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華玉 蔣家艷 宋翠英
(常州市德安醫院 江蘇 常州 213000)
老年人群中,骨質疏松癥發病率比較高,病屬于代謝骨病變疾病,患者以骨骼疼痛、腰背疼痛等癥狀為主要表現,對患者正常生活帶來嚴重影響[1]。為使骨質疏松老年患者腰背疼痛癥狀得到緩解,對患者進行有效的護理干預至關重要。本次研究對60 例骨質疏松老年患者進行研究,對骨質疏松疼痛護理方案實施的效果進行觀察,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8 年2 月—2019 年2 月期間60 例骨質疏松腰背疼痛老年患者,均分為觀察組與對照組。對照組中,男17 例,女13 例,年齡60 ~73 歲,平均(65.2±1.4)歲;觀察組中,男16 例,女14 例,年齡60 ~74 歲,平均(65.7±1.2)歲。一般資料對比,兩組無明顯差異,P >0.05。
對照組給予常規護理,包含健康指導、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
觀察組在常規護理基礎上加強疼痛護理,具體如下:①疼痛指導。在患者入院后兩周內,護理人員分次對患者進行疼痛知識指導:第一次,對患者身體狀態通過詢問、觀察等進行了解,講解疼痛曲線繪制方法,對患者了解體重、年齡、運動、鈣攝入及類固醇治療等骨質疏松指標進行評估;第二次,對骨質疏松知識、疼痛知識及二者的關系,采用通俗易懂的語言向患者進行講解,尤其針對疼痛引起的腿腳活動不便的患者,要叮囑預防摔倒發生,減少不良事件;第三次,對骨質疏松手術治療方法、治療效果及注意事項等向患者進行講解,讓患者認識到積極配合治療對自身疾病及疼痛癥狀緩解的作用,同時術后患者需進行的功能性鍛煉內容進行指導;第四次,對患者日常情緒、心理等變化,要求護理人員從日常生活中進行觀察與評估,在治療前保持積極樂觀的心理狀態,同時對護理操作方法向患者進行介紹,提高患者的護理配合度;第五次,通過與患者積極溝通,對患者對自身疾病認知狀態進行觀察與了解,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對護理干預措施是否持續實施進行確定。②疼痛曲線識別。對疼痛曲線的識別方法向患者進行介紹與指導,讓患者對疼痛部位識別、VAS 評分及自身疼痛變化進行了解;同時使患者對護理工作能夠主動配合。③功能鍛煉指導。根據患者實際情況,由康復醫師對患者功能鍛煉方案進行制定與指導,同時對患者執行情況進行監督。對急性疼痛者,要求患者在疼痛劇烈時,必須臥床休息,以緩解疼痛;疼痛輕微者,指導患者盡早進行戶外運動,同時控制運動時間,以30min 左右為宜,鍛煉方式主要以對抗阻力運動、仰臥位直頸運動等鍛煉方式為主[2]。④生活護理。要求患者洗漱時,不能用涼水,以溫水洗漱,做好保暖工作,避免肌肉痙攣發生,對緩解疼痛有促進作用。
采用視覺模擬評分法(VAS)對兩組護理前后腰背疼痛程度進行評分對比;對兩組臨床療效進行對比,顯效:護理后患者腰背疼痛癥狀基本消失;有效:護理后患者腰背疼痛緩解;無效:護理后腰背疼痛無變化或加重,總有效率=(顯效例數+有效例數)/總例數×100%。
采用SPSS21.0 統計軟件處理數據,P <0.05 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計量資料用t 檢驗,用均數±標準差表示,計數資料用χ2檢驗,用%表示。
在腰背疼痛VAS評分對比中,護理前,觀察組為(7.86±1.16)分,與對照組的(7.82±1.19)分對比,無顯著差異(P <0.05);護理后,觀察組為(3.04±0.67)分,與對照組的(5.98±0.95)分對比,兩組評分均低于護理前,且觀察組低于對照組,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
總有效率對比,觀察組為96.67%,高于對照組的80.00%,差異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表 兩組療效對比[n(%)]
隨著我國老年人口數量的增多,骨質疏松患者不斷增多,該病以腰腿疼痛癥狀為主要表現,對患者生活質量帶來嚴重影響[3]。為了骨質疏松老年患者腰腿疼痛癥狀有效緩解,對患者實施疼痛護理干預意義重大,疼痛護理方案的實施,使患者對自身疼痛情況能夠準確表達,有利于患者藥物治療依從性、疼痛耐受程度的提升,且患者對治療與護理工作的配合程度得到提升。同時,因骨質疏松疼痛護理方案實施中,只進行快捷、簡單的鍛煉方法即可達到腰背疼痛緩解及治療的目的,無需機械輔助訓練,所以患者鍛煉依從性更好。本次研究顯示,護理后觀察組V A S 評分低于對照組(P <0.05);臨床療效對比,觀察組(96.67%)高于對照組(80.00%),差異顯著(P <0.05),表明骨質疏松疼痛護理方案的應用,對患者腰背疼痛癥狀緩解明顯,有利于治療效果的提升。
綜上所述,對老年骨質疏松腰背疼痛患者采用疼痛護理方案,護理效果較好,值得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