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傳
摘 要:3D打印技術在航空、醫藥、制造業等諸多領域得到廣泛應用,社會關注度越來越高。很多中職學校順應時代發展需要,逐步開設了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為社會輸送大批3D打印專業人才。本文詳細介紹了3D打印技術,闡述3D打印技術相關原理,探索3D打印技術在中職教學中的應用,為制定3D打印技術應用人才培養改革方案提供參考與借鑒。
關鍵詞:3D打印技術應用 中職 應用專業教學 改革探索
3D打印技術經過幾十年的發展,在社會生產生活中的應用范圍越來越廣泛。科學合理地應用3D打印技術,有助于為社會經濟和諧、穩定發展提供堅實的基礎保障。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對于中職學校而言,屬于新型專業,為提升中職學校培養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人才的質量及效率,應不斷對教育方式進行改革探索,進而為培養更多、更優秀、更專業的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人才夯實基礎。
一、3D打印技術概述
3D打印技術,又稱為增材制造技術,是借助3D打印機,以三維數字模型作為重要基礎,借助主要包括PLA、ABS、光敏樹脂、陶瓷、金屬、石膏以及橡膠等材料,通過運用物理層層疊加的方式,逐層增加材料,最終實現三維實體的先進技術。3D打印技術作為具有顛覆性的科學技術,集合了多個領域的研究成果,科學技術含量非常高。
二、3D打印技術原理及優勢
1.3D打印技術原理
在日常生活中,提到打印技術,大多數人首先想到的是打印電子文檔或者照片,很少會聯想到3D打印。3D打印有不少與2D打印相似相悖之處,相似之處是噴墨打印技術,相悖之處是成品的生產方式。3D打印技術是借助特定機械設備,將打印材料通過層層噴涂的方式注入三維空間中,最終形成三維立體圖像。3D打印技術精度較強,不僅能將三維數字模型的微小細節完全還原,相比于傳統的生產制造,其打印出來的實物更生動形象。3D打印技術在實際應用過程中,主要包括四個階段:建立三維數字模型階段、分層處理材料階段、打印生產制造階段、后處理成型產品階段。
2.3D打印技術優勢
3D打印技術的優勢體現在四個方面:其一,3D打印技術不需要對物體進行切削,直接出成品;其二,3D打印技術最明顯的優勢是適合生產結構復雜、體積小的產品,且不需要擔心尺寸誤差;其三,幾乎不會出現廢料;其四,生產迅速,制造周期較短;其五,應用多樣性的材料,能夠根據不同產品的特性,實現不同性質材料的產品范疇要求,進行生產制造。
三、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改革
1.建立實訓實習基地
中職學校專業教學需注重對學生實踐操作能力的培養,首先要建設具備一定規模的3D打印實訓中心。實訓中心主要圍繞油泥模型制作實訓室、原型制作實訓室、三維數字設計實訓室、三維掃描實訓室、3D打印實訓室、激光切割實訓室、3D打印機拆裝實訓室、創客工坊等建設,為學生掌握3D打印技術,提供基礎訓練及實操。校外實訓基地應和當地產業的生產一線相互結合,為學生提供更多頂崗實習的機會。頂崗實習是學生學習專業生涯中的重要環節之一,因此,學校應利用自身專業的優勢,與企業積極建立良好的合作關系,共同建設校外實訓基地,依托企業的先進設備和技術,為學生提供基于實際工作的指導,讓學生在真正的工作環境中掌握當下最先進且實用的技術,提前養成良好的職業習慣,學到更多實用性技術及技能。
2.加強師資隊伍建設
中職學校要將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建設好,過硬的師資隊伍是前提。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改革,要求教師有較強的專業理論基礎,同時也要有較強的實踐技能,能夠解答學生的各種問題。因此,專業化教學要求教師不僅有較高的教學水平,還需要有豐富的工作經驗。此外,學校對現有的教師教學隊伍應開展技能再培訓,培養教師一專多能,不斷提高教師的專業水平和實踐能力。針對學生頂崗實習期間可能遇到的問題,學校還要和企業達成共識,從企業招聘具有豐富實踐經驗的專業技術人員,建立雙導師體系,充實教師隊伍,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滿足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教學改革的需求,從而有效提高教學效率,保證教學質量。
3.理論實踐緊密結合
現階段,我國教育教學主張培養創新型與實踐型人才,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在中職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提升對其重視程度,開展多樣化的專業知識實踐活動,提升學生的知識轉化能力。3D打印技術主要是通過借助計算機輔助設計軟件,獲取設計數據文件,隨后再運用粉末狀的金屬或塑料材料打印成實物產品的先進技術。講解這種前沿技術,往往能夠提升學生的求知欲,讓往常沉悶的課堂氛圍瞬間活躍起來。在課堂上教師一般先向學生詳細講解相關理論知識,再通過布置課堂作業,以此來鞏固學生理論知識的掌握,為后面將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打下基礎。有了理論知識的鋪墊,在實踐教學過程中,讓學生對課本上的知識點進行有針對性的實踐操作,不僅有助于強化知識,還能提高專業知識實踐能力,對促進學生全面發展、深入教學改革具有積極意義。
4.創設課堂情境教學
在教學課堂中創設融合情境展開教學,能夠使學生更加直觀明了地獲得新的專業知識,所以教師在教學時應重視師生互動,加強師生交流,更好地營造課堂氛圍,提高教學效果。在教學中,教師設置帶有啟發性、挑戰性的問題,為學生提供自己動手動腦參與的機會,讓學生獨立學習,通過觀察、分析、綜合、歸納、研究,去發現實踐操作中的問題,提出問題,培養分析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融入情境教學模式和運用互動式的教學形式,不僅轉變了傳統單一的教學模式,使學生在課堂中感受到不一樣的3D體驗和教學感受,還能夠在課堂上凸顯3D打印技術的價值和作用,學生可以清楚地接觸到實物,獲得更直觀的體驗,加深對知識的理解,激發學習興趣,教學效果也得以有效提升。
5.探索新的教學方法
對新知識、新技術進行探索學習的第一動力源于興趣,興趣的形成有助于提升學生學習的積極主動性。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在教學改革過程中,應當將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作為核心,調動學生的學習動力。在傳統的教學方式中,教師一般是通過口頭對知識進行講解,學生很難在短時間內對知識有全面深刻的理解。這種枯燥的教學方式,還會讓學習感到乏味,導致知識難以吸收,學習主動性下降,不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對此,教師應當對傳統的教學方式進行轉變,順應教育教學發展,制定符合學生實際發展的教學方案,調動學生學習專業知識的積極性。在3D打印技術應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通過借助多媒體軟件,播放與專業知識相關的典型案例,有助于擴大學生的專業知識認識范圍,還能讓學生了解到將來自己所從事行業的工作形式,幫助學生更加直觀地接受、理解知識,對提高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在中職教學改革的進程具有積極意義。
3D打印技術應用專業在中職學校教學過程中仍然處于探索階段。為培養出更多優秀的3D打印技術專業人才,應當根據學生的實際學習情況,對傳統的教學授課方式進行改革,并在培養人才專業知識技能的同時,要注重對人才各方面綜合素質的培養,進而為社會3D打印技術領域培養更多高素質技術技能型人才。
參考文獻:
[1]吳振興.基于3D打印技術進行STEAM教學的運用與探索[J].新課程(小學),2018(10).
[2]滑鑫.論3D打印技術在中職院校教學中的應用[J].明日風尚,2018(18).
[3]潘高峰,謝雪英.3D打印技術在創新課堂教學中的應用[J].福建電腦,2019(5).
[4]劉樂平,莫羨忠,劉志平.基于OBE理念的3D打印無機材料技術在應用化學綜合創新實驗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化工管理,2019(21).
[5]白龍.關于3D打印技術的高職機械類課程改革的研究[J].現代職業教育,2018(8).
[6]余莉莉.3D打印技術在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知識經濟,2018(1).
[7]張穎,陳祖展.基于3D打印技術的環境設計專業創新實踐教學研究[J].藝術品鑒,2019(1X).
[8]蔡盼盼,魯忠臣.3D打印技術在“機械優化設計”教學中的應用研究[J].科技與創新,2019(14).
(作者單位:浙江省機電技師學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