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立新 王彩鈴



摘要:本文以2010-2017年滬深A股重污染企業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對環境規制、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進行實證分析。結果顯示,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呈正相關關系;短期內,企業環保投資會降低企業競爭力,但從長期看,企業環保投資能夠有效的提高企業競爭力;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共同對企業競爭力產生顯著正向影響。
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the data of Shanghai and Shenzhen A-share heavy polluting enterprises from 2010 to 2017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nd makes an empirical analysi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re is a 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there i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in the short term,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will reduc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but in the long term, enterprise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can effectively improve 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 have a significant positive impact on th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關鍵詞:環境規制;環保投資;企業競爭力
Key words: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vestment;enterprise competitiveness
中圖分類號:F273.1? ? ? ? ? ? ? ? ? ? ? ? ? ? ? ? ? ? ? ?文獻標識碼:A? ? ? ? ? ? ? ? ? ? ? ? ? ? ? ? ? 文章編號:1006-4311(2020)14-0094-04
0? 引言
目前,我國環保投資占GDP的比重保持在1.5%-2.0%之間,這些環保投資主要是政府部門投入,企業投入的僅占社會全部環保投資總額的20%左右。現行的《環保法》經2014年修訂后被稱為史上最嚴格的一部環境保護法案,該法進一步明確了政府對環境保護的監管職責,強化了企業污染防治責任,加大了對環境違法行為的法律制裁力度。各項環境保護規章制度也隨之出臺,環境規制強度加大。但是,現有的環境規制是否會促動企業進行環保投資,是否增加環保投資將影響企業競爭力,值得進一步深入研究。為此,本文將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環境規制、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三者間的相互關系進行探討,旨在為企業合理安排環保投資提供參考。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之間關系的探討主要有以下兩方面。部分學者認為環境規制將導致企業環境成本增加,進而使企業競爭力下降。如Gregory B Christainsen與Robert H Haveman通過對前人的相關研究文獻及數據的回顧發現,1958-1977年環境規制使美國制造部門勞動生產率的增長速度下降0.27%,由此認為提高環境標準將使企業生產成本上升,從而降低企業競爭力。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環境規制政策的實施能夠通過引導企業技術創新從而提高企業績效,增強企業競爭力。何玉梅、羅巧采用DEA-Malmquist方法對工業全要素生產率及其來源分解進行測算,認為環境規制和技術創新呈顯著正相關關系,進一步證明了環境規制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正向影響。
除上述觀點之外,國內外學者對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也進行了大量研究分析。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績效具有負向影響,進而降低了企業競爭力。王杰瓊認為企業所支出的排污費會對企業價值造成不利影響,因為排污費的增加直接導致了企業經營成本提高。另一部分學者則認為,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績效具有正向影響,能夠提高企業競爭力。López-GameroJosé F.等認為企業環保投資一方面會使企業污染降低,進而降低相關稅費,另一方面會提高企業在利益相關者心中的形象,使其獲得更多社會資源,提高企業競爭力。還有一部分學者認為企業環保投資與企業績效之間存在顯著的正相關或負相關關系,宋鐵波等期望績效順差與企業環保投入成U形關系。但從國內外學者目前的研究來看,相關研究只單獨研究了環境規制、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兩兩之間的關系,并未對三者之間的相關關系進行系統的研究。基于此,本文將采用實證分析的方法對以上三者的關系進行分析研究。
1? 研究假設
從現實情況來看,環境規制政策的實施會影響企業技術創新的程度、機器設備的購置、企業自身的定位等多個方面,部分企業曾出現不遵守環境規制政策的行為,但隨著中央環保督察組的成立,目前已經對全國23個省進行了進駐審查,責令整改企業約37850家,我國對于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升,相關懲罰力度不斷加大,使得企業也重視了對環境的保護。因此,近年來企業會選擇主動進行污染治理,增加環保投資,并選擇進行生產技術創新,以期達到環境規制政策的要求。為此,本文針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環保投資之間的關系提出假設1。
假設1: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呈正相關關系,環境規制強度越高,企業環保投資規模越大。
面對日益嚴峻的環境問題,我國陸續推出了各項環境法案,通過排污稅、環境稅、政府補貼、排污許可證等方式督促企業進行環保投資,減少污染排放量,同時監督企業進行環境信息披露。這些政策和法規,有利于推動企業進行綠色技術創新,降低生產成本,提高生產效率,進而提高企業競爭力。基于上述情況,本文針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的關系提出假設2。
假設2: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環境規制強度提高,企業競爭力增強。
目前,國內外學者對于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之間關系的研究結論大致可以分為三種,分別是制約假說、雙贏假說和不確定假說。從我國的現實狀況來看,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對企業核心競爭力的形成越發重要,企業進行環保投資不僅僅為了完成政府環境規制政策的要求,更是企業以實際行動履行社會責任的體現。因此,在面臨日益嚴苛的環境規制法案時,那些主動進行環保投資或是采用先進的環境保護技術,或是主動控制污染排放的企業則更有機會獲得創新優勢、生產效率優勢、口碑優勢等一系列競爭優勢,而這些優勢將有利于企業提升自身競爭力,為企業帶來收益。但這種競爭優勢在短期內無法體現,相反,企業會因為前期大量的環保投資減少企業盈利,給企業生產經營帶來不利影響,從而在短時間內降低企業競爭力。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針對環境規制與企業環保投資之間的關系提出假設3。
假設3:短期內企業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呈負相關關系,但從長期看,企業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呈正相關。
根據國內外學者的研究,環境規制對企業競爭力產生的影響大致可以通過關閉污染源和進行綠色環保投資兩種方式實現。從效果上看,前者是一種被動的、臨時的策略,而后者則是一種主動的、長期的策略。進行綠色環保投資有利于企業增強環境保護能力,樹立環境保護意識,但這種環境保護的能力和意識無法在短期內提升企業競爭力,需要較長時間的磨合。基于上述分析,本文針對環境規制、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關系提出假設4。
假設4: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共同對企業競爭力產生顯著正向影響。
2? 實證設計
2.1 樣本選取
本文以2010-2017年重污染行業公布環保投資金額的A股上市公司作為研究樣本,利用stata14.1和EXCEL等軟件進行數據分析。本文所采用的數據均為手工收集,數據來源主要包括企業社會責任報告、環境報告、企業年報、國泰安數據庫等。數據處理原則:①剔除當年ST、PT類樣本公司;②剔除金融、保險類樣本公司;③存在企業數據缺失的情況則剔除。經上述篩選,本文共獲得946個樣本數據。
2.2 變量的定義與測量
本文在設定被解釋變量和解釋變量的基礎上,綜合國內外學者的相關研究并參照我國企業的現實情況,選擇以公司規模、財務杠桿等7個變量作為控制變量。相關變量的含義與計算方法如表1所示。
2.3 模型構建
根據所建立的四個假設,將分別針對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環保投資與企業競爭力以及以上三者之間的關系構建研究模型。參照Francesco Testa、Fabio Iraldo、Marco Frey(2011)的研究模型,構建了如下四個模型:
EI=α1+α2ER+λ1LN(size)+λ2Lev+λ3Growth+λ4ROE+λ5TQ+λ6Nature+λ7Year+ε1(1)
ROA=α1+α2ER+λ1LN(size)+λ2Lev+λ3Growth+λ4ROE+λ5TQ+λ6Nature+ε2 (2)
ROA=α1+α2EI+λ1LN(size)+λ2Lev+λ3Growth+λ4ROE+λ5TQ+λ6Nature+λ7Year+ε3? ? ? ?(3)
ROA=α1+α2EI+α3ER+λ1LN(size)+λ2Lev+λ3Growth+λ4ROE+λ5TQ+λ6Nature+λ7Year+ε4(4)
3? 實證研究分析
3.1 描述性統計分析
從表2列示的數據可以看出,所選樣本公司規模的變化范圍為19.4562-26.5819,標準差為1.3021,表明所選樣本公司的規模相差較大,為了消除這一因素的影響,本文選擇以相對值體現企業環保投資規模指標。此外,從企業資產負債率、企業成長性以及凈資產收益率三項數據可以看出,各樣本公司的資產負債率、成長性以及凈資產收益率相差不大且比較穩定,這也進一步提升了分析結果的穩定性與可靠性。
3.2 相關性分析
從表3中的數據可以看出,企業環保投資規模與環境規制強度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298,且在10%的水平顯著,這一點初步驗證了假設1,環境規制與企業環保投資呈正相關關系;企業競爭力與企業環保投資規模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361,這證明在短期內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競爭力有負面影響,但從長期看二者是何種關系還需要后續進一步驗證;環境規制強度與企業競爭力之間的相關系數為0.0354,且在10%的水平顯著,初步驗證了假設2,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上述各變量兩兩之間的相關系數均小于0.5,表明本文中所設置的模型并不存在多重共線問題。
3.3 回歸分析
在對各模型的回歸分析中加入了年份虛擬變量,并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回歸分析,分析結果如表4、表5所示。
從表4的回歸結果可以看出,環境規制強度(ER)和投資機會(TQ)的系數分別為0.8865和0.0001,均為正,表明以上兩個變量對企業環保投資規模(EI)具有正向顯著的影響,環境規制強度(ER)的系數為0.8865,且在5%的水平顯著,與假設1相符。
在對假設2的回歸中,對模型中的變量ER取對數,并對新變量LN(ER)進行滯后兩期的自相關檢驗,檢驗結果顯示,修正后的環境規制強度、企業規模等均對企業競爭力有正向顯著的影響,修正后的環境規制強度的系數為0.1054(為正),且在10%的水平顯著,與之前所設置的假設1相符。此外,模型的F值為120.68(Sig.值為0.00),Adj R-squared的值為0.6377,表明該模型的擬合程度較強,由該模型進行的回歸分析結果較為準確,能有效驗證假設2。
在對假設3的回歸中,加入了年份虛擬變量后,對模型3進行了回歸分析(本模型中對變量EI做了取對數處理)。結果發現,企業環保投資(EI)的系數為-0.0337,滯后一期的系數為0.0002(為正)但不顯著,而滯后兩期的系數為0.0397(為正)且顯著,證明假設3成立。
在對假設4的回歸中,加入了年份虛擬變量,對模型4進行了回歸分析(本模型中對變量EI做了取對數處理)。回歸結果顯示,變量LN(EI)原系數為-0.0034(為負),滯后一期和滯后二期的系數分別為0.0002和0.0397,均為正,且滯后二期的系數在10%的水平顯著,變量LN(ER)前的系數為0.0077(為正),且在10%的水平顯著。此外,模型4的F值為63.69(Sig.值為0.00),Adj R-squared的值為0.7471,這表明了模型4的擬合程度較強,由模型4進行的回歸分析結果較為準確,能夠更好的驗證假設4。
4? 研究結論與建議
本文以2010-2017年滬深A股重污染企業的相關數據作為研究對象,并根據所設定的假設分別構建了四個模型,并進行了描述性統計分析、相關性分析以及回歸分析。從實證結果可以看出,在假設1中,環境規制強度的系數為正,且在5%的水平顯著,表明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呈正相關關系;在假設2中,變量環境規制的系數為正,且在10%的水平顯著,表明環境規制與企業競爭力呈顯著正相關關系;在假設3中,從模型3滯后二期的結果來看,在短期內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競爭力有負面影響,但從長遠來看,企業環保投資對企業競爭力有顯著正面影響,因此,企業有必要增大對企業環保投資的重視程度;在假設4中,滯后二期的變量環保投資的系數為正,且在10%的水平顯著,變量環境規制前的系數為正,且在10%的水平顯著,表明環境規制與環保投資共同對企業競爭力產生顯著正向影響。
基于上述研究結論,本文提出增強企業環保投資意識,引導企業增加環保投資,制定有針對性的環境保護政策三點建議,旨在從根本上引導企業樹立環境保護意識,合理安排環保投資,保證企業流動資金數額,進而提升企業競爭力。
參考文獻:
[1]Gregory B Christainsen,Robert H Haveman.The contribution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s to the slowdown in productivity growth[J].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Economics and Management,1981(08):381-390.
[2]何玉梅,羅巧.環境規制、技術創新與工業全要素生產率——對“強波特假說”的再檢驗[J].軟科學,2018(04):20-25.
[3]王杰瓊.環境績效、公司治理與公司價值的相關性研究——基于我國化工行業上市公司的實證分析[D].云南:云南財經大學,2014.
[4]María D.,López-Gamero José F.,Molina-Azorín.Environmental Management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The Joint Analysis of External and Internal Elements [J].Long Range Planning.2016(06):746-763.
[5]宋鐵波,鐘熙,陳偉宏.企業績效越好環保投入會越多嗎?——來自中國制造業上市公司的經驗證據[J].華東經濟管理,2017(05):126-133.
[6]Francesco Testa,Fabio Iraldo,Marco Frey.The effect of environmental regulation on firms' competitive performance: The case of the building & construction sector in some EU regions[J].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Management.2011,92 (9):2136-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