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逸 馬浩翔 江開源 高峰
摘要:為響應習近平同志在黨的十九大報告中提出的鄉村振興戰略,即“產業興旺、生態宜居、鄉風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二十字總體要求,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的構建使農民在建房方面接受專業性服務,同時解決現在農村居住條件差,保溫節能措施效果不佳,外形不美觀等問題。而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中所包含的素材資源庫的構建以及“量體裁衣”地將個性化與合理化在專業下的統籌設計解決了現階段農房缺乏系統性設計的現狀。同時,平臺整體運行機制將在更大程度上保障農民的利益。以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的構建,達到一定程度上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目標,讓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
關鍵詞: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 農房現狀 素材資源庫 量體裁衣 運行機制
1 引言
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的構建使農民在建房方面接受專業服務,同時解決現在農村居住條件差,保溫節能措施效果不佳,外形不美觀等問題,讓農村成為安居樂業的家園,使農村既充滿活力又和諧有序,不斷滿足廣大農民群眾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
2 農房現狀分析
2.1 系統性設計的缺乏
我國現階段農房大多為農民自行設計與建造,從圖紙設計到最后裝修,其中各個部分大多都為以自身經驗為主導或以他人經驗為參考所進行的農房設計與建造。系統性專業建筑設計的缺乏使得農房的質量成為了較大的安全隱患。
2.2 專業性建筑施工缺乏
現階段農村建房基本上以自建為主。在農村建筑施工中,部分農村家庭更多傾向于選擇當地的個體施工團隊,一方面在于聘請當地個體施工團隊所需承擔的費用較低,另一方面認為當地個體施工團隊對于當地的農房建設經驗“較足”。但實際上個體施工團隊施工人員的整體素質較低,缺乏安全意識和質量意識,同時其施工技術相對落后,在施工過程中缺乏有關部門的監管與驗收,在一定程度上很可能造成最終的施工質量不合格,安全缺乏保障的問題。
2.3 建筑全生命周期監管的匱乏
農房施工雖然沒有嚴格的要求與把控,但是對其全生命周期的監管也在一定意義上有其必要性。在施工過程中缺乏系統性的監管,一方面會導致建材墜落、房屋倒塌等一系列的施工安全問題的發生,而另一方面也會造成拖延工期等一系列不必要的經濟糾紛。
2.4 建筑保溫及節能存在明顯不足
現階段農房所選用的建筑材料大多以鋼筋混凝土、磚材、木材等材料為主,材料的經濟性是農民選擇材料時重點考慮的方面。而在農房建造過程中,被忽略的建筑保溫性能使得農民在后期使用時冬季的房屋舒適度差的問題日益突出。采用較為普遍且經濟的建筑材料雖能降低農房的建造成本,但后期對于農房的維護以及修整費用也將會是一大筆開銷。
3 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
相較于農房現存的“自主設計”的問題,平臺可以為農房“量體裁衣”,“私人訂制”。農民可以通過網絡平臺聯系設計團隊,上傳該戶居民宅基地布局及尺寸,以及功能房間和具體要求等信息,獲得整套建房的設計圖紙。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獲得線下的服務,設計團隊根據農民的多樣化和個性化的需求做到為農房“量體裁衣”,“私人訂制”。
3.1 針對農房現狀問題平臺所采取的措施
3.1.1 素材資源庫構建
基于我國現階段農房大多為農民自行設計與建造的大背景,如何將系統性專業化的建筑設計置入農房建設之中成為農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首要難點。嘗試將農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與當下流行的電子商務進行類比,將電子商務的商品清單轉譯成農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的資源庫,從專業的角度將各個功能空間進行類型化、模塊化設計,設計出適用于不同自然環境、不同家庭情況等的若干功能模塊,供進入平臺的農民用戶根據自身實際情況進行初步選擇。
3.1.2 量體裁衣、私人定制
進入平臺的農民用戶在經過素材資源庫的初步選擇后,平臺將提供一對一的雙方溝通對話。在缺乏系統性專業化設計的農房現狀下,素材資源庫只是初步將各個模塊基礎性設計供農民用戶選擇,而并沒有達到對于地理環境、家庭情況進行的“量體裁衣”的專業化設計,而此步驟的存在,旨在使平臺給予農民用戶的農房設計成為個性化與合理化在專業下的統籌,同時將在素材資源庫中初步選擇的各個功能模塊在整體上進行完美的融合。平臺的專業人員將根據農民用戶在素材資源庫初步選擇的各個功能模塊、所在地域自然環境、地域特色以及家庭組成情況等各種因素對其農房進行整體設計,達到在農房設計上的“量體裁衣”與“私人定制”。
3.2 平臺整體運行機制
3.2.1 線上資源整合
針對農房現狀問題,農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以互聯網為媒介,農民將其所占有宅基地的情況以及周邊情況上傳至平臺,平臺進行資料的初步整合。同時平臺借助專業的建筑技術軟件,對其所在的地域以及所占有的宅基地土地情況進行二次材料整合,從專業的角度對于場地有一定的調研及了解,從而對于后期的農房設計做出了較為全面的基礎性鋪墊。
3.2.2 線上及線下實時溝通及設計
以互聯網為媒介的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減少了農民與專業團隊之間由于地域不同而產生的費用,在一定程度上消除了農民不愿尋求專業建筑團隊設計的顧慮。同時,因互聯網的實時性,能夠更高效地將雙方的想法及建議進行傳達。互聯網平臺作為“量體裁衣”與“私人定制”設計中的溝通工具,其實時性與高效性也在一定意義上提高了后期客戶對于設計成果的滿意度。
4 結語
隨著鄉村振興戰略不斷地推進,農房建設也越來越成為建筑行業中更加重要的著眼點。農房建設未來發展的方向應向專業化、高效化進行轉變。構建農民建房網上服務平臺,努力改善農村居住條件,加快農村經濟發展,使農村成為農民安居樂業的家園。
參考文獻:
[1] 王亮,徐黎,WangLiang,等.吉林省村裝配式住宅模塊體系設計研究[J].吉林省經濟管理干部學院學報,2011(06).
[2] 肖帥,郝生躍,任旭.我國農村裝配式建筑發展對策研究[J].工程管理學報,2018(01).
基金項目:“興農村·新建筑”鄉村振興農民建房服務創新訓練項目創新訓練研究,課題編號201910191052,項目負責人:沈逸,指導教師:鄭寶祥。
(作者單位:吉林建筑大學 建筑與規劃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