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國院 代詩瓊 馮靜 龔成麗 王翠
(1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檢驗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2 攀枝花市中心醫院全科醫學科 四川 攀枝花 617000)
小兒急性扁桃體炎多以發熱、咽喉腫痛、聲音嘶啞等臨床癥狀,具有起病急、進展快、感染途徑復雜,反復發作等特點[1]。流行病學調查,急性扁桃體炎約占小兒呼吸道感染疾病的10%~15%,不規范或不及時治療可嚴重影響患兒生存質量[2]。由于小兒解剖、生理特點的特殊性,臨床癥狀不典型,臨床誤診、漏診率居高不下。選擇高特異性的實驗室檢測指標對疾病的早期鑒別診斷、后期治療效果及預后判斷的意義尤為重要。IL-6,SAA,CRP 是肝細胞合成分泌的一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炎癥疾病中可作為抗炎效果觀察指標[3]。本文分析急性扁桃體炎患兒聯合檢測血清 SAA、CRP,IL-6 等指標在早期診斷及治療反應的價值。
選取本院確診的450 例急性扁桃體炎患兒,診斷標準參照《諸福棠實用兒科學》[4]。據患兒感染分細菌組220 例,病毒組230 例,200 例健康兒童為對照組,三組年齡、性別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入選的患兒均排除器官器質性不可逆病變者,入組前已使用抗菌藥物者。
于晨空腹采靜脈血2 ~3ml,以乳膠增強免疫比濁法測SAA、CRP,電化學發光法測定IL-6,間接免疫熒光法或層析顯色法檢測病毒抗體IgM,結合PCR 法檢測EB 病毒抗原。
應用SPSS22.0 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統計學分析,符合正態分布的計量資料以(±s)表示,行t 檢驗,三組之間計量資料比較采用方差分析,組內比較采用LSD-t 檢驗。采用受試者工作特征曲線(ROC)分析各指標對急性扁桃體炎的診斷價值,根據最大約登指數得到最佳臨界值、靈敏度及特異度,比較各種炎癥指標的敏感性、特異性,以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比較治療前3 項指標水平發現細菌、病毒感染組SAA、IL-6水平明顯高于對照組,并呈細菌組>病毒組>對照組的趨勢(P<0.01);而治療5d 后,細菌感染組CRP、IL-6、SAA 水平均明顯高于病毒感染組、對照組及治療前(P <0.01),見表1。

表1 各組間血清SAA、CRP、IL-6 檢測水平比較
ROC 曲線顯示,SAA、IL-6 診斷急性扁桃體炎的ROC 曲線下面積(AUC)為0.902、0.931,高于CRP 的0.835,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1)。Logistic 計算出IL-6+CRP+SAA 聯合檢測的公式為SAA+(0.708/0.038)×CRP+(0.026/0.038)×IL6,診斷細菌感染性急性扁桃體炎效能最大,AUC 為0.997。
據ROC 曲線坐標數據得出最佳臨界值,當SAA 水平為203.32 時,其診斷靈敏度為82.0%,特異度為100.0%;當CRP水平為10.165 時,其診斷靈敏度為69.6%,特異度為90.5%;當IL-6 水平為51.165 時,其診斷靈敏度為88.2%,特異度為97.0%;三項聯合診斷水平為389.9255 時,其診斷靈敏度及特異度分別為:99.3%、98.5%。綜合提示三項聯合可提高單項檢測對急性扁桃體炎的診斷價值。見圖1,表2。

圖1 具體性

表2 ROC 曲線分析結果
急性扁桃體炎常年可發病,以春秋季最盛,小兒受累最重,多重發病因素,致病菌以細菌、病毒感染最常見,臨床以抗菌為主,通過致病菌培養、PCR 技術鑒別感染類型[5-6]。檢驗周期冗長、臨床體征不典型等因素造成錯診漏診、延誤診治時機。急需找到早期診斷且靈敏度、特異度均較高的實驗室檢測指標診斷急性扁桃體炎。
有研究發現[7]IL-6 是一種多功能細胞因子,機體受到炎癥因子、免疫、物理化學損傷等刺激后,免疫細胞迅速啟動細胞因子IL-6,短時間內迅速達高峰且半衰期長[8]。且有研究[9-10]指出,急性炎癥反應中IL-6 起到啟炎、促炎作用,細菌脂多糖刺激下,合成的IL-6 誘導肝細胞合成多種急性時相反應蛋白參與炎癥反應。本資料顯示細菌、病毒感染組IL-6(365.8±62.4)mg/L、(262.5±58.3)mg/L 均高于對照組(34.6±10.8)mg/L,提示病原體侵襲造成宿主細胞損傷,可能與細菌的脂多糖及病毒的毒力誘導TNF-α 和IL-1 激活淋巴細胞、巨噬細胞、中心粒細胞等細胞分泌IL-6 參與炎癥反應過程,使IL-6 在疾病早期含量即開始增高有關。表明IL-6 可作為急性扁桃體炎發作的預警指標,利于臨床早期診斷急性扁桃體炎特別是隱匿性扁桃體炎。
SAA 合成受IL-1,IL-6,TNF 誘導,在機體受侵襲時,IL-6在疾病初期(24 ~36h)刺激肝臟合成SAA,可迅速使SAA 提高約1000 倍,作為疾病早期評價及預后判斷指標具有較好的靈敏度[11]。CRP 在機體受到炎癥、應激、創傷、免疫理化損傷時,機體細胞膜受細菌脂多糖、創傷作用下暴露細胞膜上的膽堿磷酸分子及CRP 附著點,使CRP 在肝臟迅速合成其濃度增高并釋放入血,可見CRP 可作為機體是否受到細菌感染的特異性指標[12]。本資料結果顯示,急性扁桃體炎患者細菌感染組血清SAA、CRP水平升高與IL-6 的表達呈平行增高關系,顯示IL-6 對急性時相反應蛋白有調節作用,IL-6 在疾病初期既有預警提示作用,可作為急性扁桃體炎患者細菌感染時的早期指標。SAA,CRP 都是急性時相反應蛋白,但SAA 分子量小(150bp),半衰期短,能激活中性粒細胞誘導炎性介質、酶類釋放增強炎性反應、對于微弱的炎癥刺激SAA 升高更明顯[12]。CRP 常在細菌感染時升高最快,而病毒感染時則不增高[13-14]。這與國內[15]關于SAA 在手足口病患兒中診斷價值研究一致,表明在早期病毒性感染急性扁桃體炎診斷、動態監測、治療效果觀察方面SAA 價值明顯。這與SAA分子量小,半衰期短、炎癥刺激敏感相關,急性扁桃體炎患兒經積極治療后SAA 是最先恢復正常范圍或輕度增高,表明在評估治療效果、預后判斷方面優于CRP,WBC。SAA,CRP 增高程度是否與急性扁桃體炎的嚴重程度相關,需要積累多的數據證實。
綜上所述,聯合檢測SAA、IL-6 均可有效鑒別早期兒童急性扁桃體炎患者感染類型,但聯合檢測的診斷效能更高,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