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現今隨著我國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人們生活水平也在不斷的提升,在城市中一些簡單的公共空間建設也無法有效的滿足于人們的生活需求,并且也不能滿足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理念和需求。所以在當前社會快速發展下,要想更好的為城市設計出更為優秀的公共空間,就要從地域特色、地域文化以及民族特色等角度進行分析,從而設計出更具特色的城市公共空間,更好的彰顯城市的形象和特點,為城市未來發展奠定堅實基礎。文章就通過對地域特色進行有效分析,并對地域特色與城市公共空間的關系進行研究,進而有效的運用地域特色彰顯城市公共空間,為推動社會未來良好發展奠定有利條件。
關鍵詞:城市;地域特色;公共空間
0 引言
公共空間是承載居民生活、休閑、交流的重要場所,對居民的行為甚至整個城市的發展都有舉足輕重的影響。公共空間建設的好壞,直接決定居民的生活體驗,進而影響城市的進一步發展。地域特色是城市建設中不可忽視的重要內容,是城市特色與城市文化的體現,因此,以地域特色作為著手點對城市進行一系列的設計對于城市的發展來說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城市建設已經成為了一個熱門的話題,但是,很多的城市在建設的過程中并沒有重視地域特色的重要性,只是一味仿照其他優秀城市的設計方案,使得一些城市的設計都是一個模式,缺乏城市的地域特色,這樣的情況會在很大的程度上限制城市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基于此,本文從城市的地域特色入手,研究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策略。
1 地域特色主要含義與特點
地域特色是一個城市的發展靈魂所在,城市只有擁有良好的地域特色,才能真正有效的促進城市未來穩定發展。所謂的地域特色主要就是說在中華大地中特定的區域、特定時間內,某一地域中特色內容,通過不斷的傳承和發展至今還是具有一定作用的文化傳統內容。對于這一內容主要就是在一定的區域范圍內一種文化形態、社會習俗和人們生產生活形式,通過長時間的不斷累積所形成的。簡單的說地域特色就是某一地區經歷了特殊的歷史,并且也受到地理、氣候等因素和相應的社會人文因素等影響,例如,人的行為模式及思維模式等,是會在長期的歲月發展而不斷的改變,從而形成具有特色的地域特色。地域特色具有以下特點:
(1)區域性。區域性是地域特色最顯著的特點,不同區域的人們,生活方式存在著很大的差異,因此文化也不相同,無論是哪個城市的地域特色與地域文化都能將區域的特點體現的淋漓盡致。地域特色的區域性主要是城市的自然環境的不同而形成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景觀,以及不同的文化背景和觀念。正是因為城市具有區域性的特點,才使得城市的地域特色能被傳承下去。
(2)多元性與傳承性。每個城市發展到現在都經過了漫長的歷史時期,也正是因為歷史底蘊的不斷深厚,才使得城市本身的地域特色和地域文化體現出一定的傳承性。地域特色在歷史發展的過程中不是一成不變的,而是不斷的發展和傳承的,歲月的沉淀使得地域特色更具歷史文化色彩。在地域特色不斷發展的過程中,將越來越多的元素包含進去,使得地域特色的多元性也越來越顯著,不同時代的特色與文化能彼此融合也是地域特色體現出多元性的一個重要表現。
(3)可視性。正是因為地域特色的可視性,才使得地域特色被更多的人所理解和接受。城市的地域特色能體現在城市建設的各個方面,比如建筑、街道、綠化景觀等一系列的城市元素之中,并且比較注重用地域特色對建筑進行裝飾、開發大眾化的景點以及具有本土特色的公共空間等。通過觀察一個城市的外觀,能在很大的程度上了解一個城市的文化。
2 地域特色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關系
城市設計中公共空間的營造屬于地域特色的外在表現,間接展現了地域特色,直接體現了地域特色的可視性。地域特色能夠借助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來實現自身的傳承和發展,并且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也能從地域特色中活動豐富靈感,并為城市設計出更能滿足城市發展的公共空間與場所,建立良好的城市形象,對城市發展有著促進性作用。所以地域特色與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工作間有著很密切的關系,兩者是相互影響、相互依存的。要保障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工作的有效開展,并為城市設計出更加滿足人們日常活動所需的公共空間,就要結合地域特色、地域特色等來設計出更為優秀的公共空間,這樣不僅能夠促進地域特色的良好傳承和發展,也能促進城市良好發展。
2.1 地域建筑文化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展現
對于公共空間當中的地域特色,能夠體現在城市規劃、城市景觀以及城市建筑等幾個方面。對于我國來說地域遼闊且民族眾多,這樣形成了不同的民族文化以及地域特色等。隨著我國歷史穩定發展,在不同的自然條件、歷史文化以及社會環境等因素的影響下,形成了各自不同的建筑風格,例如,北京四合院、福建的客家土樓以及安徽的馬頭墻等。對于這些風格不同的地區進行公共空間設計工作中,應該結合其地域特色入手,可以從當地的建筑形態、色彩、文化等角度進行設計,從而為該城市設計出更能滿足當地建筑風格的公共空間場所。
2.2 地域自然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中的體現
城市公共空間設計要和當期環境具有協調性。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當中,應該要以城市自然環境為基礎,不僅要與當期自然環節保持協調,也要有效的利用和改造自然,為城市設計出更加能夠符合個性化理念的公共空間,從而有效的達到自然與實際生活和諧統一。同時,應該選擇更能滿足城市地域特色的建筑材料和顏色。通過結合當地時節等因素,選擇綠色、無污染以及可回收循環利用的材料進行城市公共空間的建設,不僅能夠保障公共空間的長壽性,也能建立綠色健康的城市空間。并且在選色上也要結合當前實際情況進行選擇,進而有效的保障城市公共空間建設滿足自然因素,打造自然綠色、和諧健康的城市空間景觀節點,為城市發展提供有力的堅實基礎。
2.3 地域民俗元素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的表現
正所謂“千里不同風,百里不同俗”。對于不同地區的人文特色和民俗習慣會形成不同的地域特色以及生活習俗,并且也會形成不同的城市地域特色。對于不同的地域其民俗特色也是不同的,所以城市在設計公共空間時,應該根據當地的民俗特色來設計相應的公共空間,從而更好的將當地民俗特色展現出來,并且也能真正有效的保障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工作的良好開展,也能為當地民俗特色的傳承與發展奠定堅實基礎。如果說城市是一幅畫,其城市的景觀就是紙張,而民俗就是畫中的墨。只有通過真實的民間生活才能更好的將城市特色風味展現出來,由于這一點屬于最能夠觸動人心靈的部分,能夠引起人們的共鳴和感想。對于生活來說是設計創作的主要來源,所以在城市公共空間設計工作當中,設計人員應該從地域民俗角度出發,對城市歷史文化進行深度剖析,不僅僅要展現出當地城市的特色,也要根據其歷史和民俗等將其內涵有效的展現出來。并且設計人員也可以將視線轉移到當地居民的日常生活,根據城市具有特色的、最感動人的生活場景和民間風俗等,從而通過這些來更好的設計城市各個設施,從而運用這樣的形式將城市特色完美的展現出來。
3 結語
對于城市的公共空間設計工作中,應該要以地域特色為基礎,合理的運用地域特色來保障城市公共空間的良好建設,有效的保障地域特色的良好傳承。獨具特色的地域性建筑文化、自然元素和獨特的民俗傳統與生活方式都是人類發展過程中所特有的,極具地方特色。地域特色的凸顯和體現在城市公共空間的設計過程中就顯得尤為重要,需要我們著重保護城市的原始地域風貌和文化特色,融入地域特色文化,把具有地域特色的場地文化與場地功能和布局、場地景觀風貌相結合,形成具有地域特色的城市空間景觀符號。
參考文獻:
[1] 孟潔.基于城市文化視角的城市設計策略探索[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電子版),2017(18).
[2] 魏曉娜.體現地域文化的城市意象研究[D].河北工程大學,2017.
[3] 吳峻.新時期城市空間場所的規劃設計[N].海口日報,2018-01-04(003).
[4] 李杰,彭曉芳.舊城改造中運用地域文化激發城市活力的探討[J].美與時代(上),2017(09).
[5] Ding Fan. A Study on the Public Space Landscape of Villages and Towns under the Construction of New Countryside——A Case Study of Chadian Town in Longquanyi District[A]. Researc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Proceedings of 2017 4th International Materials,Machinery and Civil Engineering Conference(MATMCE 2017)[C].Research Institute of Management Science and Industrial Engineering:,2017.
作者簡介:鄧淞文(1992—),男,壯族,廣西北流人,碩士在讀,研究方向:城市規劃。
(作者單位:山東建筑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