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蘭蘭 李志蘭( 通訊作者)
(1 江蘇省中醫院采購部 江蘇 南京 210029)
(2 江蘇省中醫院手術室 江蘇 南京 210029)
肛周膿腫是直腸、肛管周邊間隙或軟組織發生急性化膿性感染而引起膿腫,會自行破潰,還可形成肛瘺,導致肛周長期的疼痛、墜脹感,伴全身的發熱、納差、乏力等表現。臨床上肛周膿腫多需行切開引流術治療,術后疼痛是肛周膿腫術后常見的癥狀,因此提高護理質量,降低術后疼痛是護理的重點之一,中醫特色護理在這方面具有獨到的優勢。本研究主要分析中醫護理措施對于肛周膿腫術后疼痛患者的影響,現報告如下。
將2018 年6 月—2019 年6 月間在我院接受手術治療的100例肛周膿腫患者納入研究,均符合肛周膿腫診斷標準[1],所采取手術均為腰麻下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均簽署知情同意書,排除手術禁忌征和其他因素不能配合研究者。100 例患者中男性83 例,女17 例;年齡19 ~63 歲,平均年齡(34.39±2.64)歲。
在常規病情觀察、用藥指導等基礎護理之上,給予中醫護理措施如下:(1)情志護理:病人情緒不好會引起氣機阻滯,并進一步影響術后的恢復。護理人員認真了解病人的心理狀態后,根據病人的情況對病人進行心理咨詢,幫助病人調整氣機,減少心理因素對病人的不良影響,調節病人的情緒,使病人保持良好的精神面貌。(2)耳穴壓豆:消毒耳部皮膚,用王不留行籽貼于神門、交感、肛門、肝、脾、腎等耳穴處進行按壓5min,使耳穴出現酸、麻、脹、痛感,3 次/d。(3)艾灸:取穴孔最、會陽、氣海、二白、關元、小腸俞等穴位,點燃艾條對上述穴位皮膚相隔2 ~3cm 行溫和灸,每穴5 ~10min,至局部有溫熱感為宜,每日灸一次。(4)中藥熏洗:選用桑寄生、蒲公英、樸硝等具有清熱、消腫、止痛功效的中藥,煎取藥汁,熏洗前患者先排大小便,對肛周進行清潔,再用38 ~42℃的藥汁對肛周進行熏洗,熏洗過程中注意控制時間,一般每次不超過10min,2 次/d,注意觀察患者反應,若有臉色蒼白、自汗等情況出現,即停止熏洗并通知醫生進行對癥處理;熏洗畢以消毒紗布覆蓋傷口。(5)飲食護理:手術后疼痛可影響食欲,進而影響脾胃功能,因而需根據患者體質和口味偏好進行合理飲食指導,在進食溫補之品如雞肉、鯽魚等基礎上針對熱邪重盛患者給予進食芹菜、菠菜、西瓜等食物清熱解毒,促進大便通暢。
對干預前后患者的便秘評分、排尿障礙評分和疼痛VAS 評分進行觀察。便秘評分分值在0 ~6 分之間,分數越高便秘越嚴重。排尿障礙評分分值在0 ~6 分之間,分數越高表示排尿越困難。疼痛VAS 評分分值在0 ~10 分之間,分數越低表示疼痛感越輕。
對于干預前后便秘評分、排尿障礙評分和疼痛VAS 評分均以(±s)表示,應用SPSS17.0 軟件采取t 檢驗分析。P <0.05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經中醫護理措施干預,該組患者的便秘評分、排尿障礙評分和疼痛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干預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1),詳見表。
表 中醫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各項評分變化(±s,分)

表 中醫護理干預前后患者各項評分變化(±s,分)
時間 例數 便秘評分 排尿障礙評分 疼痛VAS 評分護理前 100 2.84±0.36 2.42±0.33 4.27±1.08護理后 100 1.23±0.28 0.84±0.23 3.35±0.62 t-35.3016 39.2797 7.3877 P-<0.01 <0.01 <0.01
肛周神經豐富,疼痛敏感,肛周膿腫患者術后疼痛較為普遍,肛周膿腫切開引流術患者受到麻醉、懼怕排便、排便姿勢改變、切口疼痛、飲食、活動等因素影響,會引起便秘和排尿困難,給病人帶來很大程度的痛苦[2]。相關資料顯示,給予科學的護理干預,可以幫助該類病人有效降低疼痛程度,緩解便秘和排尿困難等并發癥,促進病情的改善[3-4]。
本研究采取中醫護理措施,是在中醫辨證原則下針對患者不同體質進行的整體調理方案,通過情志護理調整病人氣機,有助于增強術后恢復的信心和對治療的配合度;通過耳穴壓豆刺激相應耳穴,可以達到疏經通絡止痛作用;通過艾灸法的藥物及熱力作用原理,可改善機體血液循環,促進炎性的吸收和代謝產物的排出,同時也有助于局部藥物的吸收;通過中藥熏洗使藥力直達病所,迅速發揮消腫止痛作用;通過飲食護理達到增強術后患者體質、提高對疼痛的適應力、保持大便通暢等效果。經中醫護理措施干預,該組患者的便秘評分、排尿障礙評分和疼痛VAS 評分均明顯低于護理干預之前,差異有統計學意義(均P <0.01)。
綜上所述,中醫護理措施有助于緩解肛周膿腫術后疼痛,促進功能康復,護理效果顯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