柏春峰
摘 要: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是違紀違法的風險多發時段,也是廉潔風險防控的薄弱環節。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行為的監督管理,是當前黨員干部監督管理工作的一個重要課題,也是監督的難點。本文試以某國有控股集團為例,探索著力破解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行為監督管理難題。
關鍵詞: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廉潔風險防控
一、背景介紹
沿海某國有控股集團組建于1997年,旗下擁有10余家全資、控股、參股企業,員工980余人,黨員干部130余人,長年派駐在外的黨員干部80余人,黨員干部約占員工總人數13%,外派黨員干部約占黨員干部數62%。因該集團大部分的投資企業均在外地,且這些企業的各個重要管理崗位均由集團外派黨員干部擔任,所以如何有效開展對黨員干部的廉潔風險防控,特別是外派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廉潔風險防控,一直是該集團希望破解的難題。
二、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廉潔風險防控的主要困境
相對在集團黨員干部八小時工作時間內因人員的相對集中而產生的自律和他律而好管、易管來說,“八小時”以外,因各自分散在不同的區間里,個人意志力、自制力和表現力也因潛在素質的不同而呈現出較大的差異,特別是外派黨員干部,組織關系在集團本部,上班在投資企業屬地,而且大多數職務較高,手上擁有一定的權力,容易滋生“天高皇帝遠”的思想,甚至出現滑坡,進而誘發各類不廉潔行為。同時“八小時”以外的不廉潔行為,存在交織性、隨機性、迷惑性、隱蔽性的特點,使得廉潔風險防控難上加難。
(一)不廉潔行為的交織性。“八小時以外”的不廉潔行為與“八小時以內”的不廉潔行為難以完全割裂開來,貪腐分子的特性決定了其發生腐敗行為完全可以不分時間地點,不廉潔行為在“八小時以內”未能完成的情況下,完全可以延續到“八小時以外”。
(二)不廉潔行為的隨機性。“八小時以外”的權錢交易較“八小時以內”的權錢交易更具有隨機性,交易地點、交易方式隨機選擇,防不勝防,尤其是“八小時以外”的節假日更是腐敗的“最佳時機”,而外派黨員干部在交易地點的選擇上更是“如虎添翼”。
(三)不廉潔行為的迷惑性。個別黨員干部善于“表演”,在臺上、會上大講反腐敗的重要意義,而在臺下、會后、“八小時以外”,大行不廉潔之事。這些雙面黨員干部的迷惑性,往往比防控一般黨員干部不廉潔行為更難。
(四)不廉潔行為的隱蔽性。由于“八小時以內”的辦公場所受到同事、領導和群眾諸多監督,個別黨員干部往往不敢在“八小時以內”為所欲為,而“八小時以外”,個人私生活隱蔽性的保護外衣,導致不廉潔行為的難以被發覺。
三、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廉潔風險防控存在問題的原因分析
從該集團出現的問題來分析,系統挖掘問題根源,造成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廉潔風險防控難以有效防控的原因主要有三個方面:
(一)主觀意識不強。該集團部分黨員干部對“八小時以外”監督管理認識上存在誤區,認為上級監督是“不信任”,同級監督是“排擠”,群眾監督是“找茬”,思想上消極抵觸。把正常的監督與不信任、懷疑、猜忌、甚至監視等同起來,不配合,不支持。
(二)管理制度欠缺。雖然黨紀國法上有明確規定要求,但在基層國企的具體執行上還需要進一步細化,主要體現在對基層國企黨員干部監督管理措施可操作性不強,缺乏剛性執行措施,對黨員干部的監督管理偏重于懲處性的事后監督,而對事前、事中的監督管理不夠,難以在腐敗行為發生之前進行有效控制。
(三)公民隱私界定。黨員干部也是公民,享有公民的基本權利,如人身自由的權利、通信自由和通信秘密受保護權利,而“八小時外”的個人生活基本上屬于私人隱私范疇,任何外人都無權干預,監督他人私生活就存在非法問題,因此,“八小時外”監督權的邊界確定也是重要的原因。
四、加強黨員干部“八小時”以外的廉潔風險防控的舉措
針對上述分析,該集團結合實際,把強化廉潔風險防控措施歸納為三個問題加以細化落實:即“監督什么”“誰來監督”“怎么監督”。
(一)制定行為規范,明確監督內容。
結合實際,梳理確定違反政治紀律、濫用職權、行為失范、言論不當等負面清單,編制《某集團黨員干部職工八小時工作時間外“六要六不要”》、《某集團黨員干部職工對外業務交往活動十八個“不準”》等行為規范,并運用通俗易懂、膾炙人口的表現形式,如漫畫、快板等,進一步明確了黨員干部職工“什么該做,什么不該做”。
(二)壓緊“五大責任”,構筑監督合力。
為切實解決“八小時以外”監督責任問題,構建黨委、紀委、黨支部、家庭、個人“五位一體”的立體監督網絡,解決“誰來監督”的問題。
1、強化黨委主體監督責任。突出主體責任,研究制定了兩級黨組織及班子成員責任清單,把“八小時以外”監督列入日常監督內容,納入黨風廉政建設考核,推動責任逐級落實。
2、完善紀委專責監督責任。在集團本部設立監督辦公室,在投資企業黨支部設立紀檢委員,在集團范圍建立黨風廉政監督專員隊伍,為“八小時之外”監督配備一支“專業部隊”。
3、壓實黨組織日常監督責任。結合企業的實際情況,建立黨支部書記、支委、黨小組長三級責任制,探索實施全員交叉防控,將“八小時之外”違規違紀風險降到最低。
4、履行家庭跟進監督責任。根據黨員干部家庭情況,與家屬協作,及時互通情況,消除監督“空檔”。建立家庭聯系卡,邀請家屬參加廉潔教育活動,幫助算好家庭“七筆賬”。
5、落實個人自我監督責任。“八小時之外”是業余時間,最重要的是靠個人自律。通過結合“黨、政、工、團”的各類工作部署,組織開展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志愿服務、健康運動、公益活動等,加強正面行為引導。同時,在公眾平臺,開設“清廉”專欄,推送清廉思想、警示案例,進行反面教材警示,讓大家把主動自我約束當成是最好的自我保護。
(三)健全工作機制,抓出成效。
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監督要抓出實效,必須確保教育、管理、監督、約束制度化、常態化。該集團通過建立系列機制,解決了“怎么監督”的問題。
1、完善學習教育機制。通過“八小時之內”教育影響約束“八小時之外”行為,利用黨支部“三會一課”、主題黨日、參觀警示教育點,推送違反“八項規定”通報、廉政信息等,開展經常性廉潔教育、警示教育,增強免疫力。
2、完善個人報告機制。建立了定期報告和即時報告、外出請假等制度,強化對黨員干部的日常監督管理,增強干部隊伍守紀律講規矩的意識。同時由紀委不定期抽查,對黨員干部就事假病假等情況采取電話、視頻的方式核實確認,就苗頭、傾向性問題及時家訪溝通,解決了黨員干部信息行蹤掌握不及時的問題。
3、完善談心談話機制。嚴格落實“談心談話”制度,形成“五清楚”談話成果即“家庭情況清、性格愛好清、主要訴求清、社會關系清、健康狀況清”。
4、完善監督運行機制。定期開會研究,提前干預防范,及時提醒教育,緊盯年節假期,針對子女升學、干部調整等特殊時段,發通知、出禁令、明紀律。堅持“四不兩直”(即不發通知、不打招呼、不聽匯報、不用陪同接待,直奔基層、直插現場)、明察暗訪。
5、完善考核追責機制。動員干遍,不如問責一次。將“八小時之外”行為與日常考核、年度兌現、評先選優等真掛鉤、硬考核,并及時通報,增強各級組織的責任意識和各級干部的紀律意識。
五、結束語
通過以上這些措施,切實彌補了黨員干部“八小時之外”廉政風險防控難的空白,該集團自組建以來未發生一起因廉潔問題受到黨紀問責的案件,同時通過推動全面從嚴治黨理念向該集團縱深發展、向基層延伸、向每個支部和黨員覆蓋,使得清廉思想、清廉制度、清廉規則、清廉紀律、清廉文化逐步融入生產經營全過程各方面,逐漸形成廉政清明企業生態,該集團多次獲得上級肯定,同時也順利實現了企業上市目標。
[參考文獻]
[1]姜潤澤.讓“八小時之外”不再是監管“盲區”.黨的生活 .2019.12.
[2]湯章輝張文利.廉政風險防控怎么防、怎么管.就業與保障 .2019.11.
[3]浩亞 曼虹 素卿.“八小時之外”怎么管?.中國紀檢監察報 2016.09.16.
(作者單位:杭州熱電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