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廷雄
(四川省廣元市蒼溪縣元壩鎮中心衛生院 四川 廣元 628415)
腹股溝區位于大腿和下腹壁交界處的三角區,腹股溝疝主要指的是腹腔內臟經腹股溝區的缺損向皮膚表面突出形成的包塊,也稱為疝氣[1]。腹股溝斜疝從腹壁下動脈外側的腹股溝管深環向體表突出,向前斜行經過腹股溝管,后穿過腹股溝淺環[2]。本文通過對40 例腹股溝疝患者的觀察研究,評價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現報道如下。
將我院2016 年4 月—2019 年4 月收治的40 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所有患者均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患者中男性24例,女性16例,年齡19~60歲,平均(43.48±4.29)歲。患者的一般資料差異無統計學意義(P >0.05),我院所有腹股溝疝患者對本研究均完全知情同意并簽署同意書,我院倫理委員會對本研究批準研究。
所有患者均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具體治療方式如下:對患者進行椎管內麻醉處理,指導并協助患者取仰臥位。對其進行常規疝切口,仔細觀察疝囊,若發現疝囊是小疝囊,可進行高位游離至疝囊頸,無需切開疝囊。若患者的疝囊是大疝囊,則應橫斷其趾骨結節處,在遠端止血并留入患者的陰囊內,后對近端處進行縫合至容納一個填充物。將患者的疝囊置入其腹腔內。對其使用定型補片和充填網塞,將網塞的尖端置入內環口內,網塞的外瓣則置于腹膜外間隙,并進行縫合與固定。隨后將成型補片置于患者的精索內,逐層縫合患者的皮膚與皮下組織。
記錄腹股溝疝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其中患者的臨床療效主要分為顯效、有效以及無效,具體方式如下:(1)顯效:患者經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后,臨床癥狀消失明顯好轉。(2)有效:患者經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后,臨床癥狀有所好轉。(3)無效:患者經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后,臨床癥狀無改善甚至更加嚴重。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將得出的腹股溝疝患者數據,使用SPSS18.0 軟件進行針對性分析,表格的計量資料采用t 檢驗,并采用(±s)表示。計數資料采用χ2進行檢驗,并采用(%)表示,P <0.05 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通過40 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患者治療后有效率為97.5%,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較為理想,臨床治愈率高,見表。

表 40 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
腹股溝斜疝占腹股溝疝的97.5%左右,腹股溝直疝僅占腹股溝疝的2.5%,且右側較左側多發,男性患者多于女性患者[3]。隨著我國近年來人口老齡化的深入發展,老年腹股溝疝患者的發病率逐年上升[4]。若腹股溝疝疾病不能及時治療,非常容易引起嚴重并發癥。因此,對腹股溝疝患者進行有效治療具有重要的意義[5]。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具有醫生操作不易出現偏差、手術效果好以及術后身體恢復快等優點,有利于提高手術的安全性[6]。
無張力疝修補術作為一種有效的腹股溝疝疾病治療方式,其方式主要包括進行常規疝切口,觀察精索內的疝囊并進行相應處理,縫合近端處將疝囊置入其腹腔內。對其使用定型補片和充填網塞,將成型補片置于患者的精索內,逐層縫合患者的皮膚與皮下組織。中年患者因為要體力勞動使用傳統修補術復發率比較高,改用無張力修補術后基本沒有出現復發情況,也減少了患者術后不適。
本文通過我院收治的40 例腹股溝疝患者作為研究對象,對所有患者均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進行治療。通過40 例患者的臨床治療效果分析,患者治療后有效率為97.5%,使用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的臨床療效較為理想,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
研究結果表示,患者經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后舒適程度很好,生活的質量也相應提高,沒有復發率,無張力疝修補術比傳統修補術的治療效果更佳,能夠有效提高患者的臨床治愈率。探討評價無張力疝修補術治療腹股溝疝的臨床效果,值得臨床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