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海 雷小平
摘 要:隨著汽車行業的迅猛發展,汽修行業對于人才的需求和標準越來越高,而汽修專業作為學校向社會輸送人才的主要渠道,需要不斷地改革創新,發展好專業,滿足行業需求,促進社會和諧發展。本文基于目前中職汽修專業存在的問題,提出了相應對策,希望能夠為汽修專業發展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汽修專業 “雙師型”教師 1+X證書 改革教學
改革開放四十年來,我國汽車產業不斷地發展壯大,現已成為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國家統計局發布的《2018年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統計公報》顯示,到2018年年末,全國民用汽車保有量2.4億余輛,比上年末增長10.5%,其中私人汽車保有量約2.07億輛,增長10.9%。民用轎車保有量約1.35億輛,增長10.4%,其中私人轎車約1.26億輛,增長10.3%。目前我國千人汽車保有量180臺左右,而發達國家如歐洲、日本千人汽車保有量在500~600臺左右,美國千人汽車保有量800臺左右,可見,我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距離發達國家保有量水平還有較大的差距,未來一段時間,我國汽車消費潛力巨大。
隨著中國逐漸富強起來,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更為迫切。汽車已經成為家庭常見的消費品,汽車消費規模不斷擴大。根據發達國家汽車產業發展的經驗,汽車產業的利潤中,整車銷售、配件經營、維護服務三者獲利的比例結構為2:1:4。汽車行業的發展加劇了對汽修人才的需求,汽車行業用人量明顯增加。
據統計,每年有70%新增勞動力來自職業院校,職業教育社會認可度顯著提升。如何培養汽修人才,發展好專業,滿足行業需求,促進社會的和諧發展,需要職業學校不斷地研究探索。
一、中職汽修專業教學存在的問題
1.“雙師型”教師欠缺
“雙師型”教師指同時獲得教師系列專業技術職稱和相應職業資格證書,具有深厚理論教學和豐富實踐教學能力的教師。“雙師型”教師是職業學校提升人才培養質量的重要保證,但“雙師型”教師缺口較大。據權威部門統計:2018年,我國職業院校專任教師133.2萬人,中職專任教師83.4萬人。“雙師型”教師總量為45.56萬人,中職院校有26.42萬人,占專任教師的比例為31.5%。
以筆者學校汽修專業教師情況為例,汽修專業8名教師中,有的是從電工電子、機械等相近專業轉過來的,也有本科院校畢業后即參加工作,上崗前沒有經過汽修專業培訓,缺乏行業工作經驗,實踐教學能力不足的;還有在全國職業院校技能大賽中獲得一等獎的中職畢業生,直接招聘到校,雖然后來也獲得了本科文憑,實操能力尚可,但文化底蘊不足,專業理論知識基礎不夠扎實。按武漢市教育局制訂的“雙師型”教師認定標準,僅有3人可以稱得上“雙師型”教師,占比為37.5%,略高于全國平均水平。
2.學生缺乏學習主動性和實踐能力
大多數中職學生經歷過中考失敗的痛苦,帶著些許遺憾與失落走進中職大門。不少學生受初中教師“優差生”的偏見影響,將自己定位于“后進”的角色,認為自身就是一個“失敗者”,自暴自棄,學習信心嚴重不足。
分析學校汽修專業近幾年招生的狀況:一是80%的學生入學分數不到中考總分的一半;二是選擇專業時由家長決定,或者懵懵懂懂隨意選擇,獨立自主意識差,對專業的了解很膚淺;三是不少學生來自單親家庭,缺少關愛,缺少學習主動性,普遍感到前途渺茫。
就讀中職學校后,學生們在進行理論課學習時,沒有課前預習、課后復習的習慣,或上課注意力不集中,或上課就睡,想聽就聽一下,以無所謂的態度對待學習。對專業技能認識不足,參加實操訓練時,怕臟怕累,畏難情緒嚴重,面對困難和挫折對應變能力不夠,導致實踐能力不強。
3.教學理念、模式陳舊
在當今大數據時代和“互聯網+教育”不斷發展的背景下,學生獲得信息、知識和技能的手段是多樣的,已不僅局限于學校,不僅來源于教師的傳授。而在汽修專業課教學中,不少教師的教學理念、教學模式陳舊,沒有緊跟時代步伐,與時俱進。還在采取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的填鴨式教學,一味地對學生進行知識的灌輸,進行空洞的理論教學,無法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被壓抑,學生在課堂上就失去了對專業的興趣。還有些教師的教學手段、教學方法單一,重視理論教學、輕視實踐教學,背離了職業學校培養技能人才的初衷。
二、中職汽修專業發展對策
1.加強“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雙師型”教師是中職學校教師隊伍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高水平的雙師型師資是職業教育深化改革和持續發展的前提。
2019年1月,國務院發布《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職教20條),提出,要多措并舉地打造“雙師型”教師隊伍,到2022年“雙師型”教師占專業課教師總數超過一半。從前面的統計數據已經看到,全國的中職學校“雙師型”教師比例偏低。
學校積極貫徹職教20條精神,提出建立一支結構合理、素質過硬的雙師型專業教師隊伍。根據課程體系教學要求,在校內建設既能傳授汽修專業理論,又能教會學生核心技能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在校外建立穩定的兼職教師和企業頂崗實習兼職指導教師隊伍,爭取在三年內建立一支雙師型教師占50%以上的結構合理的汽修專業教學隊伍。
2.改革教學模式
汽修專業教學,要因材施教,不斷改革創新,融入新的教學思想和理念,只有以學生為中心,才能提高學生的技能水平和競爭能力,使學生更能適應社會的發展,盡可能地滿足學生個性化發展需求。
積極開展項目式教學。教師要根據汽修專業教學的內容,采用任務驅動型的項目教學方法。通過以企業生產項目、真實工作任務為載體的項目訓練,將職業能力培養貫穿于教學過程的始終,突出教學過程和學生學習與實際工作的一致性。
大力推行理實一體化教學。打破理論和實踐的界限,將汽修專業核心課程的理論和實踐融于一體。近年來,筆者學校汽修專業不斷加快改革步伐,摒棄傳統的在教室內教學的方式,將專業課安排在實訓場所進行,安排兩名教師共同參與教學,有效提升了教學質量,做到了讓學生在做中學、在學中做,成為課堂的真正主人。
3.利用現代教育技術促進教學改革
汽修專業設備儀器價格昂貴,動輒幾萬元或幾十萬元,且更新較快,學校實訓室的建設不可能迅速跟上設備的更新換代,加上實訓場地的限制,因此存在著學校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專業人才的不匹配問題。為了解決此問題,學校大力推廣信息化教學,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傳統的信息化教學有以多媒體為媒介的幻燈片、視屏、語音等視聽系統,對缺少設備儀器的專業課教學有著很大的幫助。隨著科技的飛速發展,當前,虛擬現實(VR)技術教學的快速發展給教學改革帶來了新機遇。所謂的虛擬現實(VR)技術是指計算機圖形技術、多媒體技術、人機對接技術、仿真技術、傳感技術等生成一種模擬現實環境,借助特殊的輸出、輸入設備,通過視覺、聽覺、觸覺獲得與真實環境、設備一樣的感受。學校汽修專業已添置了體現汽修專業課焊接和鈑金內容的虛擬現實(VR)實訓設備,也發揮了很好的作用,將來會進一步增添此類設備。
4.大力推進“1+X證書制度”的實施
職教20條中提出,啟動“1+X證書制度”試點,鼓勵職業院校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種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提高就業創業的本領,緩解結構性就業矛盾。
2019年6月17日,中國職業教育與成人教育網發布了《關于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名單的公告》。經與各培訓評價組織、省級教育行政部門溝通確認,確定汽車運用與維修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466所、智能新能源汽車首批“1+X證書制度”試點院校194所等。筆者學校汽車運用與維修專業經評審有幸入圍。
筆者學校將以“1+X證書制度”為抓手,將證書內容的要求作為人才培養方案的核心內容,深化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在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新時代職業教育的發展中讓“1+X證書制度”釋放出最大紅利,發揮最大效用,助推汽修專業學生成就精彩人生。
(作者單位:武漢市第二輕工業學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