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群芳(江蘇奧賽康藥業有限公司,江蘇 南京211100)
生產周期分析表
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對幾個批次做出具體生產周期分析,得出圖1。
造成X產品生產周期較長的主要原因為凍干時間、配制時間與灌裝時間,這三者加起來耗時為64+1.98+1.47=67.45h,從圖中可以看出,凍干時間是生產周期較長的最主要因素,所以若想縮短X 產品的生產周期,最主要的就是縮短它的凍干周期。
二、確定目標
通過以上數據,小組成員對生產現狀進行分析,考察其他企業同品種的凍干工藝和耗時情況,發現其生產周期較其他企業多15小時左右,因此在學習了解凍干工藝理論的基礎上,最終設定預期攻關目標:將X 產品生產周期縮短至54h(計算值:69.62-15.62=54h)。
以上數據可以得出凍干時間、配制時間、灌裝時間為X產品生產周期較長的三個主要因素。從這三點出發,進一步對整個生產過程逐一排查,查找主要原因。通過分析,末端因素有:(1)后箱冷阱降溫時間長;(2)后箱抽真空時間長;(3)導熱油升溫時間長;(4)潤滑油更換周期長;(5)抽真空方式效率低;(6)乙醇沖管道時間長;(7)稱量時間長;(8)配制時間長;(9)人員交接時間長;(10)灌裝前準備時間長;(11)灌裝時間長。參見表1。

圖1 :生產周期統計圖

表1 :要因確認圖
表2 為對策制定表,根據要因確定對策、目標、措施、責任人等。

表2 :對策制定表
實施(一):改進抽真空方式
經調查,先采用真空泵抽真空,一般45min后,前箱真空度降低至12Pa以下,不利于乙醇的揮發(約48小時達到要求),經小組成員查閱資料,討論研究后決定,將原先只是用真空泵進行抽真空的方式改進為水環泵與真空泵相結合的方式,前期采用水環泵進行抽真空,28h 后切換真空泵進行抽真空并統計相關數據,發現改進抽真空方式后,X產品生產周期明顯下降。
實施(二):縮短真空泵潤滑油更換周期
經調查分析,發現在對X 產品減壓揮發階段,真空泵潤滑油內有乳白色混濁物,經調查是前箱揮發的乙醇所致,且調查得知潤滑油每月更換一次,影響真空泵抽真空效率。經小組成員討論研究決定,每半月對真空泵潤滑油進行更換,并跟蹤更換后效果。發現箱體真空度達到0.1200mbar 所需時間明顯減短:
實施(三):合理生產安排
經調查研究發現,藥品配制完成后不能馬上進行灌裝操作,灌裝人員會在等待中間體檢驗完成后,再進入灌裝間進行灌裝前準備工作,耗時約1h,影響凍干機開機時間,同時也延長了X產品生產周期。經小組溝通討論決定,在等待中間體檢驗過程中,灌裝人員提前進入灌裝間進行相關生產前準備工作,待中間體檢驗完成后,直接進行灌裝操作,大大縮短了灌裝時間,同時縮短了X產品生產周期。
通過本次QC 小組活動的開展,X 產品生產周期由攻關前的69.62h 縮短至53h,減少了16.62h,滿足了車間及公司的要求,達到了預期的目標。
此次攻關的實施為公司節約了可觀的經濟成本。
每批藥液可節約時間:69.6-53.0=16.6h,大大減少了單批生產的介質與人員成本
(介質成本/h+人員成本/h)×節約時間=(80元/h+15元/h)×16.6h=1577元
通過此次QC 活動,我們從質量意識、分析解決問題能力、改進生產工藝等方面都得到了提高,也增強了QC 小組的團隊精神,并且大大調動了車間全體人員的工作熱情,在車間營造了“創新、求知”的學習氛圍。
為了進一步鞏固本次小組活動成果,通過“PDCA”不斷循環,并全面收集和記錄灌裝過程中的各參數,累計大量技術材料,為今后穩定高成品收率打下良好的基礎。
采取以上措施后,小組成員對6批X 產品生產周期進行了跟蹤,分析得出,我們在鞏固期生產周期均在54h以下,此次攻關取得成功!
經過本次活動我們達到了公司的要求將X 產品生產周期降低至54h以下,在整個攻關過程中,積累了豐富的降本增效的經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