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璇
摘 要:藝術實踐活動是當代大學校園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展現大學生精神面貌的有效途徑。本文結合當代大學生的心理特點,探討藝術實踐活動對于促進當代大學生心理健康平衡和諧,塑造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綜合素質人才的影響。
關鍵詞:藝術實踐;心理健康
一、當代大學生心理現狀
1.抗壓能力差,情緒過于極端化
心理學家霍爾,青年時期正處于從“蒙昧時代”向“文明時代”演化的過渡時期,其特點是動搖的、起伏的,他把這一時期稱為“暴風驟雨時期”。當代青年大學生很多都是獨生子女,被父母親人保護得很好,沒有遇到過什么困難與挫折,在很多情況下并不能理性得思考和分析問題,一旦出現外界的刺激,情緒波動會較大,很容易感情用事,做出過激的行為。例如2013年復旦大學學生林森浩因與室友不和,采用投毒方式殺害室友并最終致其死亡,而原因僅僅是因為生活上的瑣事引起犯罪嫌疑人的不滿、憤怒、怨恨,這些不良情緒長時間得不到排解,當積壓到一定程度時,哪怕是一件很小事情的刺激都會成為導火線,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2.心理狀態的矛盾與沖突
大學生正處于由青年走向成年的時期,這個階段的年輕人無論是在生理上還是在心理上都還不夠成熟,加上他們社會經驗嚴重不足,對事物的認識與評價不夠客觀和理性,這就導致其在心理發展過程中容易失衡,出現多種不同的心理沖突與矛盾。一方面,大學生的心理矛盾具有普遍性。一是是理想與現實之間的矛盾。剛走進大學校園的學生,有想法、有朝氣,有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勇氣,做事情往往是憑著自己的一腔熱血而不考慮現實因素,加上自我認知能力有限,當發現事情并沒有按照自己想的方向發展時便會產生強烈的失望、沮喪甚至自我懷疑的感覺。其次就是渴望朋友與精神上的孤獨感之間的矛盾。大學生們很多都是離開家鄉去外地求學,他們渴望伙伴,渴望知心朋友,但是很多大學生又是以自我為中心,很少設身處地的為別人考慮,因此很難與別人交心,也就很難有長久的知心朋友,這就很容易造成精神上的孤獨感。
3.人際關系敏感,存在一定的交際障礙
重視自我在群體中的地位是當代大學生很重要的一個心理特征,“自我為中心”的傾向較嚴重,在日常的人際交往中常常不懂得站在別人的立場思考問題,不懂得團結協作,集體意識也會較單薄,一味地希望對方遷就自己,關心自己,這樣過分重視自我會很容易造成個人與他人,個人與集體地矛盾。還有一部分大學生受原生家庭與成長環境的影響,有的過于內向,膽小怯懦,不懂得表達自己,即使心里很想尋求朋友,參加集體活動,也不敢邁出那一步,而有的學生則過于功利性,總是因為某種目的接近別人,久而久之,便會被孤立。
二、藝術實踐對大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1.有利于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
大學生是一個看似輕松但卻承擔著很大壓力的群體,學習、就業、人際交往等往往導致他們會出現緊張、焦慮甚至抑郁的心理癥狀。而大學校園里的音樂、繪畫、舞蹈、攝影等藝術實踐活動無疑對緩解大學生的心理壓力有著積極的影響。藝術實踐活動為大學生提供了一個溫和的情緒疏導渠道。無論是音樂、繪畫還是舞蹈攝影等活動,都是再向學生傳遞美的事物,通過視覺和聽覺上的沖擊提升大學生的審美能力,讓他們感受到藝術的魅力,忘記其他種種的煩惱,讓他們獲得情感上的交流和心靈上的愉悅。
2.有利于提升大學生的人際交往和團隊協作能力
所有的藝術實踐活動都不是某一個人可以獨立完成的,它是一個團隊性質的活動,缺少不了成員之間相互交流與密切合作。例如一場文藝演出,從最初的策劃到最后的謝幕,是需要負責人與參加者,老師與學生,演奏者與伴奏者,演員與場務等不同角色高效、和諧、有序地合作。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專業、不同年齡、不同性格的學生們聚到了一起,他們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表達想法,與他人溝通,認識到自己的不足和協作對于整個演出的重要性,這不僅可以加深彼此間的了解,改善自身的性格弱點,提升了人際交往能力,而且會增強集體榮譽感和團隊協作力。
3.提升自我存在感與滿足感
現在的大學校園都會開展多姿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例如迎新晚會、元旦晚會、校園十佳歌手大賽、藝術實踐周等等,這些活動不僅豐富了大學生的課余生活,而且也讓很多學生得到了一個展現自我的機會。唱歌、跳舞、攝影、主持等特長都可以讓學生們在藝術時間活動中找到屬于自己的位置,充分發揮自己的創造性和藝術才能。在活動中,同伴間的交流與配合,老師們的指導與鼓勵,都會讓學生認識到自己的價值,鍛煉自己的表演技巧。演出的成功,周圍人的認可與稱贊也會讓他們獲得情緒上的愉悅,更重要的是他們會感到自己是被需要和受到重視的,自我存在感與滿足感也就會得到極大的滿足。
三、如果借助藝術實踐活動營造良好的氛圍
1.肯定藝術實踐活動對塑造大學生健康心理的重要性
藝術實踐活動對塑造大學生良好心理素質的重要性不言而喻。首先在現如今的大學校園里,藝術實踐活動是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的重要組成部分,它不再是可有可無的文化教育的附屬品。形式多樣的藝術實踐活動可以增強大學生對美好事物的體驗感,激發他們的創造力與想象力,擴大他們的人際交往范圍,這對于優化大學生的心理素質,健全大學生的個人品格,塑造健康心理有著積極作用。其次,借助藝術實踐活動可以發掘大學生多樣的興趣愛好,豐富他們專業以外的知識,開闊他們的藝術視野,提升大學生的綜合素質,促進當代大學生全面成才。
2.發揮藝術類社團的作用,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
藝術類社團是高校里學生社團的重要組成部分,這類以音樂、舞蹈、美術等為主要內容的社團可以極大限度地挖掘大學生的藝術潛能,是展現當代大學生風采,豐富校園文化,促進校園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表現方式。因此發揮藝術類社團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方面的作用有著重要的作用,積極開展豐富多彩的藝術實踐活動。各種文藝類的晚會、比賽,藝術實踐周等的舉辦,可以給大學生提供更多展現自我的機會,讓他們從繁重的學業中抽離出來,既能提高自身的文藝素養,又能緩解精神上的壓力。不僅如此,支持藝術類的社團,如舞蹈社、攝影協會、音樂愛好者協會等開展活動,豐富第二課堂的內容與形式。還可以結合各個學院自己的特色,發揮本學院學生的專業特長,開展專業相關的藝術實踐活動,寓教于樂,既緩解了學生的學業壓力,又可以讓學生在輕松自在的氛圍中強化專業知識。
3.加強專業老師隊伍的師資建設,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
藝術專業的教師作為藝術教育的主體,對于學生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對于藝術實踐活動的深度與寬度發揮著重要的作用。因此加強專業老師的師資建設,提高專業教師隊伍的整體素質不容忽視。一是創新教學理念,以生為本。藝術實踐活動是面向全校的學生,而不是僅限于藝術專業的學生,因此在指導藝術實踐活動時,要因材施教,了解學生的基礎,尊重學生的個性,遵循教育與學生成長的雙重規律,挖掘不同學生的藝術潛能。二是提升教師的職業道德。大部分的藝術實踐活動雖然不在正常的教學范圍之內,但依然需要教師給予專業上的指導。這就需要專業老師發揮愛崗敬業和無私奉獻的職業道德,將自己的熱情投入到指導學生藝術實踐活動中,讓這些活動在活動內容與形式上得到升華,從而提升學生的自信心與滿足感。三是要提升教師的綜合素質。隨著時代的發展,大學生接觸新鮮事物的途徑層出不窮,他們有著天馬行空的想法,這對老師來說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只有藝術類學科的專業知識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擴充自身的人文知識,提高自身的藝術修養。
四、結語
總之,藝術實踐活動對促進大學生心理健康和諧的發展有著積極作用,不僅可以豐富學生的校園文化生活,拓寬學生的心理疏導渠道,而且可以發展良好的人際關系,增強集體榮譽感和自我滿足感,塑造學生的健康人格和提升學生綜合素質。
[參考文獻]
[1]陳永勝.高職院校音樂干預大學生心理危機的途徑.蘇州教育學院學報,2012,(05).
[2]黃璇.論藝術教育與大學生的心理發展[J].時代文學,2007,(5).
[3]潘小星.藝術教育對大學生人格塑造的作用初探.長沙師范專科學校學報,2009,(04).
[4]熊琪.高校學生心理問題原因分析及對策建議.改革與開放,2010,(02).
(作者單位:滁州學院,安徽 滁州 2390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