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虹羽 宋云霞
摘 要:我國海外學生漢語學習者的增多,海外漢語學習者和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面臨新挑戰。本文分析了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內涵,淺析目前留學生群體跨文化交際能力的狀況,并提出一些的教學建議,從而為培養在華留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提供一些建議。
關鍵詞:跨文化交際能力;教學策略與方法
一、跨文化交際能力概念
近年來基于漢語教學和留學生培養的要求,對于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的培養需要也日漸增加,我國的學者也基于外國研究者的研究有了自己的探索和成果。關于跨文化交際能力的要素,Cupach和Spitzberg(1984)提出了一種由三點構成的動機,知識和技能的方法,該方法是被被國內外學者廣泛采用和引用的一種方法。薩莫瓦·波特(2004)也遵循了動機,知識和技能三個要素。陳國明(2006)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的第一次模擬考試進一步總結和發展了以前的研究。文秋芳(1999)提出的的跨文化交際能力模型中,交際能力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并列在跨文化交際能之下,共同組成跨文化交際能力。畢繼萬(2005)認為,“跨文化交際能力是一種必要的綜合能力,包括語言交際能力,非語言交際能力,語言規則和交際規則轉換能力以及跨文化交際環境中的文化適應能力。”從不同學者對跨文化交際能力內涵的不同看法可以發現在他們的分類中都可以概括出三個層面,即認知,情感和行為能力。
二、 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現狀
(一)跨文化交際意識
從在華留學生跨文化交流的目的本身來看,他們大多數關注與中國人和老師的交流需求,而由于課程的需要,他們大多對跨文化交流的動機是被動的學習。缺乏主動意識的原因不僅是由于教學環境和課程設置,還由于文化環境和其他因素。但由于缺乏純漢語環境的學習和實踐機會,僅憑課堂任務,外國學生容易失去對跨文化交際的興趣。除了課堂時間,許多海外學生仍然依靠母語的交際和語言環境。
(二) 跨文化交際技能
外國學生的跨文化交流能力在很大程度上受語言能力的限制。平均水平的缺乏使外國學生對跨文化交流的過程沒有信心。留學生對由于文化差異降低參與跨文化交際的興趣和積極性。
(三)跨文化交際知識
目前大多數外國學生對中國文化和習俗的基礎知識有限,并且由于不同國家的文化習俗不同,他們很難直接適應或理解中國習俗。此外,外國留學生很難走出文化舒適圈,沒有跨文化交際實踐機會的現狀也打擊了留學生學習跨文化知識的興趣和動力。
三、留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提升的策略
(一) 優化課程設置
大多數高校只為學習漢語的海外學生提供語言課程,僅有語言課程不能滿足外國學生跨文化交際能力訓練的需要。文化課程的設置可以從根本上提高外國留學生跨文化交流的專業知識,如書法,國畫,太極。具有特色的傳統文化課可以幫助學生了解中國文化歷史淵源,以及在跨文化交流實踐中需要理解和掌握的習俗禁忌。增加與中國文化有關的文化實踐活動,使外國學生能夠了解在日常生活或正式場合中需要注意的習俗并提高語言水平。
(二) 更新教學理念改進教學方法
傳統教學僅旨在傳授專業知識和發展語言技能。教師應逐步樹立將跨文化知識傳授與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相結合的意識。在教學目標中要明確跨文化交際能力培養的地位,在課后作業的布置中強調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培養跨文化交際意識和鍛煉跨文化交際能力,豐富課后作業和課后實踐活動,激發學生主動完成的興趣和意識。
除更新教學觀念外,教師還需要采用各種教學方法,如播放影視素材,音樂,視頻,PPT,運用移動應用等,可以利用社交軟件進行課后的互動和延長教學長度。對外漢語教師應營造跨文化交流的氛圍,培養學生的緊迫感。目前對外漢語課堂還停留在被動進行跨文化交流,所以需要引導學生走出文化舒適圈。此外,對外漢語教師可以促進學生的合作學習。在對外漢語基礎課程的綜合課程中采用合作學習的方法,不僅可以改善教學方法還增加師生間的交流頻率改善來自不同國家的學生之間的“不交流”的現象。這在促進了不同文化留學生之間的跨文化交流頻率后,為海外留學生與中國文化間的跨文化交流打下基礎。
[參考文獻]
[1] Byram,M.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M].Clevedon:Multilingual Matters,1997.
[2] Barnett,G.A&Lee,M.2007Issues in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 research.In.
[3] Gudykunst,W.B.Cross-cultural and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on.Shanghai:Shanghai Foreign Language Education Press.
[3]畢繼萬.第二語言教學的主要任務是培養學生的跨文化交際能力[J].中國外語,2005(1):66-70.
[4]胡文仲.跨文化交際能力在外語教學中如何定位[J].外語界,2013(6):2-8.
[5]賈玉新.跨文化交際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1997.
[6]王輝,王亞藍.“一帶一路”沿線國家語言狀況[J].語言戰略研究,2016,(2):13-19.
[7]文秋芳1999英語口語測試與教學[M],上海:上海外語教育出版社賈玉新、孫有中.跨文化交際研究[C],高等教育出版社.
(作者單位:吉林大學,吉林 長春 130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