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貴華 秦舒可



摘要:本文運用定性分析與定量分析相結合的研究方法,依據《綠色建筑評價標準》對建設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進行詳細分析;引入價值工程,建立增量成本效益評價模型;運用具體案例進行模型評估。證明了從全壽命周期考慮,綠色建筑的增量效益遠大于增量成本,具有經濟可行性。從而促進綠色建筑在全國范圍內發展與普及、為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做出貢獻。
Abstract: In this paper, the research method of combining qualitative analysis with quantitative analysis is used to analyze the incremental cost and incremental benefit of building green buildings in detail according to the "Green Building Evaluation Standard". Value engineering is introduced to establish the incremental cost-benefit evaluation model, and specific cases are used to evaluate the model. It proves that the incremental benefit of green building is far greater than the incremental cost in terms of the whole life cycle, which is economically feasible, so as to promote the development and popularization of green buildings in the whole country and make contributions to the construction of ecological civilization in China.
關鍵詞: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增量成本;增量效益;價值工程
Key words: green building;full life cycle;incremental cost;incremental benefits;value engineering
中圖分類號:TU201.5?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4-0001-04
0? 引言
哈佛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研究表明,綠色辦公建筑的工作人員的認知能力得分(腦功能)增加了101%。因此綠色建筑能夠應對氣候變化、創造可持續發展和繁榮的社會環境以及推動經濟增長。而目前綠色建筑的發展卻受到多種因素的阻礙,其中最重要的阻礙因素就是綠色建筑投入資金多、增量成本高,投資者投資積極性不高。但是從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來看,綠色建筑在運營維護期表現良好,具有很高的效益。
當前,國內外對于綠色建筑的研究呈現上升趨勢,但對綠色建筑的成本與效益研究還有很大的空缺、缺少聯系性和整體性。崔肇陽對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進行了詳細研究[1]。王艷秋對綠色建筑運營階段的增量成本與增量效益進行了研究[2]。姜帆對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效益進行了分析,但是缺少案例的支撐[3]。因此本文考慮到全壽命周期,綜合分析綠色建筑增量成本和增量效益,并且建立評價模型,采用具體案例證明綠色建筑的可行性與經濟性,希望提高投資者對綠色建筑的積極性,促進綠色建筑普及。
1? 相關術語
1.1 綠色建筑
綠色建筑沒有固定的建筑形式,任何類型的建筑結構都可以是綠色建筑。由于各個國家的自然氣候條件、經濟政治發展水平、科學技術水平、政策法規、文化傳統等存在很大的差距,目前對于綠色建筑的概念還沒有一個統一的說法。
世界綠色建筑協會對綠色建筑的定義為:綠色建筑是指在設計、施工和運營過程中減少或消除對氣候和自然環境的負面影響,并能對其產生積極影響的建筑物,它能夠保護自然資源并且提高人們的生活質量。
1.2 全壽命周期劃分
全壽命周期(LC)的理論最初來源于美國的軍工產業,后來被廣泛運用到制造業、建筑業等各個產業領域,是指產品在設計準備階段就考慮到產品的整個壽命周期的全部歷程,進而對產品的各個要素進行最優的規劃和配置。
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可以劃分為以下階段:決策階段、設計準備階段、施工階段、維護運營階段、拆除回收階段。
1.3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
從經濟學的角度來講,增量成本的概念源于邊際成本,是指在現有的科技水平和生產水平下,生產工藝改善或生產要素用量增加,增加特定的產出量或產生特定的效果所帶來的成本增加額。綠色建筑的增量成本是一個相對的概念,是指所建建筑滿足綠色建筑的評價標準,以傳統建筑達到強制性規定和標準的成本為基準成本,為了獲得更大的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而多付出的成本。
1.4 綠色建筑增量效益
綠色建筑的增量效益是指綠色建筑以傳統建筑為基準建筑,在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等方面所產生的綜合效益,主要包括經濟效益、環境效益、社會效益。其中經濟效益屬于顯性效益,能夠直接用貨幣來量化,這種效益比較明顯,是投資者最關心的效益;環境效益和社會效益屬于隱性效益,不能直接量化,但是在建筑的長期使用過程中具有良好的表現。
2? 綠色建筑增量成本與增量效益
2.1 增量成本分析
2.1.1 決策階段
綠色建筑決策階段的增量成本?駐C決策主要包括相對于傳統的基準建筑所做的技術分析評估、經濟合理性分析評估、環境影響分析評估、能源消耗水平分析評估等各項分析評估的成本增加額,可分別用?駐C決策技術、?駐C決策經濟、?駐C決策環境、?駐C決策能耗來表示。因此,綠色建筑在這個階段的增量成本可以表示為:
5? 結語
目前世界對全球氣候變化和可持續發展的敏感性和關注度持續提高,但是綠色建筑的經濟性遭到公眾質疑,有礙于我國的生態文明建設。因此本文通過建立綠色建筑全壽命周期現值評估模型,通過R值的計算,評價綠色建筑的經濟性。另外,本文對具體工程進行實證研究,為投資者的方案決策提供參考范例,用于方案選擇。
2019年5月30日,住房和城鄉建設部發布了最新的《綠色建筑評價標準》(GB/T50378-2019),該標準將于2019年8月1日起正式實施,相比于2014的標準更加完善、更加適應目前綠色建筑的評價要求。希望借助本文分析,可以對未來的成本效益分析提供一定的依據,并且可以促進相關評估軟件的開發、幫助投資者進行方案比選,進而推動可持續發展的建筑文化的形成。
參考文獻:
[1]崔肇陽.綠色建筑的全壽命周期增量成本研究[D].天津大學,2017.
[2]王艷秋.綠色建筑運營階段增量成本與增量效益研究[J].現代工業經濟和信息化,2016,6(17):30-33.
[3]姜帆.全壽命周期成本視角下的綠色建筑經濟效益分析[J].建筑經濟,2014,35(12):102-104.
[4]建筑節能與綠色建筑十三五規劃發布[J].上海建材,2017(02):46.
[5]GB/T 50378-2014,綠色建筑評價標準[S].
[6]李靜,田哲.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增量成本與效益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1,25(05):487-492.
[7]陳忠桂.基于新型節能建材的綠色建筑技術的經濟研究[J].綠色環保建材,2019(03):12,14.
[8]宋倩倩.基于全壽命周期的綠色建筑經濟評價研究[D].華北水利水電大學,2016.
[9]夏麟,田煒.綠色公共建筑增量成本控制及技術策劃研究[M].上海:同濟大學出版社,2016:6-16.
[10]錢征.低碳建筑全生命周期的成本效益研究[D].沈陽建筑大學,2015.
[11]Ying Zhang,JianKang,Hong Jin. A Review of Green Building Development in China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Energy Saving[J]. Energies,2018,11(2).
[12]曹申,董聰.綠色建筑全生命周期成本效益評價[J].清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12,52(06):843-8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