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蓮
(臺兒莊區人民醫院 山東 棗莊 277400)
育齡女性從懷孕到分娩期間除了身體器官發生明顯的生理變化外,還承受著巨大的心理壓力,由此可產生焦慮、恐懼、不安、抑郁等一系列情緒和心理變化[1]。本研究選取200 例產婦展開對照分析,旨在探究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促進其康復、改善產后抑郁的影響。
選取本院產后康復科2018 年3 月—2019 年3 月一年間完成分娩產婦200 例,經隨機數字表法分為對照組(n=100)與綜合組(n=100)。入組產婦均對研究內容知情且同意,護理配合度良好,年齡范圍25 ~36 歲,其中綜合組平均年齡(31.25±3.14)歲,對照組平均年齡(31.34±3.22)歲,組間差異不具有統計學意義(P >0.05),具有可比性。
對照組:給予常規康復護理,自然分娩產婦產后2h、剖腹產產婦產后6h 即開始接受基礎治療,通過電刺激按摩乳房促進泌乳,氣壓治療預防栓塞,同時做好母乳喂養指導、乳房清潔和會陰傷口護理、產后飲食及衛生管理。
綜合組:在對照組基礎上予以產后綜合康復護理,評估產婦子宮復舊情況進行相應的骨盆修復和卵巢保養治療護理,具體措施:①指導產婦進行盆底肌康復鍛煉,取平臥體位,屈曲并分開雙下肢,做肛門、尿道自主收縮練習,堅持10s 后放松休息一次,以30 次為一組,每天練習3 組。②使產婦排空膀胱后平躺,護士在其子宮部位均勻涂抹凡士林,取穴宮底關元和三陰交,以右手小魚際肌掌側用力順時針按摩,每次5 ~8min;指導產婦用溫熱的干凈毛巾熱敷乳房2min,后涂抹適量凡士林,雙手以打圈方式按摩,每次5min,每天按摩2 次。③檢查產婦腹直肌分離情況,使用盆底治療儀實施電刺激治療,將電極片黏貼于分離的腹直肌兩側,左右正負電極務必保持一致,電流強度以產婦能夠耐受最大強度為宜,刺激肌肉震顫和收縮,產婦可感到酥麻感但無明顯刺痛感,持續時間約30min,每天1 次,治療10d;產婦出院后自行在家練習平板支撐、仰臥抬腿、跪姿收腹和伸腿等康復動作,每次練習30min。④護士通過溝通交流評估產婦產后心理狀態,采用繪畫治療方式改善產后抑郁,在護士講解、示范和指導下鼓勵和啟發產婦進行繪畫,結束后耐心詢問產婦繪畫作品所表達的涵義,若不能敘述畫作涵義需進一步繪畫治療,根據產婦畫作涵義進行相應的心理咨詢和輔導。

案例1(圖1):產婦34 歲,產后6 個月,繪畫作品表達“感覺不幸福,對愛人不滿意”接受咨詢治療。
案例2(圖2):產婦32 歲,產后1 年,表現為容易流淚,因“從過去陰影中走不出來、不能受到刺激”接受咨詢治療。
記錄并比較兩組產婦產后泌乳始動時間、子宮入盆腔時間、惡露持續時間。產后抑郁情況使用愛丁堡產后抑郁量表評價[2],共10 項內容、總分30 分,評分≥10 分即評定為產婦抑郁,評分越高說明抑郁程度越嚴重。護理滿意度使用科內自擬量表調查,滿分100 分,評分越高說明產婦對護理滿意度越高。
錄入統計學SPSS 20.0 軟件處理。
兩組產婦產后康復及抑郁相關指標、護理滿意度如表所示,綜合組產后泌乳始動、子宮入盆腔及惡露持續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差異均有統計學意義(P <0.05),見表。
表 兩組產婦產后康復情況(±s)

表 兩組產婦產后康復情況(±s)
組別 n 泌乳始動時間(h) 子宮入盆腔時間(d) 惡露持續時間(d) 產后抑郁(分) 護理滿意度(分)綜合組 100 16.48±2.53 7.12±1.05 2.26±1.17 7.32±2.08 92.33±4.27對照組 100 25.86±5.39 10.28±3.24 4.57±2.12 10.78±5.43 79.84±5.62 t 15.754 9.278 9.540 5.950 17.696 P<0.05 <0.05 <0.05 <0.05 <0.05
分娩是女性一生中極為重要的一個經歷,分娩前后產婦生理和心理都會發生巨大變化。本研究中實施產后綜合康復護理,主要強調采用電刺激治療方式輔以按摩、康復鍛煉加快產婦產后盆底肌、子宮、卵巢等功能康復,電刺激腹直肌可產生新的膠原纖維,促進血液循環從而改善腹直肌分離,配合繪畫療法對產婦進行相應的心理咨詢和疏導,一方面有效縮短了產婦產后生理恢復時間,另一方面顯著緩解了其產后抑郁心理。數據顯示,觀察組產婦產后各項功能恢復時間均短于對照組,產后抑郁評分低于對照組,護理滿意度高于對照組,可提示產后綜合康復護理對產婦康復有顯著促進作用,并能有效改善其抑郁心理,臨床受到認可。
綜上所述,產后綜合康復護理的實施能夠有效促進產婦產后身心康復,緩解其不良情緒、改善產后抑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