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玲玲
【內容摘要】教材是課堂教學的重要資源,包含了許多重要的知識點。新課程標準強調教師不可機械應用運用教材,而要創造性地延伸與拓展教材內容,實現教材資源的充分挖掘。本文就如何在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運用教材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展開探討,望對教學實踐與相關研究提供參考。
【關鍵詞】初中 歷史與社會 教材 核心素養
在新課改不斷深入的背景下,歷史與社會又衍生出了新的教學問題,部分教師可能會因大量延伸與拓展教材內容,而忽視了對教材本身豐富資源的挖掘,進而在利用教學資源時出現舍本求末的現象[1]。對此,教師要充分意識到教材在教學中的重要作用,以此形成正確的教學設計思路,減輕學生的學習負擔,并在教學過程中有效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
一、歷史與社會核心素養要素
所謂歷史與社會核心素養,指學生通過學習歷史與社會這門課程,使學生的知識技能、人生觀念及情感態度得以系統形成,凸顯了歷史與社會這一學科的本質。其具體要素如下:
1.綜合思維
綜合思維是利用歷史眼光深入認識當下社會的一種能力,基于知識內容角度,包括中外綜合、古今綜合、時空綜合等。其中中外綜合指中外在歷史、文化、地理方面的綜合;古今綜合指當代與歷史的綜合;時空綜合指地理、歷史綜合的三大點內容。
2.歷史意識
歷史意識是指人類發展歷史的自主反映,包括對歷史事件的認同感、評判與看法。歷史理解是在學習歷史事件后表達自身分析、理解的一種表現;歷史評判是基于事實對歷史事件進行判斷與評價;歷史認同是基于歷史角度對民族文化產生認同感。
3.空間感知
空間感知指遵循人地觀念認識地域及生存空間的一個過程,還可細分為人地觀念與區域認知。其中人地觀念是指生態意識,指對人地關系所持的理解、態度與判斷;而區域認知指詳細說明、闡述某一特定區域的差異、位置等[2]。
4.社會實踐
社會實踐是指利用歷史思維與史實資料獲知相關信息,深入分析、揭示歷史現象、社會現象及地理事物,并參加實踐活動的一個過程,包括社會活動、史料實證與圖表應用。
二、初中歷史與社會教學中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教材運用策略
1.解讀引言,培養學生宏觀思維
在歷史與社會教材中,每個章節均存在引言,與正文內容與章目有著緊密的聯系,并且可引導正文的學習,是對各章、各節內容的介紹與概括。同時其中還含有正文中未能體現的重要知識點,由此可見,引言對歷史與社會的有效教學有十分重要的意義,需要教師引起注意。此外引言的教學方式較多,不同的教學方式還會取得不同的教學效果。
例如,應用設問的方式,可對學生的思維重點進行有效引導。在九年級第一單元綜合探究的引言部分,其提問:由驅除韃虜向五族共和的轉變意味著什么?通過探究即可知,往往這些引言部分提出的問題就是該單元的教學重點。而教師要鼓勵學生帶著問題去進行課文內容的學習,并試著利用課文中的知識來回答這一問題。這樣一來,不僅有利于順利完成教學任務,還能培養學生解決問題、自主學習的能力。
2.運用圖片,激發需生學習興趣
歷史與社會教材中富含著大量的圖片資源與文字相呼應,其不僅是教學的重要載體,還是教材的重要組成部分。教師應充分利用這些教學圖片,進一步開發其中的教學資源,同時這對教學手段的豐富與知識平臺的構建有促進意義,有利于突出課堂的實效性與情趣性[3]。基于初中生的身心發展特點來看,情景教學是最直接、最有效的教學方法。對此,教師可利用教材圖片來創設情境,對教學主題進行有效突出,使學生思維得到很好的激發。
例如,在進行《席卷全球的工業文明浪潮》的教學時,教師可先利用多媒體播放三張圖片,分別是火車、馬克思的個人畫像與東印度公司在倫敦總部的圖片,讓學生觀察是否認識其中的事件與人物,再對三者之間的聯系進行猜測,明確本單元與圖片間的關系。而學生通過對這三張圖片的討論,可清晰的了解到本單元的主題,進而調動了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最終實現感受歷史與走進歷史。同時創設情景的教學方式可以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進而有效提升教學效率。
3.巧用資料,開闊學生知識視野
新的歷史與社會教材中增設了許多材料式資料與閱讀卡,并且這些資料具有簡明扼要、緊貼教材的特點,教學價值較高,因此教師需采用有效的方法加以利用。在整部教材中,閱讀卡起到了一個補充的作用,因為新教材因編寫受限,不能將知識完整的呈現,而通過閱讀卡的形式來進行表現,則添加教學的趣味性,并為教師對書本內容的延伸創造了良好的條件[4]。
例如,在進行《新中國初期的外交》的教學時,可讓學生仔細閱讀與分析乒乓外交這一閱讀卡,同時利用多媒體展示圖片,實現對學生閱讀內容的一個很好引導。當學生通過分析乒乓外交產生的影響,再結合當前的中美關系,可對建國以來中美關系的變化規律進行很好的掌握。另外通過運用資料卡,還能幫助學生明確建國后演變的原因,進而學會從發展、辨證的角度來對大國間的關系及歷史有一個正確的了解,逐漸樹立起良好的史學觀。
結束語
綜上所述,歷史與社會作為初中教育階段的一門重要課程,要想更好的培養其核心素養,就要從多個角度進行探究與思考。教材是最基本的教學依據,只有將其中的教學資源充分挖掘出來,才能有效提高教學效率。對此,教師要學會利用引言、圖片及閱讀卡這些重要內容,對其中蘊含的知識點進行整合與設計,并積極創設情境,引導學生展開有效學習。此外教師也要明確核心素養要素,通過悉心培養,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
【參考文獻】
[1]趙春麗.初中歷史與社會課核心素養培育初探[J].中學歷史教學參考,2019(10):79-80.
[2]呂小萍.核心素養引導課堂教學——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探究[J].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19(4):95-96.
[3]武文.初中歷史教學對歷史核心素養的解讀[J].課程教育研究,2018(36):57.
[4]朱海英.核心素養引導課堂教學——初中《歷史與社會》課堂教學探究[J].學周刊,2018(27):102-103.
(作者單位:紹興市越城區馬山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