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財政部發布《關于深入推進財政法治建設的指導意見》(后文簡稱《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推進稅制改革。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加快稅制改革,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健全地方稅體系,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范圍,形成財力協調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
《指導意見》明確,總體目標是到2020年底,財政工作全面納入法治軌道,基本做到職能科學、權責法定、執法嚴明、公開公正、廉潔高效、守法誠信。到2025年,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更加完善,財政管理行為更加規范,財政部門依法行政、依法理財的意識、能力和水平進一步提升。到2035年,基本形成較為完備的財政法律制度規范體系、高效的財政法治實施體系、嚴密的財政法治監督體系、有力的財政法治保障體系。
《指導意見》指出,主要任務有七項,分別是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推進財政重大決策科學化、民主化、法治化,嚴格規范財政行政執法,強化對財政權力運行的制約和監督,依法有效化解社會矛盾糾紛及持續推進財政普法。
依法全面履行財政職能方面,《指導意見》提出,著力推進稅制改革。保持現有中央和地方財力格局總體穩定,加快稅制改革,完善直接稅制度并逐步提高其比重,健全地方稅體系,合理劃分中央和地方收入范圍,形成財力協調的中央和地方財政關系。落實稅收法定原則,加快推動稅收立法,形成稅法統一、稅負公平、調節有度的稅收制度體系。
《指導意見》提出,深化財政部門“放管服”改革。減少微觀管理事務和具體審批事項,最大限度減少對市場資源的直接配置和對市場活動的直接干預,營造公平競爭的市場環境。強化宏觀調控與經濟監測預測預警,建立上下聯動、信息共享、協調監管的機制,形成科學的監管體系。推進財政管理標準化、規范化、信息化建設,深化“互聯網+政務服務”,優化財政服務。
《指導意見》還提出,實行清單管理制度。編制財政部門權責清單,實現權責清單同“三定”規定有機銜接,規范和約束履職行為。編制并公布行政事業性收費和政府性基金、證明事項等清單,實行動態管理,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完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方面,《指導意見》提出,加強重點領域財政立法。堅持財政立法與財稅改革相統一、相銜接,對實踐證明已經比較成熟的財稅體制改革經驗和行之有效的財稅體制改革舉措,及時上升為財政規章或推動上升為法律法規。根據建立現代財政制度的要求,加強對財政基本法律制度、財政收支法律制度、財政管理法律制度等重點領域的立法,逐步建立健全完備的財政法律制度體系。
此外,《指導意見》還明確了組織保障,具體包括加強黨組對財政法治建設的領導、落實財政法治建設第一責任人責任、加強財政法治工作隊伍建設、充分發揮法律顧問和公職律師的作用、加強考核評價、加強指導督促及加強典型示范和宣傳引導。(來源:中新經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