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雯
公眾舉報環境污染,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環境保護法》賦予公眾的權利和義務。法律規定,公眾依法享有獲取環境信息、參與和監督環境保護的權利,發現任何單位和個人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同時,一切單位和個人都有保護環境的義務,公眾應當自覺履行環境保護義務。
實施環境污染、生態破壞舉報獎勵制度,是鼓勵公眾積極參與環境社會監督的有效機制。為此,生態環境部日前印發《關于實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的指導意見》(以下簡稱《意見》),指導各地建立和實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近日,生態環境部執法局有關負責人就《意見》的背景、意義及具體內容進行相關解讀。
構建社會共治格局
全面推行舉報獎勵制度是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實現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的重要舉措。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提出,堅持和完善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制度,保持社會穩定、維護國家安全。重獎污染舉報,彰顯了政府鼓勵環保社會監督的決心與誠意,傳遞出引領公民擔當、構筑環保共治的清晰信號。
近年來,全國各地探索積累了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的寶貴經驗。據統計,目前已經有12個省級和133個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實施了舉報獎勵制度,省、市共出臺了155件相關制度規定。2018年,各地共實施舉報獎勵9034件,獎勵金額436萬元;2019年,各地舉報獎勵預算總額達1282萬元。通過實施舉報獎勵制度,鼓勵公眾參與生態環境保護,是構建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生態環境保護社會共治大格局的重要舉措。
全面推行舉報獎勵制度是貫徹落實黨中央、全國人大常委會、國務院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中共中央 國務院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意見》《全國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于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 依法推動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決議》《國務院關于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指導意見》中明確提出完善公眾監督、舉報反饋機制和獎勵機制,保護舉報人的合法權益。印發實施《意見》,指導各地全面建立實施舉報獎勵制度,正是落實上述決策部署的重要措施。
全面推行舉報獎勵制度是持續深化“放管服”改革,進一步加強和規范事中事后監管的重要途徑。人民群眾舉報的生態環境違法線索是環境監管執法的“金礦”,通過充分發動群眾、依法有序參與,可以有效彌補基層生態環境執法監管的短板和盲區,切實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突出生態環境問題。
完善設計,實施重獎
《意見》分總體要求、完善舉報獎勵制度設計、強化組織保障和貫徹實施三個部分,共十條內容。要求堅持正確導向,聚焦助力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解決人民群眾身邊的突出生態環境問題,建立并組織實施好生態環境違法行為舉報獎勵制度,充分發揮舉報獎勵的帶動和示范作用。
在舉報獎勵制度設計方面,針對實施獎勵的部門、獎勵對象和獲獎條件、獎勵的范圍和形式、獎勵的審核和發放以及相關責任進行了規定。《意見》指出,實施獎勵的部門一般是作出行政處罰或其他處理決定的生態環境部門,原則上以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為主。鼓勵舉報人依法實名舉報,鼓勵企業內部知情人員舉報。
《意見》要求,各地根據本地情況明確實施獎勵的環境違法行為類型,并根據所舉報違法行為被發現的難易程度、違法行為對生態環境的危害程度、違法行為的社會影響范圍等因素,設定不同檔次的獎勵標準。《意見》明確,對通過舉報避免重大生態環境違法行為發生、消除重大生態環境安全隱患,或協助查處重大生態環境違法犯罪案件等情形,可對舉報人實施重獎。鼓勵各地在現有工作基礎上,因地制宜,注重物質獎勵與精神獎勵相結合,除物質獎勵外,可對舉報人實施通報表揚、發放榮譽證書、授予榮譽稱號等精神獎勵。
強化保障,健全實施
《意見》要求各地要高度重視舉報獎勵工作,將其作為構建現代環境治理體系的重要環節,認真組織實施。進一步暢通舉報渠道,積極整合優化“12369”環保舉報熱線、微信、網絡、來信、來訪等平臺或途徑,做好舉報受理、案件查處、實施獎勵等相關工作銜接。
省級生態環境部門應當于2020年6月底前,結合當地實際,建立并實施舉報獎勵制度。2020年年底前,設區的市級生態環境部門建立并實施舉報獎勵制度。同時,各地應向社會公開當地舉報獎勵的有關規定、舉報的途徑和渠道,將舉報獎勵制度廣而告之,并開展持續性宣傳工作。
此外,對如何健全舉報獎勵工作內部管理制度,《意見》也明確要求各地要安排具備較強責任心和業務能力的專人負責,提高舉報線索的分析研判能力,及時識別發現重大環境違法線索。對于疑難、復雜的舉報線索可依托案件審查委員會、執法專家等,提高研判的準確性和時效性。要完善獎勵程序,提高舉報獎勵工作效率,優化、簡化審核發放流程,確保獎金足額發放,并鼓勵探索使用電子支付等便捷方式發放獎金,方便舉報人領取。
同時,各地要加強對舉報人的保護,減少獲取不必要的個人信息,對舉報人的個人信息嚴格保密,嚴禁工作人員違規泄露舉報人信息。對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在舉報受理和查處過程中推諉拖延、通風報信、違規泄露舉報人信息等違法違紀行為的,將依法追究責任。對舉報人捏造、歪曲事實,惡意謊報或向被舉報單位索要財物,嚴重擾亂舉報獎勵工作的,也將依法追究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