齊澤康 張囝囡
摘 要:探討了遼寧省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現階段存在的問題,并且深入分析產生現有問題的原因,提出了遼寧省農業保險助推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關鍵詞: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建議
文章編號:1004-7026(2020)11-0057-02 ? ? ? ? 中國圖書分類號:F84 ? ? ? ?文獻標志碼:A
1 ?遼寧省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存在的問題
1.1 ?農業保險業務發展結構不完善
遼寧省多數保險公司服務網點的覆蓋水平較低,農業保險有關單位崗位配置不到位,從前端銷售到后端的服務工作鏈條不連續。遼寧省保險公司服務農險的人才短缺,制約著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發展。
1.2 ?貧困農民對保險認知程度略低
貧困農民普遍文化認知水平低,傳統小農經濟思想嚴重,對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的政策導向認識有缺陷。目前遼寧省的種植、養殖類以小規模農戶自營方式為主,種養業高度依賴自然條件,風險集中且現代化程度低,如果遇到自然災害,貧困農戶的農業生產將面臨十分嚴峻的挑戰[1]。
1.3 ?農業保險精準扶貧險種保障程度低
目前多數保險公司以“低保障、低保費、保大災”為經營原則,無法滿足貧困農戶多元化脫貧保障需求。貧困農民所期望的全面保障與目前的保險水平之間存在差距。除中草藥保險保護市場價格風險外,其他類型的市場風險保險尚未形成,預期作物價格收益基本沒有保障。
2 ?遼寧省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存在問題的原因
2.1 ?保險機制不全面
由于農業保險承保風險高,商業保險公司無法獲得更高的利潤,因此不愿參與農業保險。從事農業保險業務的公司數量遠低于從事財產保險和人壽保險的公司數量。保險費率不能滿足農業產業結構調整的需要,保險類型單一[2]。
2.2 ?財政支持力度有限
政府支持是有限的,對農業保險公司的財政支持僅限于保費補貼和稅收優惠。如遇到較嚴重的農作物受災期,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經營將承受較大壓力。
2.3 ?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產品供給不足
遼寧省農業保險精準扶貧保障程度低,主要原因是農業保險精準扶貧產品供給不足,無法滿足貧困主體多樣化、多層次的需求。
首先,農業保險的風險程度集中,具有較強的地域性,農業保險產品的可推廣性低。
其次,大多數保險公司的農業保險產品都是由總公司統一設計、在全國范圍內推廣。在開發新的保險產品時,必須考慮存在的各種風險、厘定費率、制定條款,并在適當的時間和地區進行適合性試驗。在農業保險產品開發過程中,會優先考慮有強復制性、推廣面積大的品種,先滿足大部分貧困主體的需求,而后才考慮特殊貧困主體。發展農業保險,從大額擔保到特色擔保,是一個漫長的過程。
再次,通過比較農業保險分散風險與貧困農戶特色風險保障需求,不難發現二者間存在的不平等性。農業保險產品開發面臨冗雜多樣的挑戰,開發難度大,研發成本高。遼寧省精準農業扶貧保險產品在品種保護、保護程度等方面仍有很大的創新空間。
3 ?遼寧省農業保險助推精準扶貧的對策建議
3.1 ?加強農業保險精準扶貧宣傳
農村干部和扶貧干部要發揮模范帶頭作用,貫徹落實國家惠農政策,合理有效地使用農業保險財政補貼資金。地方政府必須重視和推進農業保險工作,把保險納入民生工程,幫助貧困戶脫貧。要發揮政府與市場的共同作用,努力構建政府、市場、社會三方共同推進的大扶貧戰略。不僅要加強政府支持和社會響應,市場宣傳也必不可少,三方合力才能改善貧困現狀。扶貧工作要加強領導,縣鄉政府要建立農業保險工作小組,加強對農業保險的推廣和指導。要努力提高農業保險的基本服務,引入農業保險市場競爭的主體,積極支持保險公司成立農業保險服務部門,重點在保險服務質量上下工夫。加強承保體制管理,規范理賠基準,采用適合當地情況的服務項目、服務模式。建立嚴格的督查機制,強化農險工作地位,把推進農險工作列入重點考核標準。
3.2 ?強化農業保險在扶貧中的保障作用
將扶貧開發與保險職能相結合,保險費主要由縣級扶貧基金提供,其余由中央、省、縣財政補貼。保險公司在扶貧工作中要有高度的社會責任感,解決因災害和疾病引起的貧困和返貧問題,防止出現貧困惡性循環。在保險扶貧工作過程中,要改革政策性保費分攤機制。在現行制度下,要提高中央財政的補貼標準,在允許范圍內制定市財政補貼標準,逐步取消縣級財政補貼,在合理的水平上大幅度降低貧困人口的保險費。聯合相關部門,運用優惠政策將商業性保險公司引入農村,鼓勵商業性保險公司到貧困地區開展農險業務、普及農險常識,強化其脫貧責任感。
3.3 ?增加農村金融機構挖掘市場渠道
增加農業保險產品,形成保險與信貸之間的良性循環效應,加強市場的可持續發展。探索貧困地區“農業保險+農業信貸”的新經營模式,結合信貸和保險優勢,促進貧困地區主體走上富裕之路。政府和農村金融機構作為信貸組織主體,應提高“健康信貸”的宣講力度,增強資金來源的穩定性,讓村民和機構互相信任,達到增強金融生態環境建設的目的。當前金融發展狀況下,在合理范圍內增加信貸種類,調整還款期限、簡化部分手續、增強利潤核算,以達到控制財務成本的目標,將“惠民、便民、服務于民”的理念運用在實際發展中。
3.4 ?創新受災理賠方法
精準扶貧的目的是幫助貧困主體擺脫目前的發展困難狀況,而災后及時理賠正是村民的期盼,因此各機構要做到不拖賠、不拒賠、不惜賠。只有主動作為,才能得到廣大脫貧主體的信任;只有采取積極的行動,脫貧主體才能得到“看得見”的幸福感,減輕脫貧主體的貧困負擔。此外,農業保險保單同樣可以進行抵押貸款,借用這種方式協助貧困主體提高信用、獲得合理水平的融資,為脫貧主體打通獲取資金的綠色通道,以增強村民生產積極性。運用農業保險,與脫貧主體的切實需求達到精準貫通,最大程度上發揮農業保險分散風險、防災減損的功能,讓貧困地區徹底擺脫因災反貧的困擾,是我國現階段農業保險精準扶貧開發工作的核心目的所在。
參考文獻:
[1]尹東升.盤錦市T鎮精準扶貧政策執行問題研究[D].沈陽:遼寧大學,2018.
[2]張宇.遼寧省糧食作物生產回顧和展望[J].新農業,2017(12):5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