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榮祥

摘 要:本文簡析了玉米是雌雄花序異位的異花授粉作物,花粉量大,雄穗呼吸消耗的營養物質物能較多,呼吸強度是葉、莖旳3-4倍的生物特性。當前在大面積推廣雜交玉米生產的同時,提出田間適當去雄,不僅不會影響授粉受精,而且可有效促進穗大、粒多、粒重,分析玉米去雄增產的機理及去雄技術措施。
關鍵詞:玉米;去雄;增產機理;技術
玉米是雌雄花序異花授粉作物,花粉的數量很大,據報道,一株雄穗(天花)有2000~4000朵小花,能產生1500~3000萬?;ǚ?,群體中花絲花粉數量之比約在1:1000以上。故一株雄穗,至少可以滿足4~5株雄(果穗)授粉的要求。因此,田間適當去掉部分雄穗,不僅不會影響玉米的授粉受精,而且能有效地促進穗大、粒多、粒重。是玉米后期管理簡易可行的增產措施之一。
一、玉米去雄增產機理
玉米去雄增產的機理在于節省了玉米營養物質的消耗,調節營養物質向穗粒的分配,而且改善了群體內的生態條件,增強通風透光,所有這些均極有利玉米后期穗粒的充實發育,“玉米去了頭,力氣大如牛”,就是這個道理。
玉米雄花序是生殖器官,呼吸消耗的營養物質頗多,據研究呼吸強度要比葉、莖等營養器官高3~4倍,而到開花散粉時,正要顯著增高,即使吐絲后兩周,玉米雄穗的呼吸作用,仍要占到全株的15%。這樣大量的消耗營養物質(如糖類、蛋白質與維生素等)和能量,會引起粒重下降和產量降低。因此,當雄穗還未消耗這些物質物能之前,去雄就是克服養分浪費的有效措施,同時還因為去雄破壞了玉米的頂端優勢(玉米系禾谷作物中頂端優勢最強者),可以引起植株體內部器官間養分的平常調節,使養分的分配更早更多地轉向輸入果穗與上部葉層,從而促進果穗發育,提早吐絲減少空植株數,降低禿頂與缺粒百分率,促使中上部葉層(對生長穗粒的供長中心葉層)的葉色轉深,葉綠素含量增加,使籽粒的灌漿成熟時間拖長,而灌漿成熟每延長一天,即可增加粒重1~20%。
玉米雄花序長達10cm左右,去雄之后,植株高度可降低10cm,減少群體相當的蔭蔽,有利光線的向下伸穿,無論玉米上中下部葉片的光照強度與光照時間均可得到提高據有關資料據栽:去雄比對照上部葉的光照強度要提高27.2%,中部葉的光照強度提高26.4%,下部葉提高19.5%,莖桿的含糖量增加4.9%,倒折減少27%,差異均達極顯著。這對種植密度較大的地塊,更有重要的實際意義。
玉米田間透光也就意味著通風較好,從而群體中濕度較小,溫度較低,組織生長健壯,病菌的繁殖環境惡化,故葉斑病較少,風障少,倒折率亦低。玉米螟(鉆心蟲)是先危害喇叭口與雄穗,再下移蛀莖鉆食果穗,去雄又可減少相當的螟蟲危害。
由于去雄、改善了玉米植株的內在營養及其群體的生態條件,必然要集中反映到果穗的生育優勢,從而導致果穗的經濟性狀比對照良好,籽粒產量增加。本人2016、2017、2018年連續三年對“紅單6號”進行去雄試驗,并測定樣品的果穗經濟性狀(如下表)。實驗結果:去雄比不去雄處理,無論是果穗長,果穗粗以及穗粒數、穗粒重和千粒重等主要經濟性狀,去雄果穗均優于對照果穗,其增產幅度為3%~12.4%,三年平均增產為7.89%,說明僅去雄一項技術措施就可達到一定的增產效果。
二、玉米生產中存在的去雄技術問題
對去雄增產措施認識不足,由于大田生產去雄增產措施與其他增產措施相比較,技術簡便增幅用肉眼不易看出,農戶認為去雄與不去雄沒有多大的區別,因此,目前該項增產技術得不到有效推廣。
在去雄的時間上掌握不當。一是雄穗散粉完后才進行去雄,達不到去雄耗養分的目的;二是有的農戶怕麻煩,直接用刀子在穗上割除一小份,不僅沒有把雄穗割凈,而且還割傷上部兩三片葉片,造成勞力浪費又起不到增產的不良影響。
去雄的方法和去雄的數量都存在不同的技術問題。目前農戶對玉米去雄工作比較粗放和簡單化,怕去雄后影響果穗結實,出現去一行留幾行,沒有按比例進行去雄,達不到平衡增產的效果。
三、去雄技術
提高認識,加強培訓。把去雄工作當著一項投資少、見效快的綜合增產措施來抓,搞好宣傳、加強培訓,提高農民的去雄科技意識。
去雄時間去雄時間不宜過早或過遲,一般應掌握在玉米雄穗未抽出或剛抽出還未開花散粉時就進行拔除過早容易抽掉2~3片頂葉,減少穗粒葉組的光合面,過晚則是浪費了大量的養分,去雄的意義不大。由于群體抽雄的先后不一,可分為2~3次進行,且應選晴天上午10時至下午3~4時進行,以利傷口愈合,避免病菌傳染,去掉的雄穗要全部帶出地外處理,防止穗上的蚜蟲與螟蟲遷害其他植株。
去雄的數量為了既有足夠的花粉供雌穗授粉受精,又能改善群體的通風透光條件。實踐證明,去雄的株數以占全田總株數的1/3~1/2為好原則上應是:凡生長整齊健壯、當時氣候條件良好以及天花穗型大的品種,可以去雄達1/2左右,反之,可減為1/3,如果遇上嚴重的旱災,發生雌雄開花不協調,花粉生命力很短和缺株多,生長很不整齊等情況時,則可不必去雄,以免發生不良效果。
去雄植株的分布。去雄時則要注意做到隔行或隔株進行,去弱株矮株,留高株壯株,去地中株,留地邊株,四周2~3行的植株不能去,總之,要使去雄株與未去雄株能間雜均勻分散于全田中,有利花粉的傳播與花絲的授粉,如果再結合進行人工輔助授粉,則增產效果會更加明顯。
此外,由于玉米后期生育長達1.5~2月才能成熟,在去雄以后,其余未去雄株散粉完畢后,還可全部剪去雄穗,并同時拔掉空稈植株,以及矮小、瘦弱與倒伏等有雄無雌、有雌無籽的無效植株,達到進一步改善后期群體的生態條件使水分、養分、光能與熱量集中供給有效植株果穗的生長發育,以獲得更高的增產效果。
參考文獻:
[1]劉道紅,汪友元,鐘鳴,等.玉米高溫熱害預防與緩解技術探討[J].湖北農業科學,2017,56(22):4234-4237.
[2]李愛軍,李占錄,袁斌,等.去雄對玉米產量性狀的影響[J].山西農業科學,2010,38(9):17-19.
[3]王磊,杜雄,崔彥宏,等.冗余器官去除對高產夏玉米產量形成的影響[J].華北農學報,2015,(4):132-1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