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上海中醫(yī)藥大學附屬龍華醫(yī)院鐘逸斐主任團隊及西奈山伊坎醫(yī)學院合作研究的論文成果《牛蒡苷元通過激活足細胞中PP2A治療糖尿病腎臟疾病》發(fā)表在國際標志性期刊Nature的子刊上。
臨床研究表明,牛蒡子可以顯著降低糖尿病腎病患者的蛋白尿水平。牛蒡苷元是牛蒡子的主要單體成分,該研究首次從細胞層面揭示了牛蒡苷元的腎臟保護機制,證實了牛蒡苷元的抗炎癥和抗腫瘤作用。
牛蒡是桔梗目菊科二年生的草本植物,原產(chǎn)于我國,以野生為主,公元940年前后傳入日本,并被培育成優(yōu)良品種,有“東洋參”之譽,在日料店人們可以吃到牛蒡制成的各種美食,如牛蒡卷、金平牛蒡等。
牛蒡憑借其獨特的香氣、純正的口味、極高的營養(yǎng)和藥用價值走俏市場,被譽為“白肌人參”。 它的全身都是寶,牛蒡子可以入藥,而根和葉子常作為蔬菜食用。
牛蒡子是一味常用中藥,由秋季成熟時采收果序、打下果實、除去雜質(zhì)、曬干后獲得。果實褐色、似葡萄核,果序外殼如栗子球,小而多刺。由于果序外面長著小鉤,鉤在人的毛衣、頭發(fā)上,常難取下來,古人把它稱作“惡實”,有時連老鼠路過都幸免不了,所以又稱“鼠粘子”。它體積不大,功效卻不少,具有疏散風熱、宣肺透疹、解毒利咽、通便導滯的作用,常用于治療風熱感冒、咳嗽痰多、麻疹、風疹、咽喉腫痛、痄腮、丹毒、癰腫瘡毒等癥,但容易便溏、腹瀉的人群不可過多食用。
現(xiàn)代臨床研究認為,牛蒡子在治療腫瘤、高血壓、腎炎,延緩衰老,預防老年癡呆、細菌感染、糖尿病等方面,都有一定效果。
牛蒡的主要食用部分是肥大的肉質(zhì)根,葉柄及嫩葉也可食用。作為一種藥食同源的蔬菜,營養(yǎng)價值高。
牛蒡根富含菊糖和人體所需的多種維生素及礦物質(zhì),其胡蘿卜素含量在蔬菜中居第二位,蛋白質(zhì)和鈣含量均為根莖類蔬菜之首。豐富的牛蒡寡糖和水溶性膳食纖維能加速胃腸蠕動,既能預防便秘,又能調(diào)節(jié)血脂、防肥胖。對于深受便秘或肥胖困擾的人們來說,是再合適不過的食物佳選。牛蒡葉也含多種營養(yǎng)成分——胡蘿卜素、維生素C、綠原酸和木脂素,有一定的抑菌、提高人體免疫力和抗氧化作用。
牛蒡根的外形和山藥很相似,不少人誤認為牛蒡根是鐵棍山藥的一種,其實兩者相差甚遠。牛蒡根呈長倒卵形,略扁,微彎曲,表面灰褐色,比山藥更細長。山藥根莖粗大,呈圓柱形,表面較光滑,極脆,輕輕一掰就會折斷,斷面黏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