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紅
摘 要:社會保險基金是國家社會保障制度實施的經濟之基、物質之石,發揮著舉足輕重的作用。伴隨社會保險基金收支規模的日益擴大,社會保險基金面臨著前所未有的巨大支付壓力。要完善公開招投標機制,向市場要收益,形成利于基金投資的良好競爭環境。要加強風險監控體系建設,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安全運營。要堅持法律監管和政府監管并重,堅持綜合監管、協調發展、區別對待。要進一步履行政府職責,充分發揮政府監管職能。要加強對社會保險基金的日常監管、投資監管。要完善風險預警機制,建立健全風險補償機制,切實保障參保人的權益不受侵害。
關鍵詞:社會保險;投資運營;制度建設
一、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的內涵
首先,我們需要進一步明確社會保險基金的定義和范圍。目前,我國的社會保險基金包括基本養老保險基金、基本醫療保險基金、工傷保險基金、失業保險基金和生育保險基金,分別用于公民養老、醫療、工傷、失業、生育等各項社會保險待遇的當期發放。社會保險基金有以下特點。一是收繳強制性。社會保險是社會政策的具體表現,以法律為依據、以國家為主體。通過相關法律,國家可強制參與到國民收入的分配與再分配中,利用征稅、收費等強制手段,籌集絕大部分的社會保險基金。二是權責結合。社會保險在投資運營過程中,要做到權利和責任的統一,將社會保險基金落到實處,充分發揮社會保險基金的作用,加強監督,落實主體責任。
二、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的意義
社會保險基金逐年累積交納,但其支付過程具有間斷性、延后性及不確定性。從最初的籌集到支付,可能會間隔幾十年。收支的間隔期越長,基金的儲備量越大,未來支付的隱形壓力就會越大。當前,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時期,社會保險基金的支付資金量將會進入一個高速增長期,這會導致社會保險基金所面臨的支付壓力大增。這種危機將會嚴重制約整個國民經濟的健康發展,給社會穩定帶來極大的威脅。另外,通貨膨脹使得基金不斷貶值,導致基金的實際資金量不斷縮水。因此,完善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做好社會保險基金的保值增值工作,不僅關系到老百姓的切身利益,更關系到我國社會保障制度安全、有效運行。另外,完善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也是抵制物價上漲、減少通貨膨脹影響的需要。
三、濟南市L區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建設的現狀分析
(一)政策紅利較少
目前,我國實行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制度有以下3個特點:強調安全性多,強調收益性少;強調穩健性多,強調靈活性少;強調日常管理多,強調投資方向少。濟南市L區的社會保險基金運作過程更加傾向于合法合規,保證整個社會保險基金持續健康運行,與其他地區相比,政策紅利較少。
(二)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壓力逐漸加大
當前,我國老齡化形勢尤為嚴峻,原因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未富先老。改革開放以來,我國經濟高速發展,盡管近年來受到國際經濟不景氣、國內人口紅利消失、經濟結構調整等客觀因素的影響,仍維持了7%的中高速發展勢頭。但不可否認,我國人口多、底子薄,距離成為發達國家還有很長的路要走。2000年,我國60歲以上的老年人口約1.3億,達到了總人口的10.1%,這標志著我國正式進入老齡化社會。濟南市的人口平均壽命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甚至接近和超過發達國家的水平,隨著人口老齡化程度不斷加重,離退休人員數量不斷增加,濟南市基本養老保險基金面臨的壓力逐漸加大。
(三)個人賬戶支付壓力大
我國養老保險制度已經由傳統的現收現付制轉軌到社會統籌與個人賬戶相結合的部分積累制,也就是說,現在的養老保險基金包括兩部分內容:一是單位繳納進入統籌基金的部分,用于發放基礎養老金;另一部分是個人扣繳計入個人賬戶的資金,納入發放基數,與基礎養老金一并發放。根據現行的基本養老金計發辦法,個人養老金實際數額是個人賬戶儲存額除以本人退休年齡對應的計發月數。目前,我國普遍執行的60歲退休對應的計發月數為139個月(相當于11年零7個月),而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中國人的平均壽命持續走高,2016年,中國人的平均壽命已達75.8歲,超出退休年齡15.8歲,也就是說,個人賬戶的儲存額發放11年零7個月后余額清零,未來的4年零2個月則要由統籌部分完成發放,個人賬戶產生的缺口要由社會統籌基金來彌補。以L區居民養老保險為例,由于該政策在2011年才開始實施,目前領取個人賬戶養老金的人數及金額很小,基金正處于快速積累階段,基金結余規模不斷擴大。
(四)地方補貼財政壓力大
L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自2009年出現收支倒掛,且倒掛缺口呈現逐年擴大的趨勢。為保證機關養老保險基金正常運轉,區級財政不得不注入財政性資金,彌補倒掛缺口,使基金結余能夠保持兩個月以上的發放規模。2010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結余由年初5 553萬元減少到年底2 956萬元,已處于兩個月發放規模的臨界值。為保障養老保險的支出,L區在2011年首次注入財政補助性資金,共計1 900萬元。
2015年,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進行改革,在職人員繳費基數大幅度提升,盡管繳費比例由38%調整為28%,仍使得基金收入翻了一番。但同時,由于退休人員發放工資渠道出現了相應的變化,增加了由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負擔的退休人員工資,所以2016年財政注入資金達18 312萬元。改革前后財政注入資金雖然口徑不一致,不具有可比性,但隨著人口老齡化到來,被供養的退休人員與繳費在職人員的比例將會越來越高,退休人員工資支出的增幅也遠大于繳費收入的增幅。
L區機關事業單位養老保險基金近幾年來的年底結余僅能維持兩個月的發放規模,已不具備通過投資運營來緩解收支失衡壓力的能力,所以財政注入資金只能是被動而為,注入資金不斷增加的趨勢不會得到改善。L區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自2011年實施以來,基金一直處在快速積累階段,但不容忽視的是基礎養老金發放標準逐年提高所帶來的壓力:從2011年的55元提高到2017年的110元。
在基礎養老金各級財政承擔的比例上,區級資金承擔比例最大,達到了44%。2011年,區級財政劃撥基礎養老金2 537萬元,2017年,此項資金預計全年達7 400萬元。由此可見,區級資金承擔比例過大,造成財政壓力逐年加大,隨著人口老齡化,造成領取人員迅速增加,從而引發居民養老保險基礎養老金發放規模快速擴大。眾所周知,我國的國地稅征管體制決定了各級政府財力由中央到地方是逐步遞減的,在民生政策逐年提標、各項公共設施亟待更新完善,而供給側結構改革、三產結構調整尚未明朗化的環境下,上述兩項養老保險基金均需要區級財政性資金做保障,可想而知將給區級財政帶來多么大的壓力。
四、加強濟南市L區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建設的對策建議
(一)明確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原則
1.安全原則
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的安全原則是指資本金及其收益安全收回的確定性。安全性原則是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中最重要的原則。社保基金作為老百姓的“安身錢”“保命錢”以及社會穩定的調節器,不同于其他類型的投資基金。社會保險基金的安全關系到社會保障目標的實現,影響到社會經濟的健康發展,投資運營的一切活動都必須以保障資金的完整性、安全性為前提。一旦盲目投資高風險的項目而未能獲得預期收益,勢必會影響到被保障群體的基本生活,引起社會動蕩。
2.保障基金使用原則
社會保險基金作為社會穩定的調節器,自身平穩、有效運行是其最基本的職能。因此,無論投資規模如何,無論投資渠道是什么,都不能影響社會保險基金的正常運轉,必須要保證其按時、足額完成各項給付任務。一旦出現發放養老金不及時或者醫療費用無法及時結算報銷的情況,勢必會損害百姓利益,影響社會穩定,造成極壞的社會影響。
3.收益穩定原則
在確保安全性原則的前提下,基金投資能夠獲得適當的收益,該項收益應是穩定的、可以預見的。收益穩定原則包含收益和穩定兩方面內容。一定意義上講,獲取收益是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最直接的目的,也是衡量投資運營績效最直接的標準,因此,在進行社會保險基金投資時,要注重基金的投資收益,確保社會保險基金合理地保值增值,只有這樣,才能減輕國家、企業以及勞動者個人三方的社會保險費用負擔。此外,社會保險基金的收益還必須剔除價格上漲的因素,即以實際收益率衡量其投資效益,這樣才能抵御通貨膨脹風險,防止老年實際購買力下降。
(二)加強投資運營制度體系建設
加強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制度體系建設,首先要從制度入手。用制度來支撐投資運營管理,用法律來約束投資運營行為,用政策來營造投資運營氛圍。制定、完善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方面的法律、法規和政策,是對社?;鹜顿Y運營的重要保障。近年來,我國正逐步加強社?;鹜顿Y管理的立法工作,最具有代表性的就是《全國社會保障基金投資管理暫行辦法》,其解決了全國社?;鹜顿Y運營的法律依據問題。但更龐大的地方社?;鹜顿Y運營立法工作進展相對緩慢,不僅沒有地方社保基金投資運營的專門法規,現有的社會保險基金管理條例也只是把社?;鸬耐顿Y嚴格限定在銀行存款和購買國債兩個途徑上,這對新形勢下的社會保險基金實現保值增值非常不利。此外,《社會保險法》是我國一部較為成熟的社會保障法,是一部綱領性法律,對社?;鸬墓芾砑巴顿Y運營有了概括性、方向性的規定,但其指導意義大于實踐價值。
參考文獻
[1]陳衡.我國養老金投資運營的監管改革[J].長沙電力學院學報(社會科學版),2003,18(1):49-51.
[2]高曼麗.我國社會養老保險基金的籌資與投資模式研究[D].北京:對外經濟貿易大學,2003.
[3]李曉雯.對我國社會保障基金監管的策略研究:以上海市社保基金機關改革為例[D].上海:同濟大學,2008.
[4]劉丹.我國社會保險基金投資運營研究[D].廈門:集美大學,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