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芬
在老百姓眼中,糖皮質激素是“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懊厶恰笔且驗樗诩膊≈委熤袘脧V泛且效果顯著;“砒霜”是指它的不良反應較多,對患者外形改變較為明顯。糖皮質激素到底扮演著什么樣的角色?其家族成員眾多,相互之間又有何區別呢?
糖皮質激素是由腎上腺皮質分泌的一類甾體激素,具有調節糖、脂肪、蛋白質合成和代謝、應激及免疫功能等生理作用。同時,它也是臨床上廣泛應用的藥物,具有抗炎、免疫抑制、抗休克和抗毒作用。
市面上的糖皮質激素藥物很多,那些名字中包含“××松”“××松龍”的藥物,往往都是這個家族的成員。糖皮質激素按來源可分為內源性和外源性兩大類,可的松和氫化可的松屬于前者,潑尼松、地塞米松、潑尼松龍等屬于后者。臨床上一般根據血漿半衰期的不同,將激素分為短效、中效、長效三類。

與內源性激素功能相同,適用于生理性替代治療
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抑制作用相對較弱,可長期服用
對下丘腦-垂體-腎上腺皮質軸抑制作用長而強,不宜長期使用
不同“量級”成員,發揮不同作用
臨床上一般將激素的治療劑量分為小劑量、中劑量、大劑量和沖擊劑量。不同疾病應用激素治療的目的不同,療程也不一樣,原則上是使用時間越短越好。在使用激素期間,患者應注意是否出現高血壓、高血糖、感染等不良反應。

不良反應小,可長期使用
治療效應呈顯著的劑量依賴性,不良反應也隨用藥劑量的加大和用藥時間的延長而增加,療程一般不超過8周
不良反應嚴重,不能長期使用,療程一般不超過8周
一般靜脈給藥,多為甲潑尼松1 克/天,連用 3~5 天后逐漸遞減至小劑量維持或停藥
糖皮質激素的給藥方式分為全身給藥和局部給藥。全身給藥包括口服、靜脈和肌內給藥。局部給藥有吸入、關節內注射、滴眼、滴耳、皮膚外用等。病種不同,最優使用途徑也有差異。
在呼吸系統疾病中,哮喘患者常常會使用糖皮質激素進行局部霧化吸入治療。經氣道吸入或鼻腔給藥的目的是將藥物直接輸送到咽喉部,直接作用于呼吸道,以提高病變部位的藥物濃度,從而達到迅速起效的目的,且用藥劑量較全身用藥顯著降低。吸入激素是哮喘患者的首選用藥,口服潑尼松、靜滴潑尼松龍也可用于中重度哮喘急性發作、重度持續哮喘早期治療,但起效時間較吸入慢,至少需要4小時??诜に睾挽o脈給藥的療效相當,但安全性更高。靜脈使用甲潑尼龍、氫化可的松一般用于嚴重急性哮喘發作和危重哮喘,無激素依賴者可在短期內直接停藥,有激素依賴傾向者應在控制癥狀后改為口服用藥,并逐漸減量后停藥。
在風濕免疫科或血液科,激素的應用以口服居多。自身免疫性疾病和炎性疾病常用糖皮質激素來控制疾病進展,如系統性紅斑狼瘡、皮肌炎、血管炎等。在疾病活動期,患者需口服大劑量潑尼松或甲潑尼龍;癥狀較輕者,可使用中劑量激素;病情穩定后,可改用小劑量激素維持治療;只有在病情危重或難治的情況下才選用甲潑尼龍靜脈沖擊治療。在血液病的治療中,激素主要發揮免疫抑制和刺激骨髓造血的作用。
此外,糖皮質激素還常被應用于皮膚科及眼、耳、鼻喉科。皮膚科應用較多的是糖皮質激素藥膏或藥水外用,嚴重者也可選用口服或靜脈使用激素;眼科、耳鼻喉科多用糖皮質激素藥水滴眼、涂抹或滴鼻。
在相同疾病狀況下,兒童和成人使用糖皮質激素的途徑大致相同,不同的是兒童藥物劑量需要按照體重或體表面積精確計算,且使用時需更加謹慎。因為糖皮質激素會抑制兒童生長發育,還有導致骨質疏松癥、股骨頭缺血性壞死、青光眼、白內障的風險,故應盡量采用短效或中效制劑。除兒童外,孕婦及哺乳期女性在使用激素時也應格外注意。妊娠最初3個月內的用藥安全性尚存在爭議,妊娠期使用吸入型激素(特別是布地奈德)相對安全,但也有激素存在可疑致畸的風險。由于糖皮質激素可經由乳汁對嬰兒造成不良影響,故哺乳期女性應在醫生指導下用藥。
總之,糖皮質激素臨床作用廣泛,使用途徑眾多,治療效果明顯,但也是把“雙刃劍”。無論是醫生還是患者,使用糖皮質激素治療前均需權衡利弊。醫生會根據不同疾病及疾病狀態,選擇合理的劑型、劑量、給藥方式和用藥時間,從而發揮最大的藥效;患者也須嚴格遵醫囑使用,只有這樣才能盡可能減少藥物不良反應的發生。
糖皮質激素之所以讓人聞之色變,原因不外乎其不良反應眾多,比如庫欣綜合征(滿月臉、水牛背)、骨質疏松、高血糖、高血壓、免疫抑制、誘發或加劇胃十二指腸潰瘍等。為盡可能降低副作用,需注意以下事項。
糖皮質激素引起的不良反應與用藥品種、劑量、療程、用法明顯相關,應在醫生指導下規范使用。停藥前,尤應遵循“先快后慢”的原則逐漸減量,不宜驟停,以免引起停藥反應和反跳現象。
服用激素的最佳時間為早晨7~8時,可最大限度地減少發生腎上腺皮質功能下降或皮質萎縮等不良后果。
患有活動性消化性潰瘍、嚴重高血壓、嚴重糖尿病、未能控制的感染(如水痘、真菌感染)、骨折、結膜炎及潰瘍性角膜炎、較嚴重的骨質疏松、癲癇者,新近接受大型手術者,有嚴重精神病史者,以及處于妊娠初期及產褥期者,應盡量避免使用糖皮質激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