程度堵塞。
取該油田油層注入水和地層水,過濾后按照不同比例進行混合,在模擬地層壓力和溫度條件下,對不同配和比情況下進行統計結垢量。
由圖1可見,不同配比的地層水和注入水存在不同程度的不配伍現象,二者混合會產生沉淀,堵塞地層空隙。實驗結果表明,當注入水占混合水量的比例達到40%產生的結垢最嚴重。

表1 某油田區塊注水水質分析數據表

圖1 注入水與地層水配伍性
注水管線及注水管柱結垢導致低滲透儲層巖石孔道細小,滲透率低,儲層污染后則滲透率更低,堵塞物致密,為避免儲層堵塞,對以后的注入水需要降低Ga2+、Mg2+含量。對已經發生堵塞儲層,可采取酸化除垢措施:一是開展提壓增注現場試驗研究。二是實施注水井大規模壓裂試驗。三是開展緩蝕酸化技術研究,優選酸化配方,確定合理注入參數。四是推廣高壓水力解堵措施,評價該技術適用條件及經濟效益。
防治結垢,避免注水管線、注水井結垢及地層污染的前提是使注入水中Ga2+、Mg2+含量下降到地層水同等標準,即Ga2+含量降低96.9mg/L,Mg2+含量降低44.6mg/L。
由于純堿Na2CO3既能提供CO32-,引入的Na+又不會導致新問題,且市場價格不高,具有工業應用價值。開展工業試驗3年后作業的26 口注水井中再次作業16 口井,發現注水井管柱結垢的僅4口井,其中,結垢嚴重井1口,結垢比例大大降低。
該砂巖油田注水開發幾年后,儲層結垢普遍存在,但是欠注原因與儲層物性差交織,難以區分結垢與物性差導致的吸水差。
一是動靜結合,分析欠注井原因。
(1)根據正常注水井各層吸水狀況與測井曲線建立圖版,量化單層吸水能力與物性參數界限;
(2)對欠注井單層測井曲線信息進行分析,結合連通狀況,綜合分析單層吸水能力;
(3)欠注原因分為物性差、動靜不符、兼顧井三類。按照欠注井原因對欠注井進行分類,制定有針對性的治理思路。儲層物性差井以建立有效驅替為目的,實施大規模壓裂和提壓注水;動靜不符井以解除近井污染為目的,實施常規措施和非常規措施試驗。
二是評價常規增注措施適應性,分類制定欠注井治理措施。
為了進一步明確酸化和壓裂措施界限,分析了全廠注水井各種措施效果,從注水壓力、吸水指數、措施有效期等方面評價各種措施適應性。儲層物性相對較好的井酸化效果好,儲層物性差的井酸化效果差;儲層物性差、但有效厚度大、與周圍油井連通狀況好的井壓裂效果好;儲層物性差、有效厚度小、與周圍油井連通狀況差的井壓裂效果差,下步開展提壓注水。根據以往措施效果評價,制定了不同類型油田措施標準。
三是通過制定措施的實施,進一步完了措施適應性。
對不吸水及欠注井進行治理,先后采取不同措施實施降壓增注26口井(壓裂2口井,酸化6口井,氣動力解堵1口井,水力深穿透2口,酸洗15口井)。從措施效果看,吸水能力均得到不同程度提高,但有效期較短。各項措施對比,酸化和酸洗有效解除了近井地帶污染,取得了較好的增注效果。
本文以某砂巖油田為例,經過水質分析對比,確定注入水鈣鎂離子含量高是注水管線及注水井結垢的主要原因,提出以下分析及措施:
(1)注入水鈣鎂離子含量高,注入水與地層水之間配伍性差,容易產生結垢沉淀物質,導致注水管線及管柱結垢。
(2)注入水中加入純堿可有效降低鈣鎂離子含量,有效防治注水管線、管柱結垢及儲層堵塞。
(3)當油田進入中高含水期后,注入采出水也可避免結垢和儲層堵塞,開展循環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