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鳳
(貴陽市烏當區人民醫院 貴州 貴陽 550018)
腦卒中是腦血管突然破裂亦或阻塞致使血液循環受阻,腦組織遭受損傷的一種疾病。腦卒中后主要引起肢體功能障礙、言語能力障礙、吞咽功能障礙、感覺功能障礙及心理異常。據調查顯示,不少腦卒中患者都伴有程度不一的語言障礙,且對患者的生活產生了較為消極的影響,一系列并發癥也會隨之產生,如糖尿病、高血壓等。腦卒中失語患者普遍對護理服務要求特別高,這就需要護理人員不斷提高自身工作質量,在飲食方面、心理層面等進行護理干預,以幫助患者更好的恢復健康。本文著重研究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失語患者康復的效果,現報告如下。
選取2017 年1 月—2019 年1 月我院收治的腦卒中失語患者100 例,男52 例,女48 例,患者年齡在49 歲~73 歲,均符合腦卒中失語診斷標準。全部患者均意識清醒,排除聽力障礙、精神障礙、重度癡呆。隨機分為兩組,觀察組50 例,對照組50例,對照組年齡49 ~71 歲,平均年齡58.3±9.2 歲,觀察組年齡50 ~73 歲,平均年齡59.3±8.9 歲。
所有患者均給予常規中西醫綜合治療及健康宣教等,對照組患者實施常規護理。觀察組患者實施護理干預,具體方法如下:第一,心理護理。腦卒中失語患者普遍發病突然,但患者的意識卻大多清醒,受到腦神經組織的壓迫,患者不但會出現語言障礙,甚至也會出現肢體障礙[1]。許多患者的自身需求都難以表達出來,在此情況下,患者就很容易產生心理問題,因而許多患者會感到孤獨、焦躁以及抑郁等,患者若一旦產生此類情緒,就會影響患者臨床治療成效,不利于患者恢復健康。所以對護理人員而言,應做好心理護理工作,針對患者所存在的心理問題,采取有效的方法幫助患者舒緩心理,使患者能夠保持良好的心理狀態,進而更好的配合護理工作以及治療工作的開展。如護理人員可通過播放音樂,放映視頻等方式,來調節患者的身心,轉移患者的注意力,使患者的不良情緒能夠得到切實緩解。同時,還可為患者提供抗抑郁與焦燥的食物,如獼猴桃以及香蕉等食物。第二,肢體護理。因不少患者伴有肢體障礙,且在休養期間長久保持相同的姿勢,就會致使患者血液流通不暢,進而加劇患者的病情。護理人員應根據患者的肌力狀況,來幫助患者進行主被動結合、被動運動等,使患者能夠適當運動,以促進患者的血液循環,改善患者肢體障礙問題。第三,飲食護理。腦卒中疾病患者多為中老年人,這類患者尤為不適于食用高脂肪,高膽固醇的食物。護理人員可通過飲食護理,來調節患者的身體狀況[2]。在中醫領域普遍認為,冬瓜,絲瓜利于健脾去痰。山藥、紅棗益于補氣血。而麥冬、枸杞益于補肝腎。因此護理人員可根據患者的實際情況,有所針對的進行飲食護理。第四,語言訓練。通過語言訓練,利于患者恢復語言功能。護理人員可運用自身示范的方式,如吃、喝等詞語,讓患者觀看護理人員的口型,而后進行發音。在此過程中,應采用循序漸進的方式,先讓患者學習簡單的詞語,而后再逐漸加深難度,以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功能。
觀察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分為非常滿意、滿意、不滿意三個項目,滿意度=(非常滿意+滿意)例數/本組患者數×100%。
采用SPSS25.0 軟件分析數據,計量資料采用均數±標準差表示,組間比較采用t 檢驗。計數資料采用χ2檢驗,P <0.05為差異有統計學意義。

表1 兩組患者護理滿意度比較[n(%)]
腦卒中在我們國家,城市腦卒中年發病率為219/10 萬,農村地區分別為185/10 萬[3]。失語癥是指在神志清楚,意識正常,發音和構音沒有障礙的情況下,大腦皮質語言功能區病變導致的言語能力障礙,表現為自發談話,聽理解、 復述、命名、閱讀和書寫6 個基本方面能力殘缺或喪失,如構音正常但表達障礙,肢體功能運動正常但書寫障礙、視力正常但閱讀障礙,聽力正常但語言理解障礙等。文獻顯示,急性腦卒中患者約有21%~38%伴有失語癥,腦卒中中致殘患者中發生失語癥高達20%~30%。在人口老齡化不斷加劇的同時,腦卒中失語患者的人數也愈發增多。調查顯示,高血脂、糖尿病等都能夠作為腦卒中的誘發原因,腦卒中患者產生失語障礙的概率非常高。失語是由于腦損傷引起的語言能力喪失或受損,失語后言語障礙,往往使患者羞于表達,有明顯的自卑心理,影響失語癥的治療效果,而護士的參與、幫助及鼓勵可以彌補不足,所以,在臨床治療中應做好護理干預工作,幫助患者恢復語言功能,使患者能夠有效進行溝通,從而使患者的生活質量能夠得到提高。
本次研究顯示,對腦卒中失語患者實施護理干預的滿意程度,要明顯優于常規護理。因此值得對此方式加以應用。
綜上所述,護理干預對腦卒中失語患者的康復,有著較好的效果。不但利于患者恢復語言功能,也利于患者身體功能的恢復,從而提高患者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