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百濤
摘 要:隨著互聯網的快速發展,微信平臺成為家校合作的重要媒介,關于微信平臺的應用現狀和如何合理應用的研究逐步增多,但仍有很多尚未得出較為一致的觀點,有必要進行深入的研究。因此,本文將通過探究微信平臺在家校合作中所構建的新型家校互動模式,分析其在促進家校合作模式中的可行性和重要性,并分析其出現的問題,從而力求找到相關解決策略,從而促進家校合作的良性發展。
關鍵詞:微信平臺;家校合作;應用
家校合作是指教育者與家長共同承擔兒童成長的責任,通過學校和家庭之間相互交流,相互合作,相互理解,從而更好地促進孩子的學習、生活、心理的健康發展的過程。在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我國就有學者提出將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相結合的教育模式。但長期以來,家校合作模式較為單一,取得的效果不盡如人意。微信平臺的應用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了家校合作中聯系不便捷、聯系數量不足的問題,但是也導致了一系列的問題減弱了家校合作的效果。因此,非常有必要深入研究如何在家校合作過程中應用微信平臺。
一、微信平臺在家校合作的應用現狀及問題
學生的成長不僅是由教師的指導完成的,更需要家庭的關心和呵護。學校教育需要家庭的支持,家庭教育也需要學校的幫助。因此,建立有效的家校合作至關重要,家校合作的理念已被許多學校和家長接受并實施,但在實際過程中仍面臨許多問題。
(一)應用現狀
1.廣泛應用班級微信群
第一,采用有效的溝通方式。每個班級的老師可以先創建一個工作微信號,和學生父母進行交流溝通。并且家長還能通過老師的朋友圈所分享的孩子在校期間的視頻、照片等來更加了解孩子在校生活。此外,每個班級的班主任可以創建一個班級微信群。班主任將各科老師和家長邀請進群,通過一個小小的微信班級群,就將老師、家長的聯系方式都清楚掌握,并形成了一個小小的家校社交圈子,方便之后的溝通交流。
通過對各大小學走訪調研,筆者發現目前小學中已經普遍使用微信來進行家校合作。學校一般會有一個學校的微信公眾號用于發布學校的各類新聞和各個班級的近期動態等。當然,每個班級也鼓勵班主任創建微信公眾號,用來定期發布班級動態,從而更好的方便學校老師和家長,家長和家長之間的交流和溝通互動。
第二,發布學校和班級公告。一般來說,班級公眾號可以選擇一天一發或者一周一發,發布內容可以是每日學生的作業,班級或者學校的通知。
小學生在學校中的學習只是小學生活中的一部分,更加需要培養的是德智體美勞多方面的發展。而學校和班級則會定期開展各項事務和活動,讓小學生和家長去參與,從而在生活中學習,在學習中成長。對學校和班級的活動有一定的了解,方便配合教師教育活動的開展。
第三,發布學生的作業情況。首先,最為主要的應用就是在班級微信群或者微信公眾號上公布每日學生的作業和前日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有利于讓家長時刻知曉孩子每天的學習狀況,并避免孩子理解錯或者記錯作業項目的情況發生。從而一步一個腳印,踏踏實實的提高學習成績[1]。
當然,小學作業中還有許多作業是不需要寫的,而是需要去讀,家長可以通過錄視頻的方式發到微信班級群中去打卡。這樣不僅可以讓孩子的學習成果得到更多的展示,還能讓老師和其他家長及時給與鼓勵和正確的方法引導。
2.充分開展個別對話
第一,了解個別學生在家庭中的狀況。微信平臺還可以是校園和家庭有效溝通的橋梁。傳統的家校模式下,家長與老師溝通的渠道較為窄,通常只有家長到學校去和老師溝通,還有家長和老師通過短信或者電話溝通。老師或者是只針對個別學生的特殊情況而家訪,很難做到和全部學生的家長進行多次交流。在這種模式下,很多家長在孩子小學畢業后,都很難叫出曾經教導過孩子的各科老師。而后者通過短信和電話進行交流,雖然比面對面交流更為便捷,但也難以達到預期效果。
第二,了解家長的教育理念和目標。新模式下的家校合作,利用微信平臺進行交流,則大大提高了合作深度和廣度。微信平臺的功能十分豐富。各個班級的班主任可以通過微信群添加各個孩子的家長。在個別家長有問題在群中提問時,老師也能做到及時處理和反饋。
第三,告知教師的教育要求和做法。通過微信平臺這個渠道,可以大大縮短老師與家長之間的距離,并打破了一對一的交流溝通模式,使得家校合作形成一個良性的小圈子,從而打破時間和空間的距離,增進人與人之間的距離,讓家校合作更為有效。
(二)存在的問題
互聯網的發展也給家校教育帶來了新的發展方向和教育模式。微信平臺通過微信公眾號推文,微信家長群等方式達到一對多,多對多的交流模式,大大方便了家校合作模式的進行,并給家校合作模式提供了高效的互動平臺[2]。但是,微信平臺的運用雖然方便了學校和家庭,但是也有著其局限性和缺點。
1.存在使用者限制。微信平臺需要在智能手機或者電腦上進行操作。但是一些孩子的家長可能是中老年親人為看護者,他們對智能手機和電腦的功能并不了解,很難通過微信平臺進行隨時溝通和交流。
2.形式主義嚴重。也有一些學校只是走形式主義,雖然推出了微信平臺下的家校合作模式。但是由于評價體系等模式較為復雜。雖然開始一段時間能夠較好的進行,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不管是老師還是家長都慢慢失去興趣,從而使得微信平臺下的家校合作模式形同虛設。
3.內容單一低效。內容較為單一,且缺乏深度交流。大多數微信平臺下的家校合作模式只是簡單通過班主任建立班級群,每日在群中發布每日作業等。家長則負責每日打卡,進行簡單的回復。這樣的合作依然和傳統的家校合作中家長檢查完孩子的作業后進行簽字差不多,難以達到教師與家長之間的深度合作和交流。
4.忽視學生地位。家校合作過程中忽視學生的中心地位。學生的健康成長是家校合作的最終目的,因此家校合作不僅是學校與家長的合作,而是學校、學生、家長的共同合作[3]。此外,教師在合作的過程中有時會向學生家長告狀或分配任務,這在無形中增加了學生的心理壓力。
二、解決微信平臺應用問題的對策
(一)教師應巧妙設計微信平臺的各個版塊。設計版塊時考慮到家長的真正需求,從而進行內容的選擇和推送。在設計的過程中,應該依據版面設計的相關原理,把用戶放在中心的位置,考慮到他們的真正需求,對版塊的顏色、字體和內容進行精心排版布局。
(二)教師應每日定時、定量的發布和反饋信息。教師對于平臺上提出的問題定時回復,能夠讓家長和學生更加信賴這個平臺,有益于他們之間再次交流,久而久之,就會形成一種良性互動的狀態。
(三)教師應對每天發布的信息進行總結和討論。由于微信平臺后臺可以進行數據的計算統計等功能,教師可以巧妙地利用這些功能。了解家長的近期關注重點和動態[4]。并且也可以通過問題來邀請家長進行交流與討論,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優辦法。教師可以邀請家長在微信群里討論,也可以在開家長會時當面討論,引導家長就某件事發表自己的意見和看法,從而找到解決問題的最佳途徑。
(四)教師應加強平臺內容的教育性,學生可以參與家校合作,與教師、家長平等交流,共同反思。教師和家長要做的就是與學生一起挖掘問題產生的原因,商量解決辦法。在三位一體的教育模式下,學生有機會清楚地表達自己真正的需求,從而讓學校教育、家庭教育更加具有針對性,學生的成長離不開學校和家庭的教育,當學校、學生、家庭三者形成教育合力時,教育效果的最大化也就顯現出來了。
對孩子的教育需要從小抓起,而這不僅是學校教師的事情,更是需要學校和家長的共同努力。利用微信平臺來完善家校合作模式,促進學校與家長、與學生之間的有效溝通與交流,從而使得家校合作發揮出最大效果,更好的推動我國教育事業的繁榮發展。
參考文獻
[1] 巢少瓊.基于微信平臺的小學家校合作研究[J].新課程研究,2019(4):117-118.
[2] 陳彩霞.家校合作的有效策略探究[J].教書育人,2019(4):33.
[3] 董艷,王飛.家校合作的微信支持模式及家長認同度研究[J].中國電化教育,2017(2):122-127.
[4] 馬忠虎.對家校合作中幾個問題的認識[J].教育理論與實踐,1999(3):27-33.