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杏玉
(江蘇省海門市東洲中學 226100)
生活情境能激發學生的想象,對數學而言,想象力顯得特別重要,它能讓學生將抽象的認知以直觀的形式表現出來.但在認知與生活之間需要一定的過渡語,以讓學生更好地進行情境切換.
以一元一次方程的應用為例.教師將過渡語的設置分為兩步,首先教師表達本節課要涉及的認知,即,要能在具體的生活場景中找出具體問題的已知數和未知數,進而分析出兩者之間的關聯.在設未知數、列出方程的過程中,要體味建立數學模型的思想.第二步,教師要將生活情境展示在學生面前,并把問題也展示出來,在激發學生興趣的同時也激發想象.教師的過渡語為,你喜歡看書嗎,喜歡看有關數學上的書嗎;學校到了一批新書,有人愿意去整理嗎.明顯地教師將學生的注意力與參與的熱情吸引到題目中來.教師問有愿意參加圖書整理的學生舉一下手,明顯地過渡語漸漸與學生的情感融為一起.教師接著說,那我們一起來算一算需要多少學生參加,能算出來的學生會優先考慮.教師說,利用周末的時間,由一個學生做累計要40小時完成,現在計劃由一部分學生在周末先做4小時,再增加2個學生和他們一起做8小時,才能完成圖書整理,假設這些學生的工作效率相同,具體應先安排多少學生進來?可以清晰地看出來,由于教師巧妙的過渡語,學生漸漸地進入一元一次方程具體運用的場景,他們將抽象的認知依附到具體的生活中,而且是他們躍躍欲試的生活中.由于過渡語刺激了他們參與生活的欲望,也激發他們解題的欲望.想象思維隨即也發生,學生先想象這樣的場景,即,安排x人完成工作,然后他們置身在環境中,輕而易舉地列出式子.過渡語與生活對接有了一絲靈動.
對初中學生而言,數學是一門抽象的學科,因為數學里有滿滿的概念、公式、方程等,但數學又是一門與實際操作有密切聯系的學科.因此在教學中教師要盡可能地將數學的講解與學生的操作結合起來,給學生以體驗,讓他們在體驗中思考,也在體驗中提升能力.目前的數學課堂學生最多的體驗就是做題,在反復做的過程中,學生的數學能力也得到了一定的提高.但沒有真實的體驗,學生的認知難以轉化為能力.同時學生的動手能力沒能得到發展,下次遇到類似的題目,在思維上還是會卡殼.因此將操作與數學教學連接已經是勢在必行的事了,但要讓學生在心理上靠近、在行動上參與,在具體的環節中,教師同樣需要恰當的過渡語.以一道有關三角形的折疊問題為例,淺析過渡語與操作的聯姻.題目為:在直角三角形紙片ABC中,∠ACB=90°,AC=2,BC=4,點D在邊AB上,以CD為折痕將△CBD折疊得到△CPD,CP與邊AB交于點E,若△DEP為直角三角形,則BD的長是多少?首先對于這樣的題目學生要有一個大致的認知,即,這種類型的題目到底考查哪些方面的知識與定理,要運用到什么樣的數學思想,通常會作哪些輔助線.教師這樣設定過渡語:你們會喜歡這樣的題目嗎?學生搖頭.教師問為什么,學生說一看就頭疼,非常地抽象,根本想不出什么結果.教師說,我們不想煩惱,想點快樂的事;大家拿一張紙片出來,我們來折疊東西.教師問,你們會折疊什么;學生說,會折疊紙船、飛機等.教師說,會折疊的學生,這樣的題目就是送分題.明顯地看出來,教師的過渡語,將學生的為難心理做了化解,用他們擅長的折疊愛好進行強化.教師說,我們就來按照題目的要求來疊一疊,來發現疊紙的樂趣.教師問能按照題目的要求去疊紙嗎?使用過渡語,教師將題目轉化到學生的動手能力上.

但學生發現折疊卻會出現兩種情況.教師說,大家再拿出一張紙將兩者情況都疊出來.可以看出來,操作中過渡語,是順著學生操作發展而變化的,過渡的.最后,教師問,能不能將疊好的圖形,在紙上畫出來.可見,操作中的過渡語,一步步地向問題的內核拓展,也一步步地讓學生變得自信.
心理學研究表明,當學生所學習的內容跟他們的熟悉的認知比較接近的時候,他們自覺接納認知的程度就比較高,換言之,學生在熟悉的認知里更愿意主動去學習.因此教師要在課堂教學中將認知進行對比,以讓他們的思維更充分地發揮,尤其是分析能力,分析總是在一定的對比中發生.類比中的過渡語,能讓學生從類推中促進知識的遷移,進而發現新的認知.以直線和圓的位置關系這一問題為例,教師是這樣設置過渡語的.首先,教師說,大家還記得直線與直線之間的關系.學生一下子就在紙上畫起來,很快他們就能說出,平行與相交這兩種關系.過渡語讓學生的視線走入數學要素之間的空間關系上.接著教師在對比中繼續設置過渡語:大家記得這首詩嗎,“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大家想一想能不能從數學的角度將這幅畫面畫成一幅幾何圖形.起初的過渡語,教師通過直線與直線的關系進行類比,以讓學生進入設定的話題;接著的過渡語,將語文與數學學科進行跨界對比,以讓學生將舊的認知進行轉移.這首詩是舊的認知,學生早就學過;用幾何的圖形展示,就是新的認知.最后,教師又設置這樣的過渡語,給你們一雙想象的翅膀,猜一猜直線與圓還有哪些關系.明顯地,對比中,過渡語一步步地靠近新知.
總之,過渡語就是教師通過簡潔的語言將數學問題簡易化,讓學生更好地進入新的學習情境.換言之,過渡語的目的就是讓學生思維盡快地發生,進而達到生成素養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