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玉潔
(江蘇省揚州市仙城中學 225200)
化學實驗是研究化學現象、揭示本質的重要手段.實驗課教學既要關注學生對知識點的認知,還要注重實驗操作、方法、技巧等能力的養成.引入“微課導學”模式,就是以“微課”為媒,來指導學生自主實驗,提高實驗課教學質量.“微課導學”分課前、課中、課后三步法,課前以“引學”為主,分析學生需求,制作微課件,倡導自主預習,提出問題.課中以“情境創設”為主,發揮分組合作、釋疑解惑,并對學生學習情況進行評價反饋.課后以“反思”為主,總結學生學習效果,分享學生作品,鞏固知識點并強化練習.以“二氧化碳制取實驗”為例,探討如何進行“微課導學”.

在二氧化碳制取實驗中,課堂微課的設計,在于指導學生根據實驗原理選擇實驗儀器、藥品,以及進行實驗裝置的搭建與應用.在該實驗中,主要反應物有稀鹽酸、石灰石或大理石,儀器有導管、集氣瓶、錐形瓶、長頸漏斗、橡膠塞等.結合微課,明確實驗具體任務,科學分配好各組人員,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二氧化碳制取實驗操作.在小組內,討論實驗方案、過程,正確記錄實驗的各項數據.通常,在分組規模上,以5~6人為宜,便于對整個實驗任務進行有效分解,同時做到人人參與.參照導學案,結合實驗環境,探討整個實驗過程應該注意的事項:對各個裝置、器材的安裝時要操作規范,如大理石或石灰石在夾取時應該用鑷子,不能用手;在裝入錐形瓶時,要“一橫、二放、三豎”;在插入導管時,要確保導管與橡膠塞對接規范,導管不宜露出橡膠塞過長;在實驗中添加稀鹽酸時,長頸漏斗下端要形成液封,避免氣體逸出;由于該實驗的目標是制取并收集二氧化碳,對實驗中生成的二氧化碳,采用向上排空氣法收集,這時集氣瓶中的導管要盡量伸入底部.由于實驗操作方法細碎,借助于分組合作實驗,可以讓學生進行多方交流,避免操作不當,損壞實驗儀器,引發實驗事故.學生在實驗操作中,可能還會遇到其他阻礙,教師通過旁站或巡視,對學生實驗過程進行觀察,了解學生需求,主動參與到學生實驗中,為學生釋疑解惑,鼓勵和指導學生化解實驗難題.二氧化碳制取實驗方案的設計,還要求學生對相關實驗數據進行記錄,結合小組討論,來優化實驗方案.實驗完成后,對各小組實驗結果進行匯總,分析實驗數據,推導實驗結論.需要強調的是,實驗探究環節,是“微課導學”的關鍵點.引入小組合作,讓學生在合作中走進實驗、動手操作實驗,展現學生個性特長,促進學生間互助、互學,提高實驗教學質量.對于二氧化碳的制取,還會伴有不同的深入思考,如二氧化碳在收集時,如何多種途徑判斷收集滿瓶?在檢驗二氧化碳時,除了用澄清石灰水,其它方法是否可行?藥品選擇上,為什么不用濃鹽酸?不用稀硫酸?為什么不用純碳酸鈣、不用碳酸鈉?等等.通過帶有問題走進“微課”的方式,讓學生結合微課,多次反復觀看實驗探究過程,并將之應用到合作探究中,更好的激發學生自主探究意識,幫助學生在群策群力下,完成二氧化碳的制取目標.
“微課導學”是將發展學生的自主實驗能力為目標,鼓勵學生合作探究,共同動手參與實驗,發展和提升學生實驗素養.“微課導學”模式的應用,教師應付出多倍的努力.如在預習階段的微課設計上,教師要充分了解學情,結合教學目標,細化學習任務,推進學生全面預習.在實驗探究環節,重點是展示實驗原理,熟悉實驗裝置,把握實驗操作方法.通過“微課導學”,學生可以從微課觀看中,逐漸了解、認識、掌握二氧化碳制取的方法,熟悉整個實驗步驟,加深對實驗原理及實驗操作技能的鞏固.考慮到實驗教學中問題的多樣性、復雜性,教師在制作微課時,要能夠對可能存在的問題進行預設及作出相關的說明提醒,讓學生在多次觀摩中,把握要點.在課后環節,教師要展示學生實驗過程,再次鞏固實驗要點,加深知識點的理解記憶;總結“微課導學”的優勢,以及存在哪些不足.
總之,“微課導學”授課模式的關鍵是將“微課”與“導學案”進行整合,銜接課前、課中與課后,來輔助實驗教學,提高化學實驗教學成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