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
高中歷史概念教學過程中,由于教師掌握的教學資源有效,對歷史概念的偏頗,可實現概念解讀的策略不足,導致在實際的教學中歷史概念的解讀空洞,內涵外延部分,相近概念的混淆。進而造成學生對歷史概念的理解僅僅停留在表面現象,應用中的混淆。因此,歷史的概念教學要貼近學生的最近發展區,創設情境搭建框架深入潛在發展區,通過材料、史觀發掘概念的未知發展區,有明確的目標意識和系統的方法意識和核心意識。系統性的開展歷史概念教學。
一、對歷史概念解讀的系統性構建,明確引導與突破的具體目標
以古代希臘民政政治這一歷史概念為例,統“古代希臘”界定的是時間概念為公元前8~4世紀,以社會形態的界定為奴隸社會;民主政治界定為政治制度層面。概念的解構界定清楚后。就要構建古希臘民主政治這一歷史概念的系性:(1)原因;(2)發展歷程;(3)特點;(4)實質;(5)評價,積極,消極。教師對歷史概念解讀的系統性構建,就明確了目標及達成目標的途徑。
二、充分挖掘教材資源,圍繞歷史概念的內在邏輯,確定突破歷史概念的具體方法
以歷史概念的系統性要求為目標,教師要充分深挖教材資源對歷史概念進行解讀,就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概念,我們第一要解決的是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我們以教材資料回放和古代希臘承辦分布示意圖為資源,引導學生概括古希臘的地理環境的特點為:環海、多山、多島;教師進一步設問:這樣的地理環境對雅典民主政治的影響是什么?學生結合教材第一段和第二段進行分析:環海——商品經濟——民主,平等;多山、多島——城邦;教師直接點撥,我們本節講的雅典民主政治就是城邦民主政治;學生就明確了雅典民主政治形成的地理環境和經濟因素,立足教材,充分挖掘教材資源用基本史實構建歷史概念基本認知。
三、充分整合外在資源,搭建歷史概念理解的關聯
在古代希臘城邦民主政治的歷史概念解讀中,教材對梭倫改革的背景介紹僅圍繞舊氏族貴族的專橫統治,新興工商業者對此非常不滿,很多人淪為債務奴隸,社會矛盾尖銳。而沒有充分史料來論證理清梭倫改革的背景,學生就很難理解梭倫改革的必要性及內在邏輯。這時教師通過引入不同教學模塊,選修一梭倫改革的背景材:“材料:公元前8~公元前6世紀,雅典城邦平民與奴隸主貴族的矛盾十分尖銳。政治上,貴族占據了首席執政官等重要職位,還把持最高決策機關、監察和審判機關的長老會議。在經濟上,貴族掌握大部分財富他們通過放高利貸、土地兼并等方式盤剝平民,許多平民淪為債務奴隸‘六一漢。同時,平民中出現新興的工商業者階層,他們經濟實力雄厚,但政治地位低下,要求獲得更多的政治權利。而梅加臘占領雅典出??谒_拉米斯島,更激化了雅典的社會矛盾。一場改革呼吁而出。”通過這段歷史概念相關材料的引入。學生就明確梭倫改革的政治、經濟方面認識到平民和貴族矛盾尖銳的表現。這樣為解決梭倫改革的內容給了明確的背景鋪墊,學生帶著迫切需要解決的矛盾來理解梭倫改革的內容。通過外在資源的整合的引入,構建理解歷史概念的細節關聯,因果關聯,對應關聯。從而搭建和展現歷史概念的內在邏輯和全貌。
四、梳理歷史概念的時空發展脈絡,認識歷史概念的發展與延續
歷史概念的解讀經歷時代的變遷,將視線拉長,站在不同階級立場,運用不同的史觀對歷史概念的解讀的外延也不同。以時空觀為指引,明確歷史概念發展的階段,概括其階段性特征,明確關鍵內容的發展演變,有利于充分的了解歷史概念,以古代希臘雅典民主政治的歷史概念解讀。教師應引導學生:公元前6世紀初,梭倫改革為雅典民主政治確立奠定基礎;公元前6世紀末,克里斯提尼改革,雅典民主政治確立起來;公元前5世紀伯利克里改革,雅典民主政治進入到黃金時代;理清民主政治的發展階段特征和變化。從四百人議事會到五百人議事會,從公民大會權利和地位的變化,從公民權利的變化,從舊氏族貴族政治特權的逐漸削弱,從工商業者階層權利和地位的變化。通過這些信息的演變歷程的變化。學生能充分的認識古代希臘民主政治這一概念的發展與延續。
五、圍繞歷史概念的內在邏輯設計問題,師生互動逐步認知歷史概念
圍繞歷史概念的內在邏輯,以小梯度的問題設計,逐層認知,最終貼近歷史概念的本質尤為重要。比如:古代希臘民主制的概念解讀中要讓學生認知古代希臘的民主制為直接民主,少數成年男性公民的民主,必須對城邦歷史概念進行解讀。我們可以嘗試設計如下問題:(1)結合教材第二段、第三段分析城邦在地域和政治方面的含義?(2)結合公民的含義分析哪些人不享有公民權。(3)對城邦公民享有公民權的范圍來看說明城邦民主制具有怎樣的特點?(4)結合教材概括城邦的特點?(5)請分析城邦和古希臘民主政治的關系?圍繞城邦這一歷史概念創設一系列小梯度的問題引導學生思考,教師進行精準點撥。學生在思考和概括中認識到城邦的含義:地域和政治上的雙重含義;特點:小國寡民、獨立自主、直接民主三個特點;作用:古代希臘民主政治的雛形和依托。通過小梯問題的創設,度貼合學生認知水平的概念教學才能真正認知歷史概念。
【參考文獻】
[1] 沈玉林. 從“校長與我們吃的一樣飯”說起——歷史教學中概念解讀的缺憾及其對策[J]. 教學月刊,2008(3).
[2] 譚日波. 歷史概念教學初探[J]. 新課程(教研版),2011(12).
(作者單位:江蘇省泗洪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