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東惺(延長油田股份有限公司,陜西 延安716000)
隨著滲吸作用理論的發展,研究認為親水儲層在滲吸作用下基質中原油能夠被注入水有效置換,從而提高水驅采收率[1-3]。延長油田長6儲層致密、喉道細小、油藏表現為親水性,大量實驗得出該類儲層在常壓條件下自發滲吸驅油效率可高達20%[4-5]。針對特低滲復雜巖性油藏注水開發模式的研究,有學者認為適度溫和注水和注水吞吐具有改善裂縫見水、提高基質原油動用的效果[6-7]。而脈沖式周期注水理論上講兼具了適度溫和注水和注水吞吐的優點,是該類油藏注水的有一種可行方式。本文利用可視化實驗驗證了周期注水可以提高水驅油效率,在礦產應用中利用示蹤劑與視注水指示曲線,優化周期注水方法,旨在充分發揮特低滲油藏毛管自發滲吸采油,改善注水開發效果。
周期注水的參數優化、驅油效率的研究國內外主要采用巖心驅替實驗,只能從水驅油效率發現周期注水能提高水驅開發采收率。對其內在機理研究甚少,為此利用薄片刻蝕開展了周期注水可視化實驗,模型如圖1 所示:該模型主要包括三個部分:(1)單一毛細管模型,孔隙尺度由上到下分別是20、40、60、80、100、200和400μm;(2)并聯毛細管模型,孔隙尺度從左到右分別是400μm/200μm,300μm/150μm,200μm/100μm,150μm/75μm,100μm/50μm,80μm/40μm;模型設置兩個入口端,方便開展實驗。

圖1 玻璃刻蝕薄片示意圖
可視化實驗結果如圖2 所示:圖2a 為小壓差連續注水,說明在小驅替壓差作用下,細毛細管由于毛管力作用滲流速度大于粗毛細管,細毛細管首先見水,粗毛細管存在剩余油;圖2b大壓差連續注水,說明在大驅替壓差作用下,驅替起主要作用,粗毛細管首先見水,細毛細管存在剩余油;圖2c為周期注水,說明而通過周期注水,在驅替階段壓差作用下粗毛細管滲流速度快,在停止注水時,在毛管力作用下細毛細管滲流速度快,通過適當的周水周期控制,可以將粗細毛管中油盡可能全部被采出。

圖2 毛細管水驅油可視化實驗結果(藍色為甲基藍,紅色為原油,毛細管孔隙從上到下依次為20、40、60、80、100、200和400 um)
試驗區為典型的特低滲油藏,主力油層為延長組長6,平均油藏埋深1100m,平均儲層孔隙度8.9%,平均有效滲透率0.86×10-3μm2,原始含油飽和度48.5%,原油密度0.86g/cm3、粘度6.50mPa·s。周期注水采用注12天停20天非對稱型注水方式,年注采比控制在1.1。利用文獻[8]特低滲巖性油藏注水評價方法,認為在試驗區油區實施周期注水以來,開發效果提升顯著(見圖3),含水率明顯下降,實現了非穩態滲吸驅油技術增油控水的目的,在注水總量基本相同的前提下,與傳統的連續注水開發,周期注水最終可提高采收率2.5%~3.5%。

圖3 X區塊周期注水效果
特低滲油藏非均質性強,毛管力滲吸作用顯著,可以通過周期注水提高自發滲吸作用,進而改善水驅開發效果。較常規注水開發非穩定周期注水可提高采收率2.5%~3.5%,對特低滲裂縫油藏注水開發方式優化具有重大指導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