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姍姍,聶艷紅,張春芳,林海月,張強,陳昊△
乳腺癌作為一種高度異質性的惡性腫瘤,發病率逐年上升,現已躍居女性惡性腫瘤的首位[1]。2013年St Gallen乳腺癌會議國際共識[2]根據雌激素受體(ER)、孕激素受體(PR)、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2(HER-2)及增殖細胞核抗原(Ki-67)的表達,將乳腺癌分為腺腔A 型(LA)、腺腔B 型(LB)、HER-2 過表達型(HER-2+)和三陰性乳腺癌(TNBC)4 種亞型。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的個體化治療已在臨床廣泛應用[3],但TNBC 型對內分泌治療、HER-2 靶向治療均不敏感,對常規化療也不敏感,是目前唯一未建立特異性靶向治療的亞型,因此尋找特異性治療靶點是TNBC 研究的熱點[4]。再生胰島衍生家族成員(regenerating islet-derived family member,Reg)Ⅳ是從炎癥性腸病基因庫中篩選出的一種新的Reg家族亞型[5]。其主要在近端胃腸道表達,且異常表達于炎癥損傷及腫瘤組織中[6-7],可誘導腫瘤細胞的增殖、侵襲、轉移及抗凋亡等[8-9]。研究發現結直腸癌中Reg Ⅳ與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表達呈正相關,推測Reg Ⅳ是EGFR/Akt/AP-1 通路的上游因子[10-12]。由于TNBC 中亦有EGFR 相關信號通路的激活[13-14],筆者推測Reg Ⅳ可能在TNBC 中發揮作用。鑒于此,本研究采用免疫組化染色、實時熒光定量聚合酶鏈式反應(qRT-PCR)和生物數據庫大數據分析Reg Ⅳ在乳腺癌和不同分子分型中的表達及意義,為乳腺癌的診斷、治療和臨床評估提供參考。
1.1 一般資料 收集徐州醫科大學附屬連云港第一人民醫院2017 年1 月—2019 年5 月的手術切除標本。患者均為女性,手術前未進行放化療,所有病例均由2位正高級病理醫師證實。乳腺癌組織共140 例,其中LA 型30 例,LB 型50 例(HER 陰性亞型和陽性亞型各25 例),HER2+型30 例,TNBC型30 例;正常乳腺組織75 例(距癌組織>5 cm)作為對照。每例標本分別收集2 份,1 份標本于甲醛固定行免疫組化染色,另1份用于qRT-PCR。
1.2 主要試劑 Trizol RNA提取試劑(美國Invitrogen公司);逆轉錄試劑盒及擴增試劑盒(南京諾唯贊公司)。GAPDH內參引物(江蘇凱基公司);Reg Ⅳ引物上游:CTGCTCCTATTGCTGAGCTG,下游 : GGACTTGTGGTAA AACCATCCAG[生工生物工程(上海)股份有限公司];Reg Ⅳ一抗(美國Proteintech 公司),ER、PR、HER-2、Ki-67、EGFR一抗(廣州安必平公司);過氧化物酶阻斷劑、三合一抗原修復液、二抗、DAB顯色液、PBS(美國DAKO公司)。
1.3 免疫組化染色檢測Reg Ⅳ蛋白的表達及結果判讀 采用EnVison 法。3.7%中性甲醛固定標本,常規石蠟包埋,4 μm厚連續切片,采用免疫組化自動染色儀行免疫組化染色。以結腸癌作為陽性對照,PBS 代替一抗作陰性對照。Reg Ⅳ主要表達于細胞膜和(或)細胞質,根據陽性細胞百分比與染色強度進行綜合計分。(1)隨機讀取5~10 個高倍鏡視野(×400)計數陽性細胞百分比,無陽性細胞為0 分,1%~25%為1分,26%~50%為2 分,51%~75%為3 分,76%~100%為4 分。(2)按照著色強弱計分:未著色為0分,淡黃色為1分,棕黃色為2 分,棕褐色為3 分。(3)陽性細胞百分比與染色強度評分的乘積進行綜合判斷:≤3分為陰性,>3分為陽性。依據2012年美國臨床腫瘤學會(ASCO)的標準判讀ER、PR表達。依據2013 年ASCO/CAP 乳腺癌HER-2 檢 測指南判讀HER-2 表達,其中HER-2(2+)進一步行熒光原位雜交(FISH)檢測;對于EGFR的判讀,存在明顯的胞膜染色即視為陽性;Ki-67表達以20%為界,<20%為低表達,≥20%為高表達。
1.4 qRT-PCR檢測Reg ⅣmRNA的表達 液氮研磨法提取總RNA,測其濃度及純度后逆轉錄為cDNA 并于-20 ℃保存備用。qRT-PCR 條件:預變性95 ℃5 min;95 ℃10 s,60 ℃30 s,共40個循環;熔解曲線95 ℃15 s,60 ℃60 s,95 ℃15 s。每個樣本復孔3次,得到熔解曲線、標準曲線和樣本的Ct值,取2-ΔΔCt值進行相對表達量的比較。
1.5 生物數據庫分析Reg ⅣmRNA的表達與預后 Kaplan-Meier Plotter 公共數據庫(http://kmplot.com/analysis)收錄了10 461 個癌癥樣本信息,其中包含5 143 例乳腺癌患者生存資料和基因表達信息。本研究分析該數據庫內3 951例乳腺癌患者Reg ⅣmRNA 的表達水平與患者無復發生存期(RFS)、總生存期(OS)、無遠處復發生存期(DMFS)、復發后生存期(PPS)的關系。
1.6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 20.0軟件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表達以均數±標準差(±s)表示,2 組間均數比較采用獨立樣本t檢驗,多組間比較采用單因素方差分析,組間多重比較采用LSD-t法。計數資料以例(%)表示,組間比較采用χ2檢驗,生存分析利用Kaplan-Meier 中Log-rank模型。以P<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Reg Ⅳ蛋白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達 Reg Ⅳ主要位于細胞膜和(或)細胞質,呈棕黃色顆粒(圖1)。正常乳腺組織中Reg Ⅳ陽性表達率為25.33%(19/75),乳腺癌中陽性表達率為49.29%(69/140),其中LA 型53.55%(16/30)、LB 型52%(26/50)、HER-2+型66.67%(20/30)、TNBC 型23.33%(7/30)。Reg Ⅳ蛋白在乳腺癌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正常乳腺組織(χ2=11.589,P<0.01),在非TNBC型(LA型、LB型及HER-2+型)乳腺癌中的陽性表達率明顯高于TNBC型(56.36%vs.23.33%,χ2=10.289,P<0.01)。
2.2 RegⅣmRNA 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達 qRT-PCR 結果顯示,正常乳腺組織中RegⅣmRNA 的表達水平為1.19±0.47,乳腺癌中表達水平為2.04±0.66,其中LA 型為2.14±0.49、LB 型為2.26±0.55、HER-2+型為2.36±0.53、TNBC 型為1.25±0.48。Reg ⅣmRNA在乳腺癌中的表達水平明顯高于正常乳腺組織(t=9.891,P<0.01),正常乳腺組、非TNBC組和TNBC 組的Reg ⅣmRNA 表達水平差異有統計學 意 義(F=117.100,P<0.01),其 中 非TNBC 組(2.25±0.53)高于TNBC 組和正常乳腺組,正常乳腺組與TNBC組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2.3 Reg Ⅳ與乳腺癌相關標志物及臨床病理特征間的關系 ER+、PR+、HER-2+組中Reg ⅣmRNA表達水平明顯高于各自陰性表達組(P<0.01),但EGFR陽性組和陰性組及Ki-67高表達和低表達組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40歲以上患者中RegⅣmRNA的表達水平高于40歲及以下患者;在腫瘤直徑≤2 cm、TNM分期Ⅰ~Ⅱ期患者RegⅣmRNA水平分別高于直徑>2 cm組和Ⅲ~Ⅳ期組;而在淋巴結是否轉移、不同組織學分級、不同側別組中Reg ⅣmRNA的表達差異無統計學意義,見表2。
2.4 Kaplan-Meier Plotter 數據庫中乳腺癌患者RegⅣmRNA 表達與預后的關系 Kaplan-Meier Plotter數據庫顯示乳腺癌患者Reg ⅣmRNA的表達與患者預后相關。Reg Ⅳ高表達患者RFS、OS、DMFS 和PPS較低表達者明顯延長,預后較好,見圖2。

Fig.1 Immunohistochemical staining of RegⅣin normal breast and breast cancer tissues(EnVision methord,×200)圖1 Reg Ⅳ在正常乳腺組織和乳腺癌中的表達(EnVision法,×200)
盡管基于ER、PR和HER-2的個體化治療降低了患者的病死率,但乳腺癌患病基數大,且發病率呈逐年升高趨勢[15]。鑒于乳腺癌的分子分型對治療及預后評估的重要參考價值[16],筆者從分子分型角度探討RegⅣ在乳腺癌中的表達及意義。不同于Oue等[17-18]的結果,本研究發現Reg Ⅳ在正常乳腺中的表達低于乳腺癌,可能是由于文獻中的組織學類型不同(研究對象僅為少量乳腺印戒細胞癌的患者),或文獻中樣本量較小導致。在乳腺癌4種分子分型中,Reg Ⅳ在非TNBC型乳腺癌中的表達明顯高于TNBC型,且正常乳腺組織與非TNBC型乳腺癌中差異明顯,與TNBC型無明顯差異,表明Reg Ⅳ可能與非TNBC型乳腺癌的發生發展有關。本研究結果亦表明,Reg Ⅳ與ER、PR、HER-2有關,這可能是Reg Ⅳ在不同分子分型中表達差異的根源。在卵巢癌的研究中亦發現,Reg Ⅳ可能參與腫瘤的形成,而卵巢癌的發生發展與雌激素、孕激素分泌異常有關[19-22]。筆者推測,Reg Ⅳ在腫瘤的發生發展中的作用可能和激素或激素受體有關。此外,有研究發現ER、PR陽性乳腺癌患者的預后一般較好[23],對于HER-2+患者采取靶向治療亦可獲得較好的預后[24]。RegⅣ與分子分型、生物標志物的相關性可能為其診斷及治療提供幫助。Reg Ⅳ與EGFR無關,這與在結直腸癌中的研究不同[10],可能是由于組織特異性,或者實驗誤差,抑或Reg Ⅳ的表達是由多個通路共同調控的。
Tab.1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eg ⅣmRNA and related markers in breast cancer表1 乳腺癌相關標志物與Reg ⅣmRNA表達的關系(±s)

Tab.1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expression of Reg ⅣmRNA and related markers in breast cancer表1 乳腺癌相關標志物與Reg ⅣmRNA表達的關系(±s)
**P<0.01
相關標志物ER n Reg ⅣmRNA t+-80 60 2.21±0.52 1.81±0.75 3.581**images/BZ_77_410_793_412_794.pngPR+-62 78 2.22±0.58 1.89±0.69 3.120**HER-2+-55 85 2.38±0.53 1.81±0.64 5.457**Ki-67<20%≥20%EGFR 46 94 2.13±0.63 1.99±0.67 1.208+-54 86 1.92±0.66 2.11±0.66 1.631
Tab.2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Reg ⅣmRNA between different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表2 乳腺癌不同臨床病理特征間Reg ⅣmRNA表達水平的比較(±s)

Tab.2 Comparison of the expression of Reg ⅣmRNA between different clinical pathological features of breast cancer表2 乳腺癌不同臨床病理特征間Reg ⅣmRNA表達水平的比較(±s)
*P<0.05,**P<0.01;a與年齡≤40歲比較,P<0.05
臨床病理特征年齡(歲)≤40 40~60>60側別n Reg ⅣmRNA F或t 17 82 41 1.67±0.68 2.08±0.65a 2.11±0.64a 3.103**左右67 73 1.96±0.65 2.10±0.66 1.266腫瘤直徑(cm)≤2>2 TNM分期Ⅰ~ⅡⅢ~Ⅳ淋巴結轉移陽性陰性組織學分級64 76 2.16±0.68 1.94±0.63 1.982*110 30 2.10±0.66 1.81±0.60 2.179*52 88 2.07±0.74 2.02±0.61 0.500 1 2 3 16 79 45 2.25±0.60 2.04±0.66 1.95±0.70 1.159

Fig.2 Prognostic significance of Reg ⅣmRNA expression in breast cancer圖2 Reg Ⅳ表達與乳腺癌的預后關系
本研究發現,40歲以上組Reg Ⅳ的表達高于40歲以下組。Zhong等[25]研究發現,年輕患者更易復發,預后更差。亦有研究發現,年輕患者ER、PR 陽性率更低,更傾向于預后差的TNBC 型[26]。Diab 等[27]也認為隨著年齡的增加,ER 表達逐漸增高。考慮Reg Ⅳ與ER、PR的關系,這可能解釋了Reg Ⅳ在高齡患者中表達較高,是預后較好的指標。本研究還發現,Reg Ⅳ高表達于腫瘤直徑更小、TNM 分期更低的患者中。Shui等[28]發現腫瘤直徑小的患者不易發生腋窩淋巴結轉移,預后較好。Kaplan-Meier Plotter 數據庫分析發現Reg Ⅳ高表達與良好的生存結局相關。結合Reg Ⅳ與乳腺癌相關標志物、分子分型和臨床病理特征的關系,筆者認為,乳腺癌患者Reg Ⅳ表達水平越高,提示患者的預后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