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曉雋 韓凌 陳立偉
卡維地洛在臨床醫學治療中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抗高血壓藥物[1],卡維地洛有抑制多種神經激素的作用[2],與此同時使用此種藥物進行治療還可以對患者的β 受體進行阻斷,其α 受體阻斷作用能引起血管擴張,從而與經典的β 受體的阻滯劑進行相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損傷作用[3],還能很大程度減少尿蛋白,降低血壓,并且對心肌組織進行重構,很好的改善了心力衰竭癥狀[4]。基于此本文通過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慢性心力衰竭的100例患者展開研究,探討卡維地洛治療慢性心力衰竭的臨床效果,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選取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00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隨機分為的對照組和觀察組,每組50例。對照組男29例,女21例;年 齡45~78歲,平 均年 齡(58.9±6.57)歲。觀 察組男24例,女26例;年齡42~75歲,平均年齡(50.1±9.4)歲。兩組一般資料比較,差異均無統計學意義(P>0.05),具有可比性。納入標準:①所有納入本次研究治療方法均經患者及其家屬同意;②患者病情穩定以缺血性心臟病、擴張型心肌病、高血壓性心臟病作為主要病因;③經二維超聲心動圖結果顯示左室射血分數(LVEF)≤0.40。排除標準:①嚴重心、肝、腎系統疾病;②中途退出研究者;③臨床資料不全者。
1.2 方法 對照組行常規臨床對癥治療,主要給予慢性心力衰竭常規強心、利尿及血管緊張素轉變為酶抑制劑、酒石酸美托洛爾片(阿斯利康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32025391),用藥劑量6.25 mg/次,2 次/d,持續治療3 周,對最初治療患者一旦發生該藥不適要即刻停止繼續治療。
觀察組在對照組常規治療基礎上采用卡維地洛(福安藥業集團寧波天衡制藥有限公司,國藥準字H20052427)治療,初始用藥劑量3.125 mg/次,2 次/d,持續治療3 周,對最初治療患者一旦發生該藥不適要即刻停止繼續治療。在患者使用該藥持續治療8 周后根據患者機體情況酌情增加卡維地洛的用藥劑量,按照每服用1 周增加1 倍的標準,直至使用卡維地洛目標用藥劑量達到25 mg,2 次/d。在患者治療出院1 個月后患者回院復診,并且進行臨床治療的病情觀察,對患者的病癥變化以及身體變化具體情況檢查。
1.3 觀察指標 運用酶聯免疫吸附分析法(ELISA)方法測量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RP、BNP 水平;比較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變化情況;兩組患者不良反應發生情況,不良反應包括不同程度全身無力、頭昏、低血壓、血象、電解質、糖代謝及肝腎功能受損。
1.4 統計學方法 采用SPSS23.0 統計學軟件處理數據。計量資料以均數±標準差()表示,采用t檢驗;計數資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檢驗。P<0.05 表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2.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PR、BNP 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CRP、BNP 水平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CRP、BNP 水平分別為(21.9±9.5)mg/L、(301.9±149.8)pg/ml,對照組CRP、BNP水平分別為(26.7±12.1)mg/L、(489.4±156.7)pg/ml;觀察組CRP、BNP 水平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1。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PR、BNP 水平比較()
表1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CPR、BNP 水平比較()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水平比較 治療前,兩組患者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平均心率(70.15±9.64) 次/min、最 高 心 率(120.05±20.39) 次/min、最低心率(60.22±7.89)次/min 均低于對照組的(80.22±13.26)、(129.06±24.28)、(67.03±17.68) 次/min,差 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見表2。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水平比較(,次/min)
表2 兩組患者治療前后心率水平比較(,次/min)
注:與對照組治療后比較,aP<0.05
2.3 兩組不良反應發生情況比較 觀察組發生不同程度全身無力6例、頭昏4例、低血壓癥狀3例,患者并未發生血象、電解質、糖代謝及肝腎功能受損,不良反應發生率為26.0%;對照組發生不同程度全身無力7例、頭昏5例、低血壓癥狀5例,不良反應發生率為34.0%;兩組不良反應發生率比較,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0.05)
CRP 在臨床中作為患者機體肝臟合并分泌所受身體某部位破損傷害,所致血漿蛋白明顯增高出現心力衰竭問題[5]。當前針對此種病情的研究發現,BNP 是對患者產生心力衰竭之后能夠區分預后以及危險層的重要指標之一[6]。在患者出現心力衰竭情況下,激活了患者機體的交感神經系統,所致患者心肌細胞功能發生死亡或減退,去甲腎上腺素對其功能結構造成改變,所致患者出現心肌肥厚及纖維化失常,甚至所致加快患者心率降低心輸出量等情況。所以本研究通過運用β 受體阻滯劑,可以有效阻斷兒茶酚胺類相關物質對患者心臟產生的毒副作用,進一步對心功能有所改善,也對心力衰竭進程有所延緩。對于心力衰竭癥狀及心功能Ⅱ~Ⅲ級器質性心臟病患者在臨床常規治療基礎上行卡維地洛治療,卡維地洛是一種較為新型的抗高血壓藥物,在施以此種藥物進行治療后可給予患者多種神經的激素抗拒作用,與此同時使用此種藥物進行治療還可對患者的β 受體進行阻斷,并且對α受體進行血管擴張的作用,從而與經典的β 受體阻滯劑進行相較,具有很強的抗氧化損傷作用,與此同時還能夠很大程度的減少尿蛋白,降低患者血壓,并且對心肌組織進行重構,改善了心力衰竭患者的癥狀[7,8]。本次研究結果顯示,治療后,觀察組患者CRP、BNP 水平改善程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治療后,觀察組患者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均低于對照組,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P<0.05)。
綜上所述,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施以卡維地洛治療其效果顯著,且能夠很大程度的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CRP、BNP 水平,明顯改善心臟功能,具有臨床推廣意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