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嘉婕 李業旗
迄今為止,人類發展先后歷經農業會社、工業社會、信息社會三個階段。相應地,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史,政府行政模式大致經歷了統治、管理、治理三個時期。在大數據背景下信息社會中的數據已成為國家的基礎戰略性資源,改變了全球生產生活方式、公共權力的支配狀態以及政府的治理模式,“數字政府治理”便應運而生。“數字政府”其實質就是“政府運用地球信息系統、遙控、遙感、網絡、多媒體、虛擬仿真等高新技術搜集信息、整合信息,產生信息,并依據所產生的信息對城市和社會實施有效管理的技術手段”,更體現了政府治理理念的發展轉變。
1 大數據時代背景下行政溝通存在的問題
大數據與行政溝通的耦合性是二者在其共處的時代性和價值關聯性。隨著行政溝通環境的改變,行政溝通模式也在不斷在摸索中創新。技術是行政溝通的重要工具支撐,是改善行政溝通的重要推動力量。目前在大數據背景下行政溝通的技術障礙主要是指行政溝通媒介的有效性以及對信息過量的精確識別,而行政溝通作為“領導溝通藝術的工具要素”是對溝通技術的實踐應用和有效性檢驗。然而,長期以來我國的傳媒界缺乏應有的獨立性,很多信息經過政府的過濾和篩選,淪為政府的傳聲筒,阻礙了行政溝通各方的彼此了解,加之傳統的傳播媒介如報紙、廣播、電視等在信息爆炸的現代社會,很難滿足不同人群的信息需求,特別是我國 “老少邊窮”的山區和廣大農村地區,大眾傳播媒介還相對落后。作為行政溝通的技術保障和工具支撐,溝通媒介單一化、落后缺位不僅難以承載過量的信息,而且增加了溝通的難度,降低了溝通的有效性。
2 大數據時代的新型行政溝通模式建構
2.1 建立融合多中心的行政溝通平臺
良好的行政溝通只有借助于來自政府、社會、公民等多元參與主體之間動態的、海量的數據交互的平臺才得以順利開展。建立融合多中心的行政溝通平臺,打破了政府對行政信息的壟斷和參與溝通各方的封閉環境,從“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式的“信息孤島”轉向一個“對簿公堂”的開放的時空通道和溝通環境,因此是一種更加開放、共享、透明的溝通機制。
2.1.1 主體多元化和信息對稱性
行政溝通參與主體的多元化決定了行政溝通渠道的多樣性,行政溝通渠道的多樣性促進了信息交換的對稱性。大數據意識的確立和大數據理念的應用,特別是“集量成智”的思維為建立“全方化、立體式、多維度”的統一數據共享的行政溝通平臺提供了現實可行選擇。以這種融合“多中心”的行政溝通平臺,匯集了多元行政溝通主體的信息,最大限度地融合多元孤立各方的多樣數據和信息,打破因“信息孤島”而形成的信息不對稱,行政溝通參與的多元主體才得以有價值的信息交流,行政溝通過程也因信息的充分和共享而更加暢通。
2.1.2 數據共享和問題導向
基于大數據的融合多中心的行政溝通平臺的建設,更加強化了行政溝通的問題導向,也使得行政溝通的目標更加明確,而行政溝通的問題指向也是對數據共享的一項必然要求。大數據時代,數據本身的多樣、海量和復雜的特點,在融合多中心的行政溝通平臺中便呈現出網絡化狀態,“信息社會的人際互動則直接以信息交換為中心,信息生產和信息傳播日趨“互動化”和“扁平化”,行政溝通平臺的建設是以匯聚多元溝通主體通過多樣化渠道的參與就共同的問題進行協商談判的制度或場景。正因為如此,行政溝通平臺的數據共享和行政溝通的問題導向便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大數據在行政溝通中的應用也更具可操作性。
2.2 實施行政溝通信息化戰略
2.2.1 強化大數據技術的基礎應用
基于大數據技術的行政溝通是政府治理現代化虛擬數據通道,實現形成人、數據、實物等的互動模式,利用云計算整合數據資源,輸出價值高、效用好的信息資源,從而實現行政溝通的目的。首先,要加強行政溝通的頂層設計,政府要加強大數據對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戰略分析,成立行政溝通大數據治理智庫,以《促進大數據發展行動綱要》為指導,逐步推進政府數據開放共享、夯筑大數據產業基礎,不斷完善建立行政溝通的相關法律制度和規范以適應大數據時代要求;其次,積極推進《國家信息化發展戰略綱要》的實施,加快農村偏遠落后地區的三網融合的基礎信息建設,以及信息技術運維的實用型人才的教育培養,如對大數據的整合、數據安全等。
大數據在行政溝通中的應用既是信息技術發展的邏輯結果,也是信息技術前進的內在動力。電子政務作為行政溝通信息化的重要工具載體,隨著“虛擬政府、信息政府、一站式政府、電視政府、移動政府、智慧政府等一系列相關概念陸續應勢應需應運派生出來”,對行政溝通的信息化建設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盡管我國電子政府建設取得了驕人的成績,但是我國的信息化建設能力和發展速度較之發達國家仍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電子政務與“互聯網+”、AI、大數據的融合能力相當薄弱。因此,加大信息化建設力度既是大數據發展的迫切要求,也是改善行政溝通技術的關鍵要素,更是實現數字政府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
2.2.2 大數據技術的前沿應用探索
大數據最重要的是對其所具有的應用價值和理念的拓展,這也是大數據能夠在行政溝通領域中最具說服力的理論解釋。因此,行政溝通的信息化展戰略也必然包括對大數據技術前沿應用的探索。目前,大數據技術在公共事物管理實踐中最基本同時也是最具實踐意義的就是電子公共服務的探索和研究。當前的電子公共服務主要以政府門戶網站為依托,以線上線下相結合為主要手段,以信息發布、政策解讀、辦事服務和互動交流為主要內容,以公民個人和社會法人為主要服務對象。雖然電子公共服務也內在的包含了行政溝通,但如果把行政溝通作為一個獨立的事項內嵌于政府網站中顯然過于狹小。因此,只有把行政溝通的主體多元和信息對稱、數據共享和問題導向的平臺建設與電子公共服務平臺的良性銜接,才能更好的把大數據技術的應用推向縱深,這也是學界值得研究的一個方向。
大數據在近幾年的發展和應用,在學術界和實踐中興起了“數據熱”。大數據的方興未艾,為信息社會的發展開辟了新的視野和發展空間。本文正是在大數據背景下對行政溝通再認識的基礎上,分析了大數據時代下我國行政溝通存在的問題,提出了大數據的理念和價值角度及其與行政溝通耦合性,著重就大數據在行政溝通中應用進行研究,分析其應用的可行性,對當前行政溝通問題的破解之策。
參考文獻:
[1] 王乘,何精華.現代城市管理的必然趨勢:”數字城市與政府智能化管理”--華中科技大學開展數字城市政府管理研究的幾點做法[J].中國行政管理,2001(03).
[3] 樊鵬.”大部門制”改革需緊貼政治體制與歷史國情[J].中國黨政干部論壇,2014(09).
[4] 周琳,張永剛.大數據時代下政府治理現代化研究[J].生產力研究,2016(05).
(作者單位:長春工業大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