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黎明
(新疆生產建設兵團醫院 新疆 烏魯木齊 830002)
腰椎間盤突出在我國屬于多發的一種骨科疾病[1]。根據相關臨床報告指出,將針灸治療方式應用于臨床腰間盤突出癥狀的治療中,療效更為明顯。針灸療法可使患者的腰部疼痛情況得到緩解,從而保證治療的安全性[2]。但此類疾病的報告仍然較少,在本次研究中,對研究組和對照組280 例患者進行觀察評價,研究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通過針灸方式進行臨床治療的研究與應用。現將此次研究結果進行于下報道。
選取我院中醫科于2017 年4 月—2019 年4 月期間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280 例,將全部患者按照治療方案差異均分為對照組(140 例,僅采用單一的推拿方式)與研究組(140 例,在推拿的基礎上采用針灸療法)。研究組患者中女性66 例,男性74 例,年齡范圍34 ~72 歲,平均(50.46±5.38)歲,對照組患者中女性64 例,男性76 例,年齡范圍35 ~73 歲,平均(50.64±5.36)歲,對研究組和對照組患者的常規資料通過采用統計學進行研究,結果得出(P >0.05),可進行對比和討論。
對照組(140 例,僅采用單一的推拿方式),先對患者的雙側腰肌進行點按,后將雙手搓熱用掌根沿脊拄兩側自背部開始推拿,直至臀部停止,放松患者的腰背肌肉。從患者腰部開始點按昆侖、承扶、陽陵泉、腎俞、殷門、風市、承山以及涌泉等配穴,并結合患者的具體情況采取按揉、撥與滾等推拿手法結合。研究組(140 例,在推拿的基礎上采用針灸療法),選取百會、陽陵泉、印堂、中渚穴、委中、環跳、腰陽關、大腸俞、昆侖等相關穴位,還可結合患者的不同癥狀選取穴位。取規格為0.25×50mm 的毫針進行針灸,待患者進針得氣后留針,留針時間30min 左右,每周3 次,持續治療1 個月。
通過記錄患者的有效率對研究組與對照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患者治療的效果分為3 個部分,顯效、有效及無效。將符合要求的臨床指標經計算后得出百分率,將顯效率與有效率相加得出總有效率。
應用SPSS19.0 軟件處理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的相關指標資料,率計數資料通過χ2驗證,并以率(%)顯示,針灸治療與僅采用單一的推拿方式比較,(P <0.05)表示差異具有統計學意義。
相較于對照組,研究組的有效率明顯更高,針灸和推拿結合治療的療效更佳(P <0.05),詳情如表所示。

表 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治療效果對比[n(%)]
腰椎間盤突出的臨床表現包括下肢放射性疼痛、直腿抬高限制、腰部疼痛以及下肢麻木等[3]。其中外傷與腰椎間盤病變等是腰間盤突出疾病的常見病因,由于腰椎間盤突出具有病程長,容易反復發作等特點。應采取針對性的治療措施,提高臨床療效[4]。
近年來受諸多因素的影響,腰間盤突出疾病的發病率呈現逐漸上升趨勢,對人們的正常生活產生了許多不利影響。針灸與推拿結合治療方式作為個性化的腰間盤突出疾病治療措施,其主要通過在采取按揉、撥與滾等推拿手法結合的基礎上,選取患者百會、陽陵泉和印堂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當患者呼氣時進針,患者吸氣時提針,其中腰陽關、委中穴等能夠緩解患者腰部疼痛,昆侖穴具有散熱氣化的效果,陽陵泉可改善患者的肢體麻木癥狀,中渚穴、大腸俞等能夠調節內平衡,促使氣血疏通。通過針灸療法可以改變患者的肌肉緊張狀態,起到通經活絡和溫經散寒的功效,對緩解患者的腰痛癥狀具有重大作用[5]。
此次研究對中醫科收治的腰椎間盤突出癥患者進行觀察評價,對照組僅采用單一的推拿方式,腰痛癥狀緩解效果欠佳,研究組在推拿的基礎上采用針灸療法,臨床療效顯著。通過記錄患者的有效率對兩組的治療效果進行比較。相比于對照組,研究組的有效率明顯更高,說明針灸與推拿結合治療方式的作用更佳,對于改善腰部疼痛情況具有良好效果。
研究結果表示,針灸和推拿結合治療方式可提高治療的有效性,有利于為臨床腰部疾病的治療提供參考作用,值得臨床推廣。針灸結合推拿通過對腰部肌筋膜來緩解腰部疼痛的作用機理可作為下一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