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婷婷 高麗萍
摘 要:隨著社會的發展,我國的農業建設的發展也有了創新。蠶桑產業屬于農業發展的重要組成,對其技術進行推廣也是農業技術推廣的要點內容。在實際推廣工作中,需要采取多種形式對蠶桑技術進行示范和培訓,使蠶桑技術的新技術和新成果得到有效傳播,對新型蠶桑技術進行全面普及,進一步提升我國蠶桑產業的發展水平。受到其他國家蠶桑產業的影響,我國的蠶桑產業要想取得發展優勢,就必須對自身的蠶桑技術進行不斷創新,并且將新的技術成果全面推廣應用,使我國整體蠶桑產業水平得到改善,能夠應對其他國家蠶桑產業所帶來的壓力。
關鍵詞:桑蠶;休閑農業;運用;設計
現代農業是指利用科技化手段不斷提升農業生產的效率,優化經營發展模式,構建水利化、機械化、信息化農業。農村的桑蠶生產經營模式的構建,需要進一步規劃具體的實踐性經營,充分運用現代農業的科學技術,優化桑蠶生產的相關作業,使得桑蠶生產經營模式更加符合現代農業發展的軌跡與要求。
一、蠶桑技術的推廣現狀
蠶桑產業作為傳統的經濟產業,在一定時期內成為許多城市促進經濟發展的主要產業。多數城鎮以養蠶業為主要原因,養蠶業產量也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然而,在市場經濟的影響下,產業結構的變化和蠶桑產業的發展受到了影響。此外,隨著城鎮年輕人外出工作成為一種流行趨勢,從事養蠶業的人越來越少,掌握養蠶業技術的專業人士越來越少。而蠶桑技術的推廣需要大量的專業技術人員和經費的支持。但由于產業結構的影響,蠶桑產業經濟效益不突出,導致政府部門對蠶桑產業的財政支持不足,專業人才缺乏發展蠶桑產業的機會和技術推廣工作的制約。與此同時,由于經濟危機的作用,中國的對外貿易生產也表現出逐年下降的趨勢,這勢必會對養蠶產業的發展有一定的影響,導致養蠶技術推廣工作不能有效地執行。
二、應用措施分析研究
(一)舉辦關于桑蠶知識的文化展覽
蠶文化是中國農業文明的重要分支之一。在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上,中國文化積累了大量關于桑、蠶、絲綢的詩歌、神話、儀式、服飾和象征。蠶業的傳承和發展,極大地豐富了中國的歷史文化,也與儒家所倡導的禮治思想密切相關。展覽的組織者可以染色的絲綢刺繡和民俗傳統絲綢作為展覽的基本范圍,可以關注中國的養蠶絲綢紡織技術,同時還可以顯示蠶絲綢刺繡的非物質文化遺產,讓人們更直觀的感覺蠶文化,感受中國博大精深的歷史文化,欣賞古代勞動人民的智慧,并點燃了對傳統手工藝和彩綢刺繡傳承者傳承的熱情。例如,各種形式的展覽可以用來展示具有鮮明特色的非物質文化遺產。主辦單位將在不久的將來保護死蠶的染色和織造技術。
(二)采取科技發展戰略
首先,高校可以開設蠶桑專業招生,增加專業生源數量,或者開設蠶桑專業證書班,結合用人單位的要求實施定向承諾,增加專業技術人才的培養。二是有效利用基因工程技術,加強蠶桑新品種的研究開發,加強推廣應用,使蠶種得到改良和更新。三是需要重視發展新型養蠶業技術和機械,積極推廣使用。開展桑園配方施肥技術的研究開發與推廣,提高桑園管理水平,減少施肥量,提高產量。有必要注意桑樹害蟲和疾病控制的研究和開發技術,建立預測和預報站在縣和鄉桑樹害蟲和疾病,加強農業和生物防治技術的推廣應用,并進行統一的害蟲防治桑樹花園,以避免大量的害蟲和疾病的影響經濟效益。最后,要注重研發工作,高效的種桑養蠶的機器,提高模型對小蠶職業女性和大蠶ShengLiHua喂食,自動網格集群ShangCu技術推廣,從而達到降低勞動成本,提高蠶繭質量,提高經濟效益的目標,促進行業實現長期發展。
(三)優化產業結構,助力農民脫貧增收
桑蠶生產產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需要當地政府人員加強對農戶、企業的引導,助力農戶與農戶在桑蠶生產上達成合作、農戶與企業在產品經營上達成合作、農戶與工業部門在產品提供上達成合作等。以市場為導向,進一步開發與桑蠶生產經營產業鏈,如桑樹種植→養蠶→產繭→繅絲→紡織→服飾。農戶的桑蠶生產模式較為單一,必須增加產業結構的多元化發展,才能進一步保障產業結構的穩定性,促使生產經營的有效性發展。
(四)發揮區位優勢,開拓國內國際市場
首先,要建立長期穩定的合作關系,合理尋求與有實力的國內外企業合作,有效降低市場變化對產業發展的影響。要充分發揮區位優勢,開拓國際市場,減少異常波動對國內市場的影響。其次,以地區為例,該地區具有特殊的自然環境和地理優勢,在云南省蠶業發展中占有重要地位。目前,高原特色蠶業發展還存在一些問題,如沒有有影響力的龍頭企業,缺乏完善的機制和制度,經營管理手段落后,企業規模小,政策扶持少,基礎設施建設不足等。因此,桑樹產業的發展需要把握戰略機遇,如“東桑移動西”和“發展高原特色農業產業”,并采取多個鏈接的入口點,如增加投資,吸引內部和外部鏈接,建立品牌,工業布局和擴大國際市場,互相學習,促進桑樹產業的長遠發展。
三、結束語
桑蠶生產過程中加大政策扶持、加強技術創新推動產業快速發展、推廣配套技術提高桑蠶生產效率、提升蠶桑生產水平等策略的開展,為桑蠶生產經營模式的發展提供了政策保障與技術支持,是各類桑蠶生產經營模式開展的基礎。通過創新經營模式,促進經濟效益提升、優化產業結構,助力農民脫貧增收等建設,推動農村的桑蠶生產經營模式逐步跟上現代農業的發展步伐。
參考文獻:
[1]朱山.蠶桑技術推廣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探討[J].廣東蠶業,2016(04).
[2]屈慧娟.桑蠶產業現狀及發展對策的探討[J].南方農機,2017,48(22):162.
[3]馬先寧.景東縣桑蠶產業發展現狀與對策[J].云南農業,2017(5):67-68.
[4]崇西靈.以“一帶一路”為契機振興蠶桑絲綢產業[J].四川蠶業,2017,45(2):15-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