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韻潼
新課改要求,教學不僅要傳授知識,更要促進人的發展,培養新時代需求的素質人才。語文教學尤應如此。本文以《白楊禮贊》為例,談談語文教學如何在發展思維、學習表達的同時,感悟革命精神,內化白楊的氣質精神,實現生命的價值和意義。
《白楊禮贊》是人教版八年級上冊第四單元的一篇抒情散文。此文由茅盾先生寫于抗日戰爭最艱難的階段。作者看到解放區抗日軍民團結戰斗、昂揚向上的精神風貌,借禮贊西北高原上的白楊,抒發對北方抗日軍民的熱愛和贊美之情。
一、創設情境,激發體驗
白居易說:“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學生情感參與是所有高效學習活動的開端。教師可以運用多種教學媒體和手段,為學生創設情境。在情境中,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學生產生情境式體驗,搭建學生與課文之間的橋梁,讓學生真正走進課文。
白楊樹在江南一帶并不多見,甚至可以說很陌生。為了增加學生對白楊樹的感性認識,在導入環節,我是這樣設計的:同學們,你們見過白楊樹嗎?在你的印象里,白楊樹是怎樣的?想不想隨著老師的鏡頭走進大西北,去看一看白楊樹?當學生的好奇心被充分調動起來后,我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西北高原單調無際的畫面。在雄健而富有節奏變化的鋼琴背景音樂下,屏幕依次出現一株、三五株、一排白楊樹傲然挺立的圖片,有近景,也有遠景。接著,我讓學生認真觀察圖中的白楊,思考:圖里的白楊有什么特點?這個時候,我引導學生從干、枝、葉、皮、生長環境的角度觀察白楊樹。學生思維一下子發散開來,此時進一步提問:這些白楊樹像什么?它們給你什么感覺?學生暢所欲言。通過創設情境,有效提高了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思維力。
在指導學生學習第2至4自然段時,讓學生把文中描述性形容詞和感受性詞語圈畫出來,如“雄壯”“偉大”“單調”“懨懨欲睡”“驚奇”等詞。在朗讀時,特別注意這些詞,以感受作者的情感變化。在概括白楊樹“雄壯偉大”的生長環境時,我用黃色粉筆勾勒廣袤無垠的黃土高原,用綠色描畫隨風翻涌的麥浪,黃綠交錯,再用藍色勾畫遠山的連峰。在這個情境中,我用不同顏色和圖畫誘發學生聯想,加深學生的情境體驗。
在第5自然段,作者把描寫鏡頭聚焦在白楊樹的外形上。研讀這一段時,我先讓學生小聲朗讀,邊讀邊做一些朗讀標記。接著小組圍繞任務“概括出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和內在氣質”進行討論交流。最后全班展示匯報,請兩至三小組,每組兩位學生代表上黑板,根據討論結果,一位學生在黑板畫出白楊樹的外形特征,另一位學生作簡要的口頭介紹。學生代表發言后,教師及時評價,并引導學生從原文中完善答案,合理組織表述語言。最后,師生一起評議,選出與文中白楊樹形象最貼合的作品。
通過進一步創設情境,讓學生多感官參與學習,更深刻地認識了白楊“不平凡”的外形,從而對“極普通”,然而“決不平凡”的白楊樹產生個體獨特的認識體驗和印象。
二、品析語言,學會表達
“學習語言文字運用”是學生學習語文的核心任務。就本課而言,感悟散文語言的魅力,習得語言技能無疑是學習的一個重點。因此研讀第7自然段時,我注重通過“咬文嚼字”,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白楊樹的象征意義和遷移運用象征手法。第7自然段在出版時曾作過改動。我讓學生對比、品析修改的內容:
然后,學生小組合作:聯系寫作背景,品析修改后的文字和標點符號,說說這樣改的好處。顯然,“哨兵”比“人民武裝”更貼近白楊傲然挺立的形象。換成“哨兵”,讀者更容易由樹及人,聯想到這片土地上任由風雪吹打,日曬雨淋,也倔強挺立,堅守崗位的哨兵,更易引起讀者的共鳴。“決蕩”指縱橫馳騁,沖殺突擊,而“激蕩”僅指受到沖擊而動蕩。所以“決蕩”一詞更能突顯抗日軍民視死如歸,抗戰到底的決心。
此時,提問:“這四個排比反問句能否調換順序?”學生思考后發現:不能。這一組排比反問句在內容上,由表及里,層層深入地揭示了白楊的象征意義;語氣上,逐句遞增,到最后一句時,感情噴涌而出;形式上,長句變短句,讀來瑯瑯上口。教師配樂范讀,學生邊聽邊在書本上作朗讀標記,然后再配樂師生賞讀。在讀準字音停頓、重音的基礎上,朗讀悟情,感受白楊樹的“不平凡”。
四個排比反問句點明了作者熱情贊美白楊的原因,借贊美白楊而由衷贊美白楊象征的抗日軍民力求上進,堅強抗戰的革命精神和意志。在我們身邊也有很多普通,然而“極不平凡”的人。我讓學生仿照課文,運用象征手法寫一寫自己想要贊美的人。有的學生寫道:“蠟燭在燭臺上默默發光,燃燒著自己,卻照亮了別人,難道你就覺得它只是蠟燭?難道你就不想到它的樸質?至少也象征了衣著樸素無華的鄉村老師?難道你就一點也不聯想到,在貧困落后的廣大農村地區,就有一批像蠟燭一樣默默耕耘、甘于寂寞的鄉村老師?難道你又不更遠一點想到這“蠟炬成灰淚始干”,宛如無怨無悔地奉獻自己的青春為祖國作貢獻的那種無私精神?”學生的筆法雖然稚嫩,也僅停留在模仿的層面,但任何創新莫不是先從模仿開始的。
三、由情入理,提升思維
教學到此,我鼓勵學生繼續思考:如今,在西北高原上,白楊樹依舊傲然挺立。它的精神品質和象征意義在當今時代有了更豐富的內涵。在我們生活的今天,白楊樹可以有哪些新的象征意義?白楊的精神品質對我們今天的生活有何意義?
學生發散思維,暢所欲言,從課內到課外,從教材到生活,更深刻地理解了作者的寫作意圖,從而敬畏生命,尊重生命,熱愛生命。我不失時機地鼓勵學生在當今時代做一株“普通而不平凡”的“白楊樹”。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旗幟下,做一株“力爭上游”,“靠緊團結”,“不折不撓”的“白楊樹”,實現自我的人生價值。
語文教學不僅要傳授語文知識,更應突顯語文課堂的人文關懷,滋養和充盈學生的精神世界,同時還要讓學生的思維得到提升,能力得到發展。讓學生在語文課堂上,既能學會語文的思維表達,也能收獲快樂而有意義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