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民 孫瑩
日常生活中,高空墜物、網絡侵權等事件時有發生。當民事主體侵害到他人的合法權益時,則需要承擔相應的法律后果,即侵權責任。針對侵權領域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編在總結現行《侵權責任法》實踐經驗的基礎上,對相關內容作了補充完善,回應了民生熱點,填補了法律空白。
近年來,高空拋物墜物造成他人損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如何守護好老百姓“頭頂上的安全”,保護受侵害人的合法權益,成為社會各方廣泛關注的問題。
民法典草案侵權責任編積極回應社會關切,明確“禁止從建筑物中拋擲物品”,使高空拋物正式成為法律層面的一項違法行為。同時,草案對高空拋物侵權責任進行了細化,除規定侵權人需依法承擔侵權責任外,還明確有關機關應當依法及時調查,查清責任人,并強調建筑物管理人如果沒有采取必要的安全保障措施,應當依法承擔相應的侵權責任。律師張保軍表示:“可以把物業多增加一個責任人,這樣也使得未來賠償能夠得到較好的執行實現?!?/p>
為體現公平,草案還明確,如果最終找到了侵權責任人,那么之前已經給予補償的可能加害的建筑物使用人,有權向侵權人追償。張保軍表示:“這樣一方面可以真正地制裁真正侵權人的侵權行為。另一方面,也要給其他被推定的加害人,提供公平的保護?!?h3>亮點二:對自愿參與危險性活動確立“自甘風險”規則
自愿參加具有危險性的體育活動時受傷,責任由誰來承擔?
實踐中,這類問題經常會引發糾紛。對此,侵權責任編草案中確立“自甘風險”規則,規定“自愿參加具有一定風險的文體活動,因其他參加者的行為受到損害的,受害人不得請求其他參加者承擔侵權責任,但是其他參加者對損害的發生有故意或者重大過失的除外。”
同時,草案還明確了活動組織者的責任適用問題。北京理工大學法學院民法典研究中心主任孟強認為,這樣的規定有利于保障文體活動順利開展。孟強表示:“在文化體育活動里邊都參與這個活動的人,互相之間發生一些碰撞、沖突,往往受害一方就會提起訴訟,要求組織者和行為人都承擔責任,這個與人們普遍認知恐怕有一些沖突。所以這次侵權責任編就增加這樣一個規定,在文體活動中其他活動參與者造成的損害可以免責,這就有利于保障文體活動順利展開,讓人們免除后顧之憂。”

為防高空拋物,西安市不少小區加裝了“朝天”攝像頭。圖 / 楊書源
現實生活中,自然人在合法權益受到侵害,來不及請求國家機關保護的情況下,自己采取措施保護權益反被他人起訴侵權的案例時有發生。為此,有觀點認為,我國需明確規定“自助行為”制度。
侵權責任編草案中規定:合法權益受到侵害,情況緊迫且不能及時獲得國家機關保護,不立即采取措施將使其合法權益受到難以彌補的損害的,受害人可以在必要范圍內采取扣留侵權人的財物等合理措施;但是,應當立即請求有關國家機關處理。受害人采取措施不當造成他人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張保軍律師認為,“自助行為”制度是對公力救濟的較好補充。張保軍表示:“比如坐出租車,(乘客)下了車就要跑路。(食客)吃了飯不給錢就要走。只有在這種情況下,你才可能利用自助行為,通過私立救濟維護自己的權利。實際是通過法律上給私力救濟留出了一定空間,是對于公力救濟比較好的補充?!?h3>亮點四:保護網絡服務提供者合法權益
隨著互聯網快速發展,網絡侵權行為越來越復雜,草案在侵權責任法的基礎上,細化了網絡侵權責任的具體規則。
目前,我國法律規定:“網絡用戶利用網絡服務實施侵權行為的,權利人有權通知網絡服務提供者采取刪除、屏蔽、斷開鏈接等必要措施?!爆F實中,濫用“通知——刪除”程序進行不正當競爭的情形經常發生,不僅給網絡用戶造成損害,也給網絡服務提供者造成流量損失和廣告收入損失。為此,侵權責任編草案增加規定:“因錯誤通知造成網絡用戶或者網絡服務提供者損害的,應當承擔侵權責任?!边@一規定,對于防止網絡用戶惡意投訴和不正當競爭行為將起到積極作用。
中國政法大學傳播法研究中心副主任朱巍表示:“錯誤通知寫到民法典里面有三塊意義:第一個最重要的意義是更好地保護了網民表達的權利,這種權利是不能被惡意通知或錯誤通知所干擾的;第二是增加了水軍等處于不好目的的錯誤通知人的法律責任承擔,在一定程度上能夠抑制水軍泛濫;第三個意義是更好地平衡了表達者和受眾之間的關系,特別是互聯網平臺在中間作為一個裁判者的時候,錯誤通知夾在里面之后,三者的平衡關系更容易把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